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培龍
溶解度曲線是中考考查的重點內容,一般以選擇題或填空題的形式出現。解答這類問題時,只有理解溶解度曲線上的點和曲線的變化情況,明確曲線提供的信息,才能順利求解。
小題在線
例(2019·山東·濰坊)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t ℃時,將50 g a物質加入50 g水中充分攪拌,可得到100 g a的溶液
B. c物質微溶于水
C. a中含有少量b,可用恒溫蒸發溶劑的方法提純a
D. 將20 ℃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 ℃,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
解析:t ℃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80 g,所以50 g水中最多溶解40 g a物質,充分攪拌,可得到90 g a的溶液,故A錯誤;20℃時,c物質的溶解度是35 g,所以c物質易溶于水,故B錯誤;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溫結晶的方法提純a,故C錯誤;將20 ℃的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 ℃,a、b物質的溶解度增大,溶質質量分數不變,而c物質的溶解度減小,會析出晶體,溶質質量分數會減小,即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為b > a > c,故D正確。
答案:D
搶分寶典
1. 溶解度曲線上的點:表示對應溫度下,某溶液處于飽和狀態,還表示此溫度下該物質的溶解度。
2. 溶解度曲線上的交點:表示對應溫度下,兩種(或多種)物質的溶解度相同,此時兩種(或多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也相同。
3. 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觀察、分析溶解度曲線的變化趨勢可知制備晶體的原理,如利用蒸發溶劑法制備粗鹽;還能利用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對物質進行分離和提純,如可用降溫結晶法將硝酸鉀從硝酸鉀和氯化鈉的混合溶液中分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