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京禹
摘要: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是一項復雜度、專業水平要求較高的施工技術,如果施工時因為技術原因出現了質量問題,會導致整體工程的力學結構受到破壞,相應房屋的安全穩定性也會下降,因此在原則上施工單位有必要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要點進行分析,并圍繞技術要點來制定相應的管理要求。
關鍵詞:土木工程;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一、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影響因素
(一)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制因素
混凝土的性能如何,其質量以及材料配比情況會起到決定性的影響。在使用期間,時常會出現材料質量、配制情況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情況,從而無法確保混凝土施工的效果。對混凝土質量控制不力,主要是因為檢測工作不到位,未能根據有關要求來采取合理的檢測,而且在選用材料,并對其采取保存和運輸期間,沒有做到有效的管理,從而無法確保混凝土的質量。此外,出現混凝土配制不合理的情況,則主要是由于并未根據施工技術的要求來給配比采取正確的運算,只是利用以往的工作經驗,從而造成配比以及材料所具有的性能無法形成一致,混凝土所具有的強度以及坍落度不符合設計要求,這樣就無法確保建筑的整體質量。
(二)混凝土強度、水灰比因素
水泥是混凝土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水泥的強度越高,那么制造出來的混凝土就會具有較大的強度。而由于土木工程類型之間具有名下的差別,造成所使用的混凝土的強度也各不相同,所以一定要根據設計需求,以及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來正確的采用水泥,這樣一來就能夠確保土木工程的整體質量。另外,水灰比情況也會決定混凝土結構的強度,所以若想確保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效果,那么就要根據施工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分配水灰比,并要符合有關的標準需求,從而就可以確保土建工程的整體質量。
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應用
(一)運輸和攪拌
運輸和攪拌是混凝土施工環節必不可少的工序。混凝土攪拌前要對構成材料進行嚴格檢驗,確保砂石料、石灰、水、各種添加劑等的質量符合施工標準。并根據混凝土結構要求確定混凝土結構最佳配合比,要通過科學計算,多次試驗來確保混凝土配比的科學性。攪拌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攪拌順序和相關操作規范進行,同時要控制好攪拌溫度,以此降低攪拌過程中各種干擾因素對混凝土質量的影響。混凝土的運輸時間、轉載次數都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同時運輸過程中要通過涂刷防粘液的方式來降低離析現象的發生幾率。運輸到現場的混凝土還必須經過嚴格的檢驗,在塌落度等指標滿足施工標準的前提下方可使用,若發生混凝土離析現象,要經過二次攪拌處理后才能使用。
(二)嚴格控制澆筑程序
混凝土的澆筑程序是混凝土結構施工的重點控制環節,澆筑質量的好壞對混凝土結構的整體質量有著直接影響。基于此,混凝土澆筑環節要嚴格依據澆筑規范標準、操作流程等有效開展,同時要合理控制好澆筑時間和澆筑高度。整個澆筑工作要采取分層推進的方式,在上層混凝土完全覆蓋住下層混凝土時方可進行澆筑,并且要嚴格控制好相鄰兩層混凝土之間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因澆筑時間、澆筑高度、厚度不合理引發的混凝土層與層之間的凝固現象。外界自然環境中的溫濕度等對混凝土結構具有較大影響。
(三)混凝土的養護
混凝土澆筑和振搗完成之后,應該放置七天,擋混凝土完全凝固之后再將模板拆除,之后使用塑料薄膜將混凝土進行包裹,最大程度的保證包裹的密實程度,最后再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采取適當的養護方式。如果施工現場的氣溫比較低,則可以使用草墊來進行保溫,而如果施工現場的溫度較高,可以適當的增加灑水工作的頻率。
三、混凝土結構施工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水泥水化反應帶來的影響
水泥在凝固的過程當中會發生水化反應,從而能夠釋放出很大的熱量,如此一來,就會對墻體造成嚴重的影響。如果混凝土內部和外部之間所存在的溫差過大,則會造成混凝土有鼓包或者是收縮的情況出現,有時還會有漲縮縫,使得整個土木工程建筑的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優化設計方案
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管理和最初的工程設計方案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在進行混凝土結構的設計過程中,管理人員要注意加強設計前期的調研工作。在進行混凝土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最初的設計方案設計包含了混凝土結構具體施工過程,但是很多混凝土結構管理工作人員沒有監管設計人員的調研過程,在進行設計之前忽略了設計人員有沒有對工程施工地點進行詳盡的調查。建筑施工的現場勘查過程可以提供混凝土結構建設中需要的環境參數,根據環境參數對混凝土結構進行合理設計,可以提高后期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管理的效率。土木工程的設計現場的地形和環境對設計技術具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地形和環境對設計中原材料的配比、設計的時間都有很大的影響,這些因素會影響混凝土結構的穩定性。
(三)注意金屬部件的腐蝕問題
所謂金屬部件的腐蝕,其主要體現在混凝土結構內部的鋼筋和金屬件等物體受到腐蝕。再施工過程當中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則會造成混凝土內部的水分或空氣在混凝土水化反應,從而使得銹蝕的程度更加嚴重,進而降低了混凝土內部鋼筋連接件的強度,降低了混凝土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四)混凝土施工材料質量控制
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材料質量控制,需要對混凝土施工技術質量進行高效把控,不斷加強對混凝土材料質量的監控,在混凝土材料質量控制中,第一要素就是水,施工中要嚴格把控水的多少,嚴禁使用未經任何處理的污水和工業廢水,第二要素就是水泥,水泥質量要達標,施工先施工散裝水泥,按照品種、強度等級和出廠批號等分類儲存,運輸到工地的水泥,則是要依據實際使用要求,做好防水防潮處理,已經受潮結塊的水泥先要進行處理和檢驗,檢驗合格后,才能應用到實際施工。第三要素是骨料質量,骨料一般是優選選擇江砂或河砂,泵送混凝土則是可以選擇中砂,為嚴格控制混凝土骨料質量,要按照實際施工準則,對水泥中的骨料進行篩選和檢驗,符合標準的才能應用到實際施工中。
四、結束語
凝土結構是我國土木工程建筑中主要使用的結構,其施工質量與建筑物的質量具有很大的關系,混凝土結構的設計在整個土木工程中起到奠定基礎的作用,提高混凝土結構的施工質量管理策略,可以提高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軍平.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要點的思考[J].居舍,2018(33):63.
[2]龔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8(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