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興寬
摘要:工業經濟蓬勃發展,基礎工業產品呈現多元發展的特點,對加工設計制作也提出了新要求。設計人員應該積極響應市場的號召,明確客戶的需求,綜合利用CAD/CAE技術進行機械模具設計,滿足多元化市場要求。基于此,本文將主要論述機械設計與模具設計中CAD/CAE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機械設計;模具設計;CAD/CAE;技術應用
0? 引言
CAD/CAE的軟件功能強大,能夠展示出產品的結構、色彩、外形等必要特點,具有強大的數據修復功能。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可以隨時修改產品存在的參數,快速修補模具缺陷,綜合利用計算機的數據功能,形成自動化管理,能夠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1? CAD/CAE技術的概述
CAD技術,是英文computer aided design的簡稱,中文翻譯為計算機輔助設計。CAD技術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操作相對比較簡單,功能強大,通過對實物進行模擬建設,能夠立體畫地展示事物的結構、色彩、外形等基礎要素。在電子工業、機械制造,航空航天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CAD具備著設計模擬、修改整合、版本控制、文檔保存等一系列功能。CAE是computer aided engineer的簡稱,中文翻譯文計算機輔助工程,技術技術以數據為支持,進行分析求解的一種軟件,主要分析材料彈性系數、剛度等重要性能。目前常用的應用軟件有pro、engineer,UJ等。CAE軟件有強大的參數計算功能,在數據建模的基礎上依靠強大的平臺和技術支撐,設計人員能夠完成前期的設計與修改工作,全方位展示材料位置形變的內部要素,為后續實際生產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2? 機械設計與模具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2.1 機械設計與模具制造資源損耗較大
在機械設計模具制造過程中,由于涉及行業眾多,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現象,我國現在已經面臨著一定程度上的資源緊缺。違反了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論,同時增強了企業的資金成本,不利于企業長久穩定發展。
2.2 CAD/CAE系統集成化不高
CAD/CAE是模具制造與機械設計的必然要求,但由于不同企業的模具制造自動化水平不同,在CAD信息交流過程中信息存在不兼容問題,不能實現真正的資源信息共享,導致數據集成化較低。CAD/CAE系統不夠全面,系統無法科學地整合在一起,一旦軟件升級或交換數據時,相融時兼容程度不夠,整體工作效率低下。
2.3 部分人員不能熟練應用CAD/CAE
模具制造的優劣與設計有密切關系,但由于模具制造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意外因素較多,而相應的管理人員不熟悉CAD/CAE的基礎操作管理意識,很容易出現參數單位錯誤、圖紙與客戶要求不匹配等問題。
3? 機械設計與模具設計中CAD/CAE技術的應用
CAD/CAE技術有強大的計算功能與設計功能,能夠快速計算出材料中一些重要參數,把復雜的步驟簡單化,設計人員要綜合利用CAD/CAE,實現對原材料的多樣化管理,明確設計步驟,適當融入自動化管理,促進機械生產快速發展。
3.1 CAD/CAE在機械設計中的廣泛應用
在機械設計中,CAD的技術主要體現在基礎軟件的裝配上,它能夠充分體現零件的尺寸、相對關系,CAE表現出零件的剛度,強度等重要參數,有效解決計算量大、效率低、設計修改復雜等一系列問題。CAD/CAE技術可以對前期的圖形進行有效處理,對熱傳導性、剛性、塑性等復雜進行求解計算,更好展現材料的具體參數,完成工業生產的各項要求。同時在機械設計在采用CAD技術,能夠展現不同部件之間層次關系,使決策人員更加直觀的感受到模具軟件拆除組裝的過程,實現對內部系統的控制,快速提高了設計的準確度。設計人員可以斷裝配過程,持續優化各種組合,選出最優的設計方案,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CAD/CAE機械設計圖紙的審核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著機械設計的整體水平,技術人員可以利用CAD/CAE,加強對圖紙的審核,保證數據能夠全面細致合理,一旦遇到疑難問題時要及時請教資深的人員,利用CAD/CAE計算機控制系統自查自糾。并和專業的工程師進行聯合審查,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進行下一步的模具制造鋪設工作。引入大數據計算,不斷優化線路,完成模具制造中的節能設計,有效降低能源損耗,綜合利用CAD/CAE進行模擬計算,去除和優化非重點的環節,最大程度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2 CAD/CAE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
模具設計作為整體機械設計的基礎,利用CAD技術可以快速提高開模的技術含量,為后續的生產提供數據支撐以及技術保障。模具設計過程比較復雜,在設計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內部的尺寸、形狀、厚度之間的耦合關系,借助計算機平臺完成動態的設計,綜合考慮材料的性能與應力程度。利用CAD/CAE軟件進行參數計算,簡化工作流程,調取設計模型,建立以功能、外形、尺寸為首前期管理模式,合理控制模腔個數。合理的工件設置分型面,綜合利用冷卻系統與鑄件系統,完成模具整體水平上的設計。
例如,設計人員要通過CAD/CAE技術制定規范的開模流程。第一步是設計模型,設計模型作為整體設計中的上游工程,在設計過程中要綜合考量產品的外形、結構、用途,以模型的具體參數入手,做好前期的預處理。第二步是布置模腔個數。模型個數作為開模中的主要參數,但大體結構和基本功能為主,目前市面上采用一腔多模的方式。第三步是扣模與工件調取,同時也是整體工程中難度系數最大的一步,工作人員要將布置好的模腔進行扣模,明確具體參數與工件型號進行扣模,積極利用自動化設計,完成精細化管理。第四步是要設計哈佛塊與側軸設計,設計人員需要參考產品的使用功能,進行包裝和管理,實現模具功能的再度優化。第五步是模具調取與檢查。在結束好以上的工作之后,設計人員檢查開模質量,確認無誤后,利用CAD與CAD技術完成基礎的裝配圖。
3.3 模具型號的綜合CAD/CAE應用
大部分模具的工作狀態惡劣,需要在高溫高壓的環境下持續工作,模具需要承受外界巨大的應力,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模具時應該認真核算模具的參數,校準其強度和剛性,確保模具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在進行冷壓工序時,材料應該選擇15#鋼,保證外形為圓桶狀,內壁為槽鋼,最后由CAE進行強度核算,針對不同的模具,利用不同的設計手段,實現整體水平上的模具設計與管理。
3.3.1 凸模設計
由于凸模本身的結構特點,頂端所受壓力較大,因此在進行核算前要首先確定高點的預應力值。通過反復的實驗,比較理論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值,求解出正確的預應力值。在工業生產實際生產過程中,要保證外界壓力小于標志值,保證凸模穩定工作。
3.3.2 凹模設計
凹模設計與凸模設計過程大體相似,也需要綜合應力計算,以CAE軟件分析強度,首先要設定一個基礎的應力值,通過軟件分析出基本的變形量,查看與之前的參數是否符合要求,解出正確的應力值。
3.3.3 組合模型
組合模型相對比較復雜,內部零部件過多,因此設計人員在利用CAD/CAE時,要綜合內圈、外圈之間的相對關系,進行曲面的微元網格劃分。根據計算,外模的承受最大應力為1684MPa,中圈承受最大的壓力僅為502MPa。保證內圈、外圈所承受的壓力值在規定范圍內符合產品設計。設計人員可以要利用CAE技術進行參數調整,動態管理設計方案,以材料的邊界屬性、負載等多種性能入手,完成有效的預應力核算。明確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的概率計算,提高CAD/CAE工程的連續性和可模擬性,為后續的加工制造提供基礎的理論支持和優質服務。持續降低工人的作業量與強度,促進機械設計與模具生產向高精度方向發展。
4? 總結
CAD/CAE技術有著自己核心的優勢,設計人員在進行機械設計與模具開發時,應該將產品結構、形狀等具體參數直接錄入到軟件中,實現復雜問題簡單化、流程化,加強CAD/CAE技術在材料領域之間的應用,實現智能化、數據化管理,持續優化產品的外觀設計與內在性能,使模具和機械滿足更復雜的生產條件,促進我國工業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亞飛.CAD/CAE技術在機械設計與模具設計中的應用[J].內燃機與配件,2017(11):56-57.
[2]衡斌.CAD/CAE技術在機械設計與模具設計中的應用[J].內燃機與配件,2018(8):116-117.
[3]李紅偉,孫洪霞,劉昭.CAD/CAE技術在機械設計與模具設計中應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8(1):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