徐滟婷
摘要:隨著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的實施和環境稅的正式征收,以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的提出,綠色經濟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綠色財稅政策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全面落實,犧牲環境謀取利益的漏網之魚依然存在,本文意在通過對目前綠色財稅政策進行分析和思考,找出其漏洞所在并提出相關解決建議,以追求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為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保駕護航。
關鍵詞:綠色財稅政策;環境稅;綠色經濟
一、引言
作為重要的宏觀經濟政策之一,財稅政策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調節和穩定作用,關乎全社會福社的綠色財稅政策的必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根據2019年12月3日世界氣象組織最近數據:過去十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十年。這表明環境的破壞在進一步加劇,也間接揭示了綠色財稅政策并沒有得到很有效的落實。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往往因為自身利益不能達成一致共同為綠色經濟的發展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我們還需細究其問題所在,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進綠色財稅政策的實施。
二、綠色財稅政策的成效
(一)稅收申報數額增加
據國家稅務局數據統計,截至2019年1月,即環境稅實施一年整,我國共有76.4萬戶次納稅人順利完成稅款申報,累計申報稅額達到218.4億元,其中減免稅額達68.6億元。且數據表明,重點污染企業貢獻了大部分稅收。
這說明綠色財稅政策取得了不錯的成效,給予了企業和個人很大的稅收壓力,使不少企業和個人積極加入順應綠色發展潮流的行列。
(二)新能源汽車大量普及
就目前來看,校園及周邊出現新能源汽車的頻率越來越高,出租車也積極加入新能源汽車的大軍,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歡迎和認可。
據中汽協數據,今年1-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和銷量分別達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增長3.6%和1.3%,雖然較上個月增長幅度有所下降,但數據還是令人欣喜的。
整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今年每月產量和銷量都呈現先上升后回跌的趨勢,每月產量平均值為10.4萬輛,銷量為8.6萬輛,都較上年有所增加。從7月開始,同期增長率呈現出負值,說明產銷量不及去年,且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但單從今年來看產銷量都有增加的趨勢。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綠色財稅補貼被濫用
第一,綠色財稅補貼有可能被政府工作人員私自占用而沒有真正地發放給相應企業和個人,導致本應得到補貼而未得到的企業或個人積極性降低,影響綠色財稅政策的推廣及落實。其次,發放給企業和個人的綠色補貼可能會被其濫用到不符合綠色財稅政策規定的地方,造成綠色財稅補貼的效果適得其反。
(二)政策力度不夠
盡管實施了一系列打擊購買非綠色產品、鼓勵購買綠色產品的政策,但由于現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仍有很多人為了自身的便利和對高質量生活的追求,愿意通過支付昂貴的資金購買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產品,(比如為了方便購買便宜的塑料購物袋,為了個人形象購買高耗能的高檔跑車、動物皮草等)從而使得政府的綠色財稅政策的效果并沒有預期那么好。
(三)快遞和外賣的快速發展
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各種網絡平臺服務的日趨完善,快遞和外賣行業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喜愛,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備受學生黨和工作族青睞的這兩個行業,都十分依賴于塑料、泡沫等環境不友好的包裝,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而我國目前沒有完善的對塑料品征收稅的法律法規,這為綠色財稅政策的進一步發展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四、解決建議
(一)政府
1.加大宜傳普及和教育力度
綠色財稅政策不僅僅是政府的事情,關乎到全社會的福扯,每個人都必須主要承擔起履行綠色財稅政策的責任。政府有責任向社會公眾宜傳和普及相應的綠色財稅政策,只有公眾了解政策才能真正將政策落實。
2.完善綠色財稅政策,加強內部人員監督
加快對現有綠色財稅政策不合理之處的調整,彌補不足之處,以免出現政策自相矛盾或重復征稅的情況,同時為了防止財稅部門內部人員出現徇私枉法等阻礙綠色財稅政策實施的腐敗化行為,應該加強對其培訓和監督。
3.增加補貼力度,給予更多的稅收優惠
沒有政府的支持,企業的綠色化發展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和阻礙,政府應通過各種物質及非物質的獎勵與支持,鼓勵從事環保行業的企業繼續向前發展,并扶持有意向朝著更環保方向發展的企業以幫助其盡早完成轉型。
4.擴大征收范圍
政府應盡可能對會導致環境破壞的工程和行為實行綠色財稅的征收,擴大現有的征收范圍,逐漸填補征收漏洞,防止出現應進行相應稅的征收卻缺少政策根據的情況。
(二)企業
1.調整經營結構,減少生產及銷售過程中的浪費及污染
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企業應加大對創新研發的投入,致力于生產和銷售符合自身發展需求和消費者需求,且對環境友好的產品。這不僅是對環境負責,也是對消費者負責,綠色的產品迎合現代人的消費觀念,有利于公司樹立綠色、環境友好型的正面形象。
2.自覺履行繳稅義務,減輕綠色財稅制度的落實壓力
企業應熟知各種綠色財稅政策,積極配合財稅部門的工作,自覺繳納環境稅,不要知法犯法,加重稅務部門的負擔。
(三)個人
培養節約習慣,提高環保意識:
消費者應該轉變消費觀念,不應因為個人的利益而以犧牲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也不應為了個人形象或攀比心理購買沒有必要的高檔奢侈品,造成資源的浪費。
去購物應該養成自帶購物袋的習慣,減少塑料購物袋的實用,減少白色污染;增加到店就食的頻率,減少點外賣的次數以及打包盒的使用;積極融入購買節能環保產品的行業,為國家的綠色經濟貢獻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邢麗,趙錄.財稅制度綠色化思路[J].中國金融,2015(10):17-19.
[2]蘇京春.中國構建綠色財稅制度體系的難點、障礙及破解之道[J].經濟研究參考,2017(08):10-19.
[3]趙霄漢.論我國的綠色稅收制度[D].廈門:廈門大學,2007.
[4]趙峰征.關于推進綠色財政稅收政策有效開展的思考[J].納稅,2017(18).
[5]文康宏.淺議綠色財政稅收政策[J].知識經濟,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