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澤翌 敖潤

【摘要】目的:為了深入研究對闌尾炎患兒分別實施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干預和開腹闌尾切除術后,患兒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方法:選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闌尾炎患兒共150例,將其隨機分組,給予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干預措施組為觀察組,給予開腹闌尾切除術干預措施組為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5例患兒。對比兩組患兒腸道功能恢復情況。結果:干預期結束后,觀察組腸道功能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對闌尾炎患兒實施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干預,可有效改善患兒腸道功能,故方案值得推廣。
【關鍵詞】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腸道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急性闌尾炎是外科常見的急病,傳統臨床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采取開腹手術切除治療,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成熟,微創技術開始應用在闌尾切除術中,我院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入院接受治療的150例闌尾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間收治的闌尾炎患兒共150例,將其隨機分組,給予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干預措施組為觀察組,觀察組75例闌尾炎患兒中,女性闌尾炎患兒32例(42.67%),男性闌尾炎患兒43例(57.33%);患兒年齡分布居于7-14歲,平均年齡為(10.45±3.56)歲;患兒體重分布居于20-50kg,平均體重為(32.32±3.14)kg;給予開腹闌尾切除術干預措施組為對照組,對照組75例闌尾炎患兒中,女性闌尾炎患兒34例(45.33%),男性闌尾炎患兒41例(54.67%);患兒年齡分布居于6-15歲,平均年齡為(10.89±3.24)歲;患兒體重分布居于21-49kg,平均體重為(32.35±3.17)kg;對比兩組患兒腸道功能恢復情況。所有患兒的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兒在手術前均將膀胱排空,之后行氣管麻醉干預。
1.2.1對照組
闌尾炎患兒接受開腹闌尾切除術干預。首先使用經典麥氏切口開長度約為5厘米的手術切口,找到患兒闌尾后,對闌尾行結扎干預,切斷闌尾,主治醫生將患兒腹腔積液清理干凈后再逐層縫合手術切口。
1.2.2觀察組
闌尾炎患兒接受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干預?;純菏中g過程中保持頭高腳低的體位,向左傾斜約15度。在患兒臍輪下元開一長度約為15毫米的手術切口,造10mm的觀察孔、操作孔以及2個5mm的輔助孔,將Trocar置入為患兒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控制在10-14mmhg之間,將腹腔鏡置入,對患兒內部情況進行探測,找到闌尾殘端,闌尾電凝止血后離斷系膜,根部結扎2次,切除闌尾,殘端電凝處理。對腹腔進行清理,根據情況決定是否放置引流。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闌尾炎患兒腸道功能恢復情況。詳細記錄相關數據并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本組實驗涉及到的數據信息統一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用%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2 結果
2.1對比兩組闌尾炎患兒腸道功能恢復情況
干預完成后,觀察組闌尾炎患兒腸道功能恢復情況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下表1:
3 討論
急性闌尾炎是是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且小兒群體最為常見,臨床對于急性闌尾炎患者往往采取手術治療方式,傳統的闌尾炎手術治療方式就是開腹闌尾炎切除術,隨著外科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技術也開始應用在許多外科手術中,微創技術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手術創傷,患者的手術創口在術后恢復更快,手術創口恢復后也更加美觀。但是腹腔鏡手術對于手術實施者的技術要求更高。小兒闌尾炎患者的腹壁相對成年人更薄,患兒的腹腔較淺,手術實施人員更加容易可以將患兒闌尾拉出腹壁開展手術治療,且小兒闌尾炎患者的闌尾根部距離臍部更近,闌尾更加容易從臍部提出,腹腔鏡手術最大限度降低了手術治療對患者體內臟器的不利影響,腹腔侵入范圍縮小,減少了手術治療過程中器械的進入,避免了傳統手術過程中手術器械等對于腹腔的刺激,同時也大大降低了腸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接受開腹闌尾切除術干預,觀察組接受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干預,結果顯示,對于護理后的腸道功能恢復情況,觀察組效果比較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明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干預效果顯著,有學者[5]選取闌尾炎患兒進行研究,分別實施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和開腹闌尾切除術,結果可見,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效果較好,與本文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針對闌尾炎患兒采取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干預,患兒腸道功能顯著改善,臨床效果顯著,適于推廣與應用。
參考文獻:
[1]楊雅茹, 李小華. 系統護理干預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患兒術后腸胃功能恢復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20, 005(012):163-165.
[2]磨鵬詩, 彭和平, 梁永輝.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應用殼聚糖對腸道功能恢復的臨床研究[J]. 腹腔鏡外科雜志, 2019, 024(004):301-303.
[3]劉亞莉. 人性化護理干預對腹腔鏡闌尾切除術后患兒胃腸道功能恢復的影響[J]. 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 2018, 003(008):182-183.
[4]蔡軍, 于剛, 顏建娥. 右美托咪定在小兒腹腔鏡闌尾切除術中對麻醉深度和術后恢復的影響[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9, 014(009):857-860.
[5]陳杰. 腹腔鏡闌尾切除術治療急性闌尾炎40例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 2018, 034(007):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