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昊宇 王玉彥
摘要:社區服務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對社區服務視角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現狀、問題與完善予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我國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概況,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并結合無障礙環境建設較為發達地區的實踐與經驗,以期對我國社區無障礙環境建設提出有益建議。
關鍵詞:社區服務;無障礙環境;障礙人士
無障礙環境是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成員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保障,社區服務是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要內容與推動力。近年來,我國在無障礙環境建設方面取得較大進展,對社區服務視角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問題予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我國社區無障礙建設政策的概況
2012年8月,國務院頒布實施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對社區服務做出以下規定:一是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應當逐步完善無障礙服務功能;二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逐步完善報警、醫療急救等緊急呼叫系統,方便殘疾人等社會成員報警、呼救;三是對需要進行無障礙設施改造的貧困家庭,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給予適當補助;四是組織選舉的部門應當為殘疾人參加選舉提供便利,為視力殘疾人提供盲文選票。
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我國將社區無障礙建設與打贏脫貧攻堅戰相融合,將“逐步推進農村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納入《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2018年,中國殘聯分別在河南省信陽和黑龍江齊齊哈爾召開全國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現場會,要求各地推進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工作。此外,中國殘聯還建立了走訪機制、制定了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服務相關標準,爭取地方財政加大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力量參與。
在此基礎上,各省市在社區無障礙改造方面也取得了較大進展。河南把“扶貧助殘行動”列入打贏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六大行動”,2016年至2018年間共完成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9.3828萬戶。遼寧根據殘疾類別、等級,按照“一戶一策”原則確定改造內容并實施改造,以求最大程度滿足殘疾人需求。浙江注重加強政策保障、強化績效考核,將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項目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北京則運用“互聯網+殘疾人服務”理念,開發APP手機客戶端,為殘疾人實現“一鍵式”服務。
二、我國社區無障礙建設的不足
我國社區無障礙建設政策的規定與實施情況相對較好,但仍存在政策制定理念尚未更新、對政府以外主體的激勵機制不健全、社會無障礙意識有待提高等問題。
首先,無障礙建設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殘疾的社會模式即新殘疾人觀、社會參與理論、保障生存權和發展權理論。聯合國大會于2006年12月通過的《殘疾人權利公約》強調殘疾人享有與健全人完全平等的權利,我國作為該公約的締約國,應當在相關政策制定方面樹立正確的殘疾觀念。其次,只有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弱勢群體社會支持網絡,既要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護,又要能夠有效發揮社區服務和“第三部門”的積極作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弱勢群體的社會支持和社會保護問題,從而化解政治風險,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發展。由于各級政府經濟水平不同、人力物力資源有限,社區無障礙建設必須考慮運行成本。社會力量能夠提供更加豐富的資源,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全社會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積極性、方便相關工作的開展。再次,社會公眾缺乏對于社區無障礙建設必要性的認識,其實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潛在的無障礙環境需求者,如懷孕的婦女、手提行李而行動不便的旅客等。
三、完善我國社區無障礙建設的建議
針對我國社區無障礙建設的不足,結合美國、澳大利亞等無障礙環境建設發達地區的經驗,建議我國進一步完善法規政策的制定理念、建立多元責任主體的聯動機制、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意識。
第一,更新社區無障礙建設法規政策的制定理念,貫徹殘疾的社會模式即新殘疾人觀、社會參與理論、保障生存權和發展權理論。無障礙建設水平較高的國家和地區,都采取了以上的政策制定理念,并以此為出發點,將保障有障礙人士的人權融入實踐。
第二,注重多元主體的共同聯動,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監督與激勵機制。建議我國構建多元主體共同聯動機制,利用社會福利民營化等措施鼓勵盈利性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參與,加強有障礙人士自身的維權意識,提升他們的社會存在感與認同感,進而為社區無障礙建設建言獻策。
第三,進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全體社會成員的無障礙意識。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實施者要帶頭更新觀念,正確理解無障礙環境的通用性。其次,提升以殘疾人、老年人為主的障礙人士的存在感、價值感和無障礙意識,促進他們融入社會。再次,對于社會大眾,分別利用不同年齡段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
[2]劉文靜.《殘疾人權利公約》視角下的中國殘疾人權益保障:理念變遷與制度創新[J].人權,2015(02):98-114.
[3]錢再見.中國社會弱勢群體及其社會支持政策[J].江海學刊,2002(03):97-103.
[4]閆蕊.美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J].社會保障研究(北京),2007(01):199-208.
[5]中國青年網.中國無障礙:現在與未來[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0644143395294165&wfr=spidcr&for=pc,2019-8-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山東師范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社區服務視角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律機制研究(2019104451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