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青
摘要:本文對現階段高校圖書館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優劣和配置展開探討,指出兩者之間不分輕重,應以學校學科建設、讀者需求為依據,最終實現資源平衡。
關鍵詞:紙質資源;電子資源;資源建設
中山大學教授程煥文曾提出“資源為王服務為本技術為用”的高校圖書館管理理念,為很多業內專家學者認可,其中“資源為王”是根本,“圖書館”是由“圖書”和“館舍”組成,沒有圖書資源就不能成為圖書館,因此資源建設就成為高校圖書館的重中之重。在當今科技日新月異形勢下,圖書館的電子資源發展迅猛,許多高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占經費的比重已經超過了紙質資源,并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面對這種沖擊,許多專家、學者對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孰重孰輕的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在傳統“紙張崇拜”和現代“數字擁戴”兩種情緒的正面碰撞下,如何保持兩者的平衡關系,也是高校圖書館面臨的問題之一。
一、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的優劣
紙質文獻是一種人們深度閱讀的載體,是一種文化象征,紙質圖書具有龐大的讀者群,“手不釋卷”“開卷有益”等優良傳統根深蒂固,長期影響著人們的閱讀方式;紙質圖書具有權威性、有較高的利用和收藏價值,如古籍書、當地特色文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風貌,因此會成為圖書館自己的鎮館之寶。紙質圖書的缺點也明顯:制作成本高,出版耗時長,主要信息載體是紙張和油墨,不夠環保,流通過程單一,不能同時面向多個讀者,不耐保存等等。
電子文獻在這短短的幾十年發展迅速,其優點也是顯而易見的,電子文獻資源集文字、圖像、音頻于一體,圖、文、音并茂,生動直觀,更能吸引讀者,電子文獻價格低廉,具有較大的信息儲存量,方便攜帶、傳遞、保存,出版快時效強,讀者通過電子文獻獲取信息更為快捷。缺點就是需要電子設備如電腦、平板、手機等的支持,讀者日常習慣于碎片化閱讀,真正用于深度閱讀的還是少數,且長時間閱讀電子書容易造成視力下降、頸椎疾病等,不利于身體健康。
二、紙質文獻與電子文獻的發展和平衡
文獻資源主要包含期刊和圖書兩種類型,前者在經歷了四五十年的發展后,完成了較為完整的數字化轉,現在的知網、萬方、維普等期刊網已經穩占市場,還有許多中小數據商也是百花齊放以圖占有市場,但圖書的數字化轉型之路則剛剛開始,遠沒有完成,技術上的載體轉化并無障礙,但在讀者的閱讀習慣上,無法取代紙質圖書,相對紙質資源而言,圖書館電子資源采購經費比重逐年上升,但讀者對電子書的利用率相對較低;再者,購買的數據庫只是買了一個使用權,遠程訪問數據中心,海量數據并不是圖書館的,一旦數據商被市場淘汰了,那圖書館的使用權也就消失了,資源也就不復存在了。而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就是要收集、保存、傳遞和傳承我們的文化遺產和知識資產,既要有數字化資源,也要紙質資源,如何在有限的經費下,科學分配兩者之間的比重,這是每個圖書館都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一)保障紙質資源建設的數量和質量。圖書館學界曾經爭論過資源究竟是獲取還是擁有?擁有就是購買到這個資源,有主動權和處置權;獲取就是通過從別人那里獲得,例如館際互借、文獻傳遞、數據庫的使用權,往往取決于雙方的配合,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本質,就像是擁有和獲取。由于圖書出版是每年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圖書館不能因為每年撥出的經費多寡而隨意去增減紙質圖書的購買,需要有計劃有重點、持之以恒的長期積累,系統而有特色的館藏資源建設通常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維護,本科院校有生均100冊、年新增人均4冊的硬性規定,就是為了保障紙質圖書的數量。因此在圖書館管理工作中,決策者、管理者和圖書館員應將紙質資源當作立館根本。
(二)以學科建設為中心,優化文獻資源的平衡。高校的重點學科建設是衡量其辦學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尺,文獻信息資源是學術科研水平的基礎和保障。學科館員要深入教學與科研一線調研,了解教師對文獻信息資源類型、內容、質量、數量的動態需求,確立文獻資源采集重點,合理布局資源比例,既要有重點,也要兼顧其他學科專業,滿足整體教學與學術研究的需求。有些數據庫價格高昂,但利用率不高,可以采取文獻傳遞的形式來滿足教學科研的需求。歸根結底,資源要利用才能發揮最大的價值,將有限的經費花在刀刃上。
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共建,一方面需加強紙質文獻的學科優化采購、加強館藏信息的細化揭示、同時尋找紙質文獻的合理空間布局方案,另一方面需推動館藏電子資源的深層挖掘、學科性重組和個性化使用,促進虛擬學科知識空間搭建,使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更好地參與到高校知識儲備、知識服務、創新實踐和成果轉化的過程中。一些211、985的圖書館借助自身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已經開始著手通過數據挖掘建立的館藏資源的配置與應用評估模型。高校圖書館迫切需要圖書經費預算分配的決策依據,讀者行為數據分析則是依據形成的良好支撐,對讀者瀏覽、閱讀行為所產生的瀏覽時長、瀏覽次數、文章下載次數、訪問時間等數據進行統計、建模,分析得出讀者關注的焦點、熱點、傾向,從而建立館藏資源配置模型,進而提煉出資源優化配置策略。
在圖書館發展過程中,建設數字圖書館、虛擬圖書館是潮流,“數字擁戴”是趨勢,但這往往由經費決定:經費充裕可以多買數據庫,經費不足可以少買,紙質資源的建設不應是被取舍的那一部分,保留應有的份額,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兩者不分優劣,以高校學科建設、讀者需求為依據,互為依存共謀發展。
參考文獻:
[1]程煥文.資源為王服務為本技術為用一程煥文談高校圖書館管理的理念[J].晉圖學刊,2020(1).
[2]于紅.淺談電子圖書與紙質圖書的現狀[J].傳播力研究,2019(23).
[3]鄭詩楓,傅文奇.高校圖書館紙電圖書資源協同建設研究綜述[J].農業圖書情報,2019(1).
[4]蘭中秀.論紙質圖書向電子圖書轉變形勢下的高校圖書館管理[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