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科
【摘? ? 要】東北天南星又名天南星、天老星、山苞米,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cm。塊莖近球形或扁球形,徑達3cm,須根呈放射狀伸出。其以球狀塊莖供藥用,有祛風解痙、化痰散結、解毒醫瘡的功效。
【關鍵詞】天南星? 種植技術? 管理? 防治? 功效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97
高中生對于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既熟悉又陌生,它與我們的生活是如此貼近。學生在每個課題學習時,先要理清研究思路,然后設計實驗,動手探究。實踐是動手動腦的過程,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走進生物技術,體驗和運用生物技術,才是學生學習的目的。
一、種植
1.選地:地宜選肥水良好、土質肥沃疏松、土層深厚的沙質土壤。忌在土質黏重、瘠薄、地勢低洼、易積水的土段栽培,在山區可利用山溝谷間、溪流兩岸或疏林下的陰濕地種植。
2.整地:選地后,先施入有機肥作為底肥,每畝施用量為3噸,均勻撒入地面,將土深翻30cm,作業道50 cm左右,畦長視地形而定。
3.播種與移栽:(1)種栽繁殖。因其種栽繁殖的遺傳性穩定,能確保豐產、穩產且生長周期短,見效快,經濟效益較高,在生產上多采用此法。于4月末5月初在已做好的畦上按株、行距15—20cm,深5 cm開穴,栽后要澆透水,每空1株,芽頭向上覆40 cm厚的細土,然后覆蓋松絨稻草保濕,15天左右去草,每畝地栽植1.1萬—1.25萬株。
(2)種子繁殖。東北天南星種子無休眠特性,屬短壽命種子,應隨采隨播或豎春播種。秋季的種子室溫儲藏1年則全部喪失發芽力。生產中不能采用隔年陳種。于4月下旬5月初,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15cm橫向開溝條播,溝深3cm將處理好的種子均勻地撒播于溝內,覆土與畦平齊平,稍鎮壓、澆水。播后第二年4月下旬移植于畦田,隨挖隨栽。
二、田間管理
1.苗期管理。播種后至出苗前,要經常檢查覆蓋的變化情況,發現缺少及時補蓋,應保持畦面土壤濕潤,發現干旱及時澆水。雨季做好排水工作,出苗時及時撤出覆蓋物,以免出苗后撤覆蓋物時損壞小苗,當苗高6cm時按株距12cm定苗。對缺苗進行補栽。多余的幼苗可另行移栽,幼苗生長期間要做好除草工作。
2.田間管理。天南星喜濕,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為有利于天南星更好生長,可以上蓋遮陽網,遮陽網高度以70cm左右為佳。第1次除草要用人工拔草為佳,以免用機械傷害嫩牙。成苗后苗根向四處擴展也要淺鋤,避免傷根。生長期間,結合松土除草適當施磷鉀肥(也可以在整地做時一次性施入)。為了提高塊莖產量和有效成分,于6—7月天南星肉穗狀花序從鞘狀苞片內抽出時應時剪除,減少養分消耗,利于球莖生長。
三、病蟲害及防治
1.東北天南星褐斑病。此病為害葉片,感病葉片上產生褐色病斑,中心部色淺,后期向病斑上生有灰黑色霉狀物,常造成葉片早枯。病原為中華尾孢,屬半知菌亞門尾孢屬真菌。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菌絲體在田間枯枝殘葉上及土壤中越冬,5月初產生分生孢子開始發病,7—8月發病嚴重,直至收獲均可感染,氮肥施用過多,植株過高,田間溫度過高易發此病。
防治方法:植株枯萎后清理田園,將病株殘病集中深埋或燒掉。搞好田間衛生,實行配方施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出苗后用7%的代森錳鋅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萬霉靈600倍液交替使用,共噴3次。
2.東北天南星銹病。葉片上呈圓形或不規則狀的病斑,直徑1—10毫米,黃色面生有黃色環狀小粒,即病原菌銹子腔。病原內擔子菌亞門冬孢菌不完全銹菌目不完全銹菌種銹孢屬真菌。銹子腔有包被,孢子吊珠形成,銹子腔環狀。在東北天南星葉片上只形成銹子腔,產生銹孢子。5月發生,6—7月發病嚴重。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施15%的粉銹寧800倍液,每周噴1次,連噴3次。
3.病毒病。為全株性病害,發病時,天南星葉片上產生黃色不規則的斑駁,使葉片變為花葉病狀,同時發生葉片變形收縮,卷曲變成畸形癥狀使植株生長不良,后期葉片或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力,及時噴藥滅傳毒蚜蟲。發病初期噴灑5%菌毒清水劑300倍液。
4.蟲害。紅天蛾,以幼蟲為害葉片,咬成缺口和空泀,7—8月發生嚴重時把天南星葉子吃光。
防治方法:在幼蟲低齡時施90%敵百蟲800倍液或4%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殺滅。
四、功效及產量
掌葉半夏、虎掌南星、異葉天南星、一把傘等有袪風定驚、化痰散結的功能。主治面部神經麻痹,半身不遂,小兒驚風,破傷風癲癇及宮頸癌等。外用可治療腫毒、毒蚊咬傷等癥。生天南星有毒,中毒時可致舌、喉發癢后腫大,嚴重時窒息而死。輕者用醋濃茶蛋清解毒,近年來由于資源少,用量大,人工栽培少,一直為緊俏中藥材之一。
產量:一般畝產干貨600—700斤,折干率為3%,以塊大色白者為佳。
參考文獻
[1]肖智.東北天南星的藥用價值及人工栽培[J].人參研究,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