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嬌嬌 李佳
【摘? ? 要】在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背景下,金融市場上涌現出各種借貸平臺,加之大學生消費需求大,風險意識薄弱,近年來,一些借貸平臺憑借貸款門檻低、手續便捷、放款快等特點迅速占領了校園市場,在校大學生成為校園貸款平臺的主要對象。由于校園借貸平臺缺乏監管,容易形成不良借貸,危害大學生,造成諸多社會亂象。
【關鍵詞】校園貸? 措施? 監管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26
一、校園貸概述
校園貸是指高校在校生通過借貸平臺進行金融借貸的行為。校園貸因其申請手續簡單、放款速度快以及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信息審核不嚴而導致的高利率、高風險、高違約金的缺點,學生非常容易陷入“連環貸”的漩渦之中,難以抽身。此外,學生一旦未能如期還款,需支付高額的違約金,越欠越多,如果無法償還,還會受到暴力催債等威脅,大學生往往無力承擔,大部分背負巨額債款的學生壓力太大,無法解決,導致危機事件發生。
二、高校校園貸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大學生消費觀念扭曲
據筆者調查,大部分大學生無法做到理性消費,消費欲望強烈、隨意性消費多。學生的金錢消費欲望強烈,缺乏財務管理能力,自控能力不強,消費理性觀念缺失,在當今鼓勵刺激消費的網絡環境下,各種宣傳信息和媒體廣告也都在誘導消費。當消費能力不足時,大學生就會轉向免息的金融借貸,如:信用卡、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還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就會轉向貸款平臺。
(二)大學生的借貸風險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市場上的借貸平臺不計其數,校園內各種借貸廣告更是隨處可見,而我們的在校大學生借貸風險意識薄弱,缺乏辨別校園貸平臺正規與否的能力。貸款平臺通常以低利率、手續簡單、放款快速來吸引大學生,大學生的金融防控風險知識薄弱、缺乏戒備心理,無法識別借貸條款中隱藏的風險。大學生也容易忽視校園貸借貸機構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個人信息安全,甚至存在許多不良機構利用高校大學生的個人信息進行非法信息買賣以牟取利益,造成個人信息泄漏,此舉嚴重侵害了學生隱私。此外,未如期償還貸款違約很可能導致貸款平臺對學生信息進行公布、短信騷擾、電話恐嚇、暴力催債等可怕后果,給學生的生活學習及心理造成很大影響,同時還會給家人及朋友的生活帶來困擾。
(三)法律監管不到位
對校園貸平臺的監管缺失,法律法規無法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監管,也無法及時發現和制止平臺經營的不法行為,借貸市場混亂、信息不透明,監管部門沒有出臺相應的監管措施來保護大學生的法律權利,在校大學生屬于弱勢群體,在借貸關系中處于不利地位。貸款審核的漏洞和貸款門檻低極易導致不法分子鉆空子,冒用他人身份向平臺貸款,平臺在信息審核方面不嚴格,程序不規范,不考慮信息等是否為借款人本人,導致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情況頻頻發生,無辜的人信用遭到抹黑。這些貸款平臺嚴重侵犯了高校大學生的合法權益,甚至觸犯法律危害生命,在社會上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急需法律監管整治。
三、高校校園貸應對措施分析
(一)政府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監管力度
目前市場上的借貸平臺大多只是在工商部門注冊就可以運行,對于校園貸平臺的資質審核、運作監管未能出臺有效的法律法規,這就導致不良校園貸的弊端不能從源頭上解決。完善借貸相關法律法規,監管部門應嚴格審核貸款平臺的市場準入條件及貸款資質,對于貸款人的貸款資質也需進行嚴格審核。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明確貸款平臺的權利義務。校園貸平臺貸款具有簡單快捷、放款迅速等特點,但不良校園貸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暴力催債、收取高額利息、泄露貸款學生信息等違法行為,針對此現象政府也需要對貸款平臺進行監管,對貸款平臺設置的貸款利率進行監管,防止高利貸的出現,發現不良貸款平臺暴力催債應嚴厲打擊,加大懲處力度,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維護金融借貸市場的安全穩定。2017年上半年,相關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規范校園貸管理對校園網貸業務進行整治,明確提出各貸款機構要停止對在校大學生放貸。
(二)高校加強宣傳教育,建立防范預警機制
高校管理層面高度重視校園貸事件,構建由學生工作處牽頭,各二級學院主要負責,輔導員、班主任具體實施,學生負責人報告的防范預警機制,形成日常預防、發現干預、事后跟蹤的工作機制。首先,學校、分院層面應在校園內加強對學生的安全意識教育,定期開展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網絡安全、校園貸危機應對等為主題的講座,提高在校大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輔導員、班主任應經常召開安全教育主題班會,通過身邊實際案例、新聞報道的校園事件的危害及時提醒、警示大學生遠離校園貸,糾正學生錯誤、過度的消費觀,引導學生消除攀比心理,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合理的消費觀。學校保衛部門需搜集不良校園貸的詳細案例,積極找出不良校園貸的應對措施,組織學生學習該如何預防、應對校園貸。對于學校出現的校園貸事件保衛部門需積極配合輔導員、班主任工作,并且向派出所報案,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
(三)學生自身增強法律意識,樹立正確消費觀
在校大學生是校園貸的主體,是校園貸最大的受害者,應對校園貸應從學生自身抓起。校園貸大多是因為學生過度、錯誤的消費觀念引起的,不少大學生存在攀比心理,別人有的自己也要有,追求名牌,追求時尚前衛,當自身經濟不足以滿足時選擇貸款,走進不良校園貸的陷阱,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從正規渠道獲得經濟需求,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可以做一些兼職,勤工儉學,這樣也可以讓自己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當代大學生也應該學習一些金融知識、法律常識,增強自身法律意識,看清校園貸的陷阱,自覺抵制誘惑,遠離校園貸。
參考文獻
[1]邱格磊,許志明.P2P網絡借貸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以校園貸現象為例[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09.
[2]景言.校園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探討[J].才智,2017.04.
[3]王雅蓉.校園貸對大學生消費行為及消費心理的影響及其應對措施[J].經濟研究導刊,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