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瑤影
【摘 要】近些年,隨著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物流配送活動在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也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等問題。自“十二五”規劃來,我國在物流行業推行可持續發展理念,“綠色物流”這一概念應運而生。本文基于新能源車,在分析其發展必要性的基礎上,通過闡述具體的發展現狀,認提出綠色物流需要在統籌規劃、模式落地、標準規范和企業實踐等方面加強引導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綠色;物流現狀;發展
一、引言
過去10年來,讓全球感嘆的中國速度,除了日行千里的中國高鐵,最當仁不讓的莫屬不斷迭代發展的中國物流,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快遞業過去10年保持高速增長。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更是成為中國物流行業加速成熟完善的推手之一。尤其是自2009年開始的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在過去10年屢屢刷新快遞行業的日訂單量紀錄。
運輸作為物流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快遞配送環節中會產生大量能耗和廢氣污染,因此物流企業急需轉型升級,打造一條綠色運輸的通道。從減少排放節約能耗的角度考慮,選擇更為環保的新型運輸工具,已成為物流業綠色化轉型的思路之一。
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電動車的運營和維護成本大幅降低,加上清潔無污染的特性,可以有效降低城市配送車輛產生的尾氣排放,將在物流運輸中被廣泛運用。基于政策的推動與市場需要,各大物流和快遞企業也紛紛啟動新能源車。
二、綠色配送發展背景
(一)機動車排放帶來的大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
近年來,我國大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城市尾氣排放已成為顆粒污染物的重要來源,2018年全國柴油貨車保有量1818萬輛,占汽車保有量的7.9%,全年貨車排放的氮氧化物378.9萬噸,占汽車排放量的72.6%。按燃料分類,柴油貨車,氮氧化物排放量接近汽車排放總量的70%,PM超過90%,因此解決貨運車輛大氣污染問題是我國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國務院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制定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二)我國能源結構戰略轉型迫在眉睫
化石燃料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石,而長期以來我國原油大量依賴進口,2013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最大汽油和其他液體燃料進口國,2014年中國原油進口達840萬桶每日,超過美國成為最大原油進口國。根據《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18》2017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累計達到4.21億噸,同比增長10%,石油對外依存度同比上升2.4個百分點至67.4%,2018年更是升至70.9%點。在貿易戰的大背景之下,降低我國能源對外依存度,實現能源結構戰略轉型任務迫在眉睫。
(三)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勢在必行
我國是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主要汽車生產國紛紛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面對能源嚴峻挑戰和新一輪國際汽車產業的競爭,中國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2010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產業的決定》,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入七大戰略性產業之一,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效能低排放汽車的發展。
(四)汽車新能源成為全球共識
我國是世界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主要汽車生產國紛紛把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面對能源嚴峻挑戰和新一輪國際汽車產業的競爭,中國必須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跨越式發展。
(五)國家政府引導新能源物流產業發展
2010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產業的決定,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列入七大戰略性產業之一,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效能低排放汽車的發展。
在以上新能源物流車發展的利好背景之下,中國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制定了相關政策來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2009年由國務院辦公廳頒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可以視作新能源車領域的第一個國家政策,2013年由財政部和科技部聯合出臺的,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提出政府機關公共機構等領域車輛采購要向新能源汽車傾斜,是首次出臺的關于新能源物流車推廣應用的相關政策,拉開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時代的大幕,具體到物流車應用層面,主要從補貼、路權以及燃油車退出三個方面,引導企業從燃油車向新能源車過渡。
(六)交通部運輸部最新政策要求2020年底重點區域清潔能源物流車比例達80%
大力推廣綠色運輸。逐步提高鐵路等清潔運輸方式應用比例。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郵政、快遞車輛采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2020年底重點區域使用比例達到80%。2019年7月1日起,新增和更新的燃油郵政、快遞車輛應符合國六排放標準。規范快遞車輛管理,逐步統一編號和標識,推動車型標準化、專業化、廂式化、清潔化,為合規車輛提供通行便利。鼓勵郵政快遞企業開展供應鏈綠色流程再造,提高資源復用率。
三、綠色物流配送發展現狀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保護,更事關我國可持續發展,物流業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應該盡早推進綠色發展。
2016年,菜鳥網絡和中國主要快遞公司共同發起菜鳥綠色行動,推動行業綠色升級。2017年3月,菜鳥網絡、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發起,聯合中通、圓通、申通、百世、韻達等快遞公司共同出資成立中國首個物流環保公益基金——菜鳥綠色聯盟公益基金,用于開展綠色物流、綠色消費、綠色供應鏈等方面的研究、倡導和推動。
3年來,菜鳥網絡從上游到下游,從倉庫到最后100米,都在積極探索通過創新技術和模式,推動整個行業綠色升級。在倉儲環節,菜鳥創新推出“未來園區”,并投入自動化倉庫,機械臂、分揀機器人、自動化流水線等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技術,大大提高作業效率、降低能耗;在打包環節,菜鳥通過大數據和AI算法,幫助快遞包裹“瘦身”,改變“大材小用”、過度包裝的現象。據悉,菜鳥裝箱算法可以平均減少15%的包材,目前,這項技術已經面向全行業開放。為讓快遞包裝更綠更環保,菜鳥推廣原箱發貨和回收紙箱發貨,讓天貓超市和零售通70%的包裹不再用新紙箱,一年可以節省數億個新紙箱;在運輸環節,菜鳥和合作伙伴共同推廣新能源物流車,讓包裹在途更加綠色;在配送環節,為了提高配送效率,菜鳥聯合快遞公司建設末端綜合服務站點——菜鳥驛站,實現共同配送、集約配送,成為打通快遞“最后100米”的綠色創新模式。
2019年5月28日,菜鳥聯合快遞公司發起“綠色快遞日”,并宣布在全國的菜鳥驛站和快遞網點鋪設5萬個綠色回收箱,推動快遞紙箱分類回收、二次利用。目前菜鳥綠色回收箱已經覆蓋全國31個省,每年預計可以循環再利用上億個快遞紙箱,減少的碳排放相當于種下74萬棵梭梭樹。
通過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綠色物流進展顯著。菜鳥網絡工作人員表示,通過在全行業推廣電子面單、裝箱算法、智能路徑規劃、環保袋、循環箱、綠色回收箱、新能源物流車、太陽能物流園等綠色工程,數百億個快遞包裹“綠”了起來,中國物流開始“輕裝簡行”。
四、城市綠色物流配送未來發展對策
鑒于此,綠色物流需要在統籌規劃、模式落地、標準規范和企業實踐等方面加強引導:
一是加強統籌規劃。綠色物流發展離不開系統化的頂層設計,在綠色發展成為行業共識的背景下,推動綠色物流貫徹執行的監管部門、企業架構均已做好上下對接。行業發展瞬息萬變,需要針對新技術、新渠道、新零售等影響物流的因素進行系統梳理和專題研究,發揮綠色物流的統領性,聚焦生產、流通、生態、環境等要素,更好地發揮各參與方在推進綠色物流發展方面的協同效應。
二是落地模式創新。營造有利于綠色物流發展的模式創新氛圍,針對物流場景層次化特征,鼓勵地方相關部門和協會,結合區域特征、城市等級、縣鄉鎮市場等不同需求類型,引導共同配送、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物流模式創新落地。在縣鄉鎮共同配送模式的推廣過程中,既要著眼各家參與主體的場地共享、設備共用、物料集采、終端優化等協同作業,也要整合外部資源,如屬地公共交通、郵政局所等,放大資源共享優勢。
三是綠色標準規范。基于綠色物流整體規劃、政策引導、模式落地等系統推進的前提,促進先進技術應用與物流豐富業務場景結合,完善綠色物流相關的運輸、裝卸、存儲等領域的各項環保標準體系,同時要注重標準落地執行和監督跟進。聚焦重點區域、重點時間段和典型業務場景,促進標準內容的適時調整和規格升級,逐步形成特定領域綠色物流標準國際話語權。
四是引導綠色物流實踐。借助信貸、稅收、價格、補貼等多種政策引導工具,豐富企業實施綠色物流的資金渠道,鼓勵企業加大在技術創新、工藝改造、設備升級、人才引進等多維度探索。同時,在電商物流相對發達的細分領域,積極推進逆向物流產業化運作機制,形成綠色物流持續發展的閉環系統。
【參考文獻】
[1]龔雪,荊林波.發展綠色物流理論與政策研究述評[J].現代經濟探討,2017(11):126-132.
[2]陶帝豪,劉蓉,雷勇杰,章橋新.基于綠色供應鏈的冷鏈物流配送路徑優化[J].工業工程,2019,22(02):89-95.
[3]周文娟.綠色物流配送評價體系構建研究——以鄭州市為例[J].創新科技,2019,19(11):59-66.
[4]周子善.淺析我國城市物流配送發展策略[J].才智,2018(20):244.
[5]王燕.我國綠色物流的發展現狀與對策分析[J].輕工科技,2020,36(03):104-105.
[6]王旭.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物流管理研究[J].中外企業家,2020(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