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實際實施成本控制管理中,需要涉及到許多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技術,本文將圍繞比較常用的和核心的管理會計工具和技術進行描述。具體闡述作業成本法具體應用的步驟優勢,從而更好的為企業服務。
關鍵詞:作業成本法;步驟
今天,現代市場經濟環境呈現出全球化、金融化和知識化的特點,企業所面臨的內外環境都在發生著變化。企業及其經營環境的變化大大推動了管理會計的發展,因為能夠幫助管理者更好地進行決策和經營管理,管理會計的價值體現更廣。未來,管理會計將呈現出國際化、戰略化和行為化的發展趨勢,從而更好地為企業發展服務。
一、現代生產環境的變化
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高新技術蓬勃發展的環境中,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的企業紛紛將高新技術運用于生產領域。高新技術在生產活動中的廣泛運用,改變了企業組織的產品成本結構,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所占的比重下降,制造費用所占的比重則大幅度上升,如何合理地分配制造費用成為一個重要問題。
高新技術廣泛運用于生產領域,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大大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發達國家的人們都過上了富裕生活,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的選擇就更多,人們提出的要求就回越來越高,使顧客的行為變得更具有選擇性,對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提出更高的要求。客觀講,傳統成本計算法比較適應于常規化、產品品種單一和批量化生產的企業組織。然而,經濟的發展、富裕社會的形成,打破了傳統成本計算法賴以存在的社會環境。
二、傳統成本計算的局限性
傳統成本計算方法是就成本論成本,以產品為中心,進行產品成本計算。在當今經濟環境下,傳統成本計算方法暴露出了很多的問題和不適應現象。這種成本計算方法對決策的影響,在財務會計方面影響不大,但對企業經營決策卻有著雙重性的影響。
三、作業成本法是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這種成本計算方法起因于產品或服務對作業的消耗而導致資源消耗,然后才能將成本分配到產品或服務。前提就是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是由作業完成的,完成作業所消耗的資源分配到作業,接下來作業被分配給耗用作業的成本對象。也就是說,作業成本法是一種在作業、成本對象、成本動因和作業成果的基礎上,維持和處理企業資源方面的財務和業務數據系統。它可以用來將成本分配至作業和成本對象。實施作業成本法主要有三個步驟:一是識別耗用資源的成本和作業,二是將資源成本分配到作業中,三是將作業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中。實施步驟如下:(見圖1)
作業成本法實施步驟:運用作業成本計算方法提取的數據明細和動態信息,將企業組織的價值鏈進行優化,就是企業的作業管理。作業管理的主要目標是力爭通過作業為顧客提供更多的利益,使企亞組織獲得更多的利潤。但并不能說所有的作業都能增加企業組織的利潤和價值,企業管理要深入細化到各個作業水平,科學地進行作業分析。作業分析可以大致劃分為四個步驟:
(1)辨別不增值或不必要的作業。將企業組織的作業簡單劃分為兩大類:必要作業與不必要作業。如果某個作業對組織或顧客而言是不可缺少的,那么,該項作業就是必要作業;反之,那些對組織或顧客沒有意義的作業就是不必要作業。一般情況下,必要的作業都是增值作業,對應的不必要的作業就是不增值作業。舉例來說,與存貨有關的存貨歸類、整理、儲存、維護等作業,因存貨質量問題、供產銷各階段的停工待料或脫銷等問題而引起的作業就是不必要的作業。這些不必要的作業是一種浪費,應該盡量消除。
(2)確定重點增值作業并進行分析。企業組織有很多必要作業,沒有必要對所有的必要作業都進行分析,只對那些重點作業進行分析即可。一般情況下,按“二八”原則,企業組織80%的成本是由20%的重點作業產生,20%的成本是由80%的非重點作業引起。將每個作業按所消耗成本的高低排列,那些最前面的作業就是重點作業,應該重點分析。
(3)與相關先進水平的作業比較。某個作業能增加企業組織的產品價值,并不能說明它就是最有效率的作業。要判斷某個作業或企業組織的整體作業鏈的效果效率,可以通過與先進水平的作業進行比較,從而尋求改善的機會。
(4)分析作業之間的關系。企業組織的“作業鏈”由各種作業相互聯系形成。理想的“作業鏈”是合理設計,作業與作業之間環環相扣,任何一項必要作業都呈現出最高效率,A13C法反映了關鍵生產經營過程和關鍵作業的有效性,如何能降低成本,如何增加顧客價的。過將資源分配給關鍵產品、關鍵顧客、關鍵增值作業并進行持續改進,可以提高公司競爭優勢,改善管理定位。
在西方國家,作業成本法的應用己由最初的制造業發展到商品批發、電信亞、零售業、金融保險、醫療衛生、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各個領域,在我國其應用相對比較狹隘。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作業成本法以來,雖然在運輸、物流、金融、醫療、煤炭、保險及餐飲等許多非制造企業都有涉及,但總體來講還是多應用在了制造行業。在其他行業的應用雖然具有價值及可行性,但多停留在理論探討層,缺乏實踐檢驗過程。可以理解的是,因為成本管理的變革對企業的影響比較大,成本耗費比較高,所以企業都持一種謹慎的態度。即使有些企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瓶頸,需要進行成本管理變革,但苦于沒有思路,不知如何變革。
作者簡介:戚英華(1975-),女,漢族,重慶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基金項目:本文是中國商業會計學會科研課題“管理會計工具在企業成本控制中的應用研究”(編號:K120194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