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靜
摘 要:力學作為物理課程的重點研究領域,對初步培養學生的理論物理思維和研究方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著重探討了在靜摩擦系數足夠大的情況下,兩物體間分離時摩擦力突變情況.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理論價值,為相關的研究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靜摩擦力;臨界問題;解題策略
在物理研究領域,為方便分析,需要進行一定的簡化處理,比如對接觸的兩個物體在靜摩擦因數很大條件下,一般需要適當化簡,不過在化簡時,應該注意到相關狀態改變,避免出現臨界問題而導致錯誤.
例 如圖1,在水平面上,存在一個豎立的圖1勻質直桿子,其長為2α、質量為m,和地面的靜摩擦因數足夠大.對其施加一微擾,而開始自由倒下,桿的下端開始脫離地面時,求解其與豎直方向夾角為多大?
(1)確定出分離時的狀態
具體情況如下,初始條件為初始離地瞬間,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進行分析可知,存在關系式
(3)問題分析
本題為直桿與地面分離相關的臨界問題,臨界分別為前一個狀態的末態,以及后一個的初態,表現出一定的過渡屬性.具體分析可知,在靜摩擦因數充分大情況下,兩個物體接觸的正壓力不為零,靜摩擦力表現出一定的變化性.在此臨界條件下,正壓力趨于零,不過也有一定大小的靜摩擦力,而在分離后則摩擦力為零.由此可判斷出在此條件下,分離前后,摩擦力會大幅度改變,且對應的加速度同樣的改變.而以上例子在進行求解時,沒有將分離前、后瞬間劃分開而導致錯誤.公式⑤計算分析確定出的為分離前瞬間加速度,此條件下正壓力已經很小,但仍存在一定摩擦力.因而⑥式正確,⑦式由于沒有區分分離前后而出錯.因而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為避免出現這類問題,應該確定出對應的狀態為分離前還是分離后瞬間,在前一種條件下應該分析一定大小的靜摩擦力.
(4)過程分析
圖2顯示了二者的關系曲線,具體分析可知在此變化過程中,彈力N逐步趨于零,而分離前瞬間f向左,而在分離后則變為零.
(5)拓展應用
以上在舉例分析基礎上,討論了靜摩擦因數充分大條件下,物體分離前后的摩擦突變問題,接著對類似的問題進行分析.如圖3所示,將一個小球放在半圓柱頂圖3端,小球的質量為m、半徑為r,半圓柱體的截面半徑為R=7r、質量為M=1.5m,假設二者間的靜摩擦因數充分大,適當對小球一微擾促使其滾下.計算出在兩種狀態下小球與圓柱脫離時,對應的θ數值.
①半圓柱固定時,小球與圓柱脫離時的θ;
②半圓柱和地面間無摩擦時,小球與圓柱脫離時的θ.
第1種狀態下,初態到任意角度θ過程中,根據機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可知存在關系式
這種條件下二者間的摩擦力為0.217.而在半圓柱系下進行臨界分析時,應該討論慣性力因素,在此存在一種常見的錯誤觀點為,分離后瞬間半圓柱在水平方向不受力,而將分離的條件表示為:
在此應該注意到在分離前瞬間,圓柱已經出現一定的運動,在受力作用下圓柱體開始減速.這種現象表現出一定反常性,具體分析此現象出現原因為,設定了“靜摩擦因數足夠大”,不過進一步分析可知這種現象雖然 “反常 ”但依然符合物理規律,可基于相應的定律進行分析求解.
參考文獻:
[1]張啟明.經典力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1):34.
[2]周衍柏.理論力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86(3):76-89.
[3]吳德明.理論力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98-10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