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兵
摘要:壓力容器檢驗工作是一項危險系數較高的工作,其中危險源對人員職業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為了降低危險源對職業人員人體健康的危害,在壓力容器檢驗前需要對危險源進行識別與控制,加強檢驗管理?;诖?,本文主要論述了壓力容器檢驗中常見的危險源及其識別方法,分析了壓力容器危險源成因,探討了有效控制危險源和提高壓力容器檢驗安全的措施。旨在為壓力容器危險源的識別與危險控制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壓力容器;檢驗;危險源識別;控制
壓力容器在現代軍工業、工業、化工業等領域應用及其廣泛,壓力容器的檢驗是確保其安全施工的前提條件。一般的壓力容器根據承載壓力等級分為超高壓、高壓、中壓和低壓容器,根據盛裝在容器里的介質可分為有毒、劇毒、無毒、可燃性、非可燃性等壓力容器等。就壓力容器的用途而言,無論是其承載的壓力還是盛裝的介質,一般都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其危險源類型較多,成因復雜,對壓力容器檢驗而言有著較高的危險性。危險源識別與控制是壓力容器檢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研究壓力容器檢驗中的危險源的識別與控制對于檢驗人員提高壓力容器檢驗過程中的安全性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常見的壓力容器危險源及其識別方法
(一)能量
壓力容器的能量一方面來自于壓力容器本身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于盛裝介質發生失效狀態時所釋放的能量。這類危險源包括電力輻射、熱能、聲能、動能、勢能、化學能等,都會導致檢驗人員受到傷害。這類危險源可通過檢測壓力、了解盛裝的介質屬性、壓力容器材質、設備狀態等進行識別。
(二)有害物質
有害物質指具有腐蝕性、毒性、易燃性、易爆性等特性的介質,這些有些物質通過與人體接觸影響人體生理機能,從而引起人員身體健康或導致其死亡。有害物質一般是壓力容器盛裝的介質釋放所造成的,可通過危險源監測和危險源標志進行識別。部分設備受損可能造成有害物質排放,因此也可通過觀察分析設備完整性識別[2]。
(三)設備缺陷
設備缺陷指與壓力容器設備本身的缺陷。一般可通過觀察容器表面是否存在裂紋、檢查保護裝置、設備穩定度、容器的強度及硬度等識別和預防。當設備質量不達標時可能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這也屬于危險狀態。
(四)電磁輻射
部分壓力容器在運行期間會生產大量的電氣輻射,在運行期間發生大面積漏電時則存在電磁輻射的危險,甚至是引發爆炸。對于檢驗人員生理健康影響較為深遠,而爆炸可造成人員死亡等危險。
二、壓力容器危險源成因
(一)危險根源成因
危險根源是壓力容器檢驗中危險源發生的原因之一,也是危險源發生的根本原因。危險根源主要包括能源和有害物質兩類。
(二)危險狀態成因
危險狀態是壓力容器檢驗中危險源發生的另一原因。它包括能量控制狀態失衡、有害物質以外釋放、設備失效三類。能源及有害物質失去控制,形成危險狀態和安全隱患,危險因素對人員造成威脅,因而對其造成危險。如設備故障、系統預定功能失效、起重裝置突發性墜落、絕緣層損壞等。
三、有效控制壓力容器危險源的措施
(一)建立危險源評估體系
壓力容器的危險源包括有毒物、易燃易爆物、助燃物、高溫高壓狀態、轉動設備、窒息章臺等,其危險等級不同,危險控制方法也存在差異性。為了有效的控制危險,應該建立危險源評估體系,對危險源進行分類分級,對不同危險源危險狀態及其危險因素詳細分析,提出有效的危險控制方法。這些都可以為壓力容器檢驗人員危險源識別提供系統性的參考,有助于提高危險源辨識的準確性和安全預防的有效性。在危險源分類上,要細化物理性危害、化學性危害、生物性危害、行為性危害、心理性危害及其他性危險因素,細化六大類危險源的危害后果和識別方法,并對每一次的識別進行評價,不斷的優化危險源識別的方法策略,以提高識別效果,提高危險源控制安全系數[3]。
(二)加強危險源安全管理
有相關資料表明,壓力容器危險事件的發生有8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管理疏漏造成,因此加強危險源安全管理制度,優化安全管理方法,是提高危險源識別和控制的關鍵。危險源管理包括對人員、設備、危險源反饋信息等多方面的管理。在人員管理上,要完善人員管理制度,加強檢驗人員技術培訓,提升檢驗能力和檢驗水平。在設備管理上,一要加強檢驗設備的安全檢查與維護,提高壓力容器檢驗設備的精度,排除檢驗設備可能精度不準造成的危險源忽視。另一方面要加強壓力容器設備本身的安全管理,加強設備巡檢和定期檢驗,使設備保持較好的狀態,防治能量、有害物質、能量及有害物質釋放導致的危險源的產生。在危險源反饋信息的應用方面,要通過各類信息的反饋及時的了解壓力容器中存在的拿權隱患,及時的整改隱患。每一次的隱患排除要做好信息反饋記錄,作為危險源控制的檔案,為有效的排查重大安全隱患打好基礎。此外,還要制定責任制度來強化安全管理,促進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實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壓力容器檢驗工作危險系數較高,檢驗過程中危險源根源較多,成因復雜。為了保障壓力容器檢驗人員的人身安全,提高壓力容器檢驗職業的安全系數,該行業應該建立壓力容器檢驗危險因素評估體系,檢驗人員應該熟知不同壓力容器使用性能和危險更遠發生的原因。在檢驗過程中加強危險源的管理工作,提高對于各類危險源的識別及其危險源應對能力,做好每一次的危險根源和危險狀態的排查與處理,全面提升壓力容器檢驗中危險源控制的水平。只有做好充足的危險源識別與控制準備工作,才能為壓力容器檢驗提供一個安全可靠的環境與檢驗基礎,減少壓力容器檢驗中以外事故的發生和人員傷亡事件。
參考文獻:
[1]徐遠紅,宗國慶,肖平義.水稻高產栽培和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8(16):167.
[2]趙丹華.壓力容器檢驗中危險源的識別及控制分析[J].內燃機與配件,2017(11):91-92.
[3]張克宏,張占奎.壓力容器檢驗與危險源的控制措施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