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淑娟
摘要:我始終假想著一種可怕的情景:科學課上,學生面對一大堆實驗教學儀器,大眼瞪著小眼看,無所事事一年又一年。教學若真到了這種地步,絕對算得上是科學教育最大的悲哀了!慶幸這種擔心目前還沒有出現。
關鍵詞:科學繪圖;學習能力;激發思維
一、科學繪圖能激發學生的思維
新學期開始,二年級(5)班第一堂科學課是我的課。我知道,上好這節課對我來說將意味著什么。我有計劃地準備好與《地球家園有什么》的相關內容。首先是讓孩子看圖說地球家園有什么,很快,他們就說出了草原、森林、大海、沙漠等。然后再進一步拓展深化,他們又說出了巖石、土壤、人等。接著,我開展用圖文的方式在“地球家園圖”上添加相應的內容,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學生在集體的智慧下畫出了地球家園的很多成員。教學目標順利達成,我很欣慰,于是帶著滿滿的收獲走進了下一個教學班。
走進二(6)班,同樣的教學內容,我自然想“故伎重演”。可教學行進時卻出了意外,一個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扯著嗓門說:“老師,我想畫地球家園里面的。”這個問題來得突然,而且跨越了好幾個年段,要進入五年級才開始探究。既然這么好奇,我索性就告訴你們吧。我說:“地球內部非常神奇,溫度很高很高,有熾熱的巖漿,就像燒開的一鍋水一樣,在不斷地翻騰,不斷地運動。當翻騰到地球表面支撐不住的時候,巖漿就會像開水沖開鍋蓋一樣,噴出地表形成火山,爆發出來。”這時,有好幾個男孩睜大眼睛興奮地說:“我就畫這個!”盡管我已感覺到了他們的是懂非懂,但還是點頭贊許。就在這個時候,一個女孩又站了起來:“老師,我想畫地球家園外的,我要畫太陽。”提到太陽,孩子們的思維更加活躍了。他們你一言我一語地相互補充,說到地球家園外還有金星、水星、火星,還有外星人、還有許多數也數不清的小星星……在學生的啟發下,我改變了原有的繪圖計劃,引導學生自由選擇,可以畫地球內部的,也可以畫地球上的,還可以畫地球以外的。于是,他們開始分小組繪畫,繪畫的內容比之前(5)班的更加豐富多彩了。下課鈴聲響了,同學們依然意猶未盡。
通過這兩堂課對比,我更加堅定了我的判斷:在科學的世界里,永遠是等不出結果的,只有讓孩子植根于思維的土壤中,才能讓他們玩轉科學,愛上科學。
由此看來,無論是面對低年級還是高年級的學生,科學教學活動中激發他們的思維,看來非常重要。學生的思維應該是可以也能夠被很好激發的。通過我們教研組教師圍繞科學教學中融合美術教學的例子展開交流,我們還互相收獲了一些認識。
二、科學繪圖的在學生成長中的意義
由于動植物標本會很快干枯變形,不利于保存。人們為了研究需要,博物學家、繪畫師便用繪圖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描繪記錄他們發現的事物的基本特征,以便于對事物分類和鑒別。這樣形成了一種認識:用恰當的色彩描繪的事物能表達的信息比僅僅采用文字描述清晰得多。我們翻看古代的中醫藥書籍,會被其中精到的繪圖所吸引。再看小學科學教科書中有關洋蔥表皮細胞的觀察,用肉眼看、放大鏡看和顯微鏡看,會形成不同的圖像,教師再按照教材要求引導學生分別繪制下來,用科學繪畫的形式畫出了顯微鏡下典型的微觀世界,也能激發學生科學學習的興趣,在對比觀察的圖樣中,感受工具發明的意義和人類創造的偉大,感受人類不斷探索的精神。而科學繪圖正是我們不斷探索未知世界的有力佐證。
學習一定的科學繪圖技能和認識科學繪圖的意義,對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可能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科學繪畫需要教師的指導
小學階段,絕大部分的學生尤其是低中年級的學生,喜歡用繪畫的方式來學習科學。很多課程中也提示學生用畫圖的方式記錄。由此可見,科學教師對繪圖筆記方法與技巧需要適當指導。如六年級開學初可以請美術老師對學生進行動植物觀察筆記的有意識指導,滲透藝術教育。因為在《生物多樣性》單元中,學習《校園生物大搜索》一課時,教科書就要求學生“可以把不認識的動植物畫下來,編上號”。《制作校園生物分布圖》一課中,除了指導學生設計圖紙外,還要學會用編號的方法記錄數量較多生物的分布。
再如低年級的科學課中,認識植物葉的知識后,制作葉畫。若有教師適當指導,將孤立單獨的葉片組合創作,會形成不同的美術作品,培養了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也可激發學生不斷參與到后繼的科學學習活動中去。
參考文獻:
[1]王少霞.關于小學科學課教學中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J]. 學周刊.2018(03).
[2]涂燕.在科學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07).
基金項目:
本文系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2018年度立項青年課題《體驗式繪圖在小學科學學習中的應用研究》(課題立項號:185240027)階段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