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紹容
摘要:從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些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奮斗目標,是黨領導各民主黨派共同努力并為之奮斗的目標。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1600萬貧困人口未脫貧致富。民建主要由經濟人士組成,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占有一定優勢。而我們支部利用自身優勢,在脫貧攻堅戰中充分展示了民建人的能力作為與擔當。
關鍵詞:扶貧;小康;共建;民建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七十年彈指一揮間,七十年的風雨飄搖,七十年的春華秋實,更改了無數人的容顏,但亙古不變的是我們的初心與使命——跟著黨實現全面小康。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國70周年,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中國飽受戰亂摧殘之苦。建國以來,新中國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死傷無數,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國際金融危機,導致我國經濟嚴重蕭條,但在黨的領導與幫助下,我們經受住了考驗,不但沒有就此倒下,反而奮勇前進,共建美好生活。
從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些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全面發展的奮斗目標,是黨領導各民主黨派共同努力并為之奮斗的目標。歷經幾代領導人的嘔心瀝血,與大家的不懈努力,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逐步減少脫貧,到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萬人。
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1600萬貧困人口未脫貧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未實現,我們仍將努力,一場精準扶貧、脫貧致富的攻堅戰就此拉開了序幕。
民建主要由經濟人士組成,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占有一定優勢。而我們支部利用自身優勢,在脫貧攻堅戰中充分展示了民建人的能力作為與擔當。
我們堅信一句中國古話“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我們以實際行動,開展技能扶貧,提供就業機會。
2018年,支部漆躍富同志投身江津經濟發展,打造萬千城、鳳凰城等項目,解決勞動力就業3萬余人。支部楊橋同志的重慶恒創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解決勞動力就業400余人。
我們提供崗位,解決失業人員、貧困人員就業難的問題,讓他們在工作中學習一技之長,在實踐中提升技能;從而幫助貧困人員脫貧致富,過上小康生活。
習總書記曾說過,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的重中之重,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教育是貧窮落后的根源,摁住了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咽喉”。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而貧困地區的教育就是扶貧攻堅戰中的最短板,而我們就必須要攻破這塊短板。
我們支部積極參與教育扶貧,為讓每一個貧困兒童都能上學,2018年我們對貧困學生共捐資22萬余元,已盡綿薄之力;同時,我們關愛貧困留守兒童,給予他們溫暖,讓他們身心得到健康發展,讓遠在外地務工的父母能夠放心與安心。
助力扶貧我們一直都在,并將持之以恒,但我們能做的就如滄海一粟,我希望我們的民建會員能發動更多黨派外的企業及個人加入扶貧這場戰役中,爭取早日打贏這場攻堅戰。
那如何能早日打贏這場脫貧致富的攻堅戰?如何讓脫貧人員不在返貧?習總書記在十九大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和方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解決“三農”問題,明確土地承包、農村教育、脫貧致富。
我們要跟著黨的路線堅定不移的前進,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實施鄉村振新、脫貧致富;我們要借助民建的資源與平臺,發揮民建的優勢,鼓勵企業入駐農村帶動發展,就近解決農民就業問題,鼓勵并幫助農民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資源創業發展;鼓勵優秀技術人員扎根農村,為農村帶去種植業、養殖業等各種技術技能培訓與指導,解決農村產業問題;鼓勵優秀教育者扎根農村,解決教育不均衡,讓農村適齡兒童得到良好的教育,能不斷適應社會的發展,從而跳出貧困的包圍圈,徹底擺脫貧困。
實施鄉村振新不僅能讓當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致富、安居樂業,還能減少當地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于國于家都皆大歡喜。
今天的中國,通過70年的砥礪奮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已經初具規模,迎來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的十九大,描繪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開啟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我們將堅定不移的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風雨同舟、攜手共進、助力扶貧、實施鄉村振興、共建全面小康。
參考文獻
[1]林尚立.民主與民生:人民民主的中國邏輯[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2]龔云.論鄧小平共同富裕理論[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1).
[3]吳瑾菁,祝黃河."五位一體"視域下的生態文明建設[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3(1).
[4]王浦劬.全面準確深入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J].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