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新
【基本信息】
書名:《薩蘇不信史》
作者:薩蘇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編輯推薦】
☆不信史,非不信歷史,乃以獨到有趣的方式講述看似匪夷所思且未曾出現在史書中、咂摸起來卻又在情理之中的歷史。
☆以獨特的視角,發掘大背景下不被注意的小故事,和薩蘇一起體味既熟悉又陌生的歷史。
“薩蘇不信史”,首次接觸到這部書稿,心頭立刻涌起一個疑問:何為“不信史”?不相信歷史,抑或不是“信史”?
歷史是由人記錄的,在記錄的過程中,難免出現“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的情況,很多歷史也因為時間久遠,難以查證,有錯漏。對歷史記載有疑義,也可以理解。而就“信史”(指有紀錄的歷史,為與史前史相對的概念)的定義來說,“不信史”難道是一部腦洞大開、不是有籍可查的作品?“不信史”這個名字有點意思,但可知《薩蘇不信史》當是一部非嚴肅閱讀的作品。
如果從《薩蘇不信史》的目錄來看,似乎確實與眾不同:“愛開玩笑”的海昏侯、不良少年曹操、“萬事不會,唯會做官家”的皇帝、比羋月更強悍的王后、楊貴妃是伊朗美人?!誰敢和東、西兩太后爭丈夫?……亦莊亦諧的背后,是活色生香的故事,還是只是個噱頭?
【名人推薦】
歷史就好像毛衣上的一個線頭,拽一下,不知道會拽出什么來,有可能一下就扯斷了,但也沒準就拽出個五彩斑斕來。
——薩蘇
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薩蘇不信史》實際上勾勒的是中國歷史的千姿百態。
——馬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共同撿拾時代的記憶碎片,還原有溫度的歷史。
——劉陽(北京歷史文化及圓明園、教堂建筑專家)
有人說,雖然中西方同樣重視歷史,但重視的方式有所不同。中國人勤奮地記錄歷史,而西方學者則勤奮地思考歷史。似乎確實如此,歷史不是細節的簡單堆砌,細節間可能就蘊藏著一個顛覆性的結論。《薩蘇不信史》便在這方面做了一次很好的嘗試,對于很多鮮為人知的歷史知識,曾經擔任過文化喜劇節目《你好!歷史君》的薩蘇先生都在書中做了趣味解讀,比如:“愛開玩笑”的海昏侯,其實講述的是海昏侯墓出土的琴、鼎、漆屏風等文物的故事,糾正了現代人的很多認知偏差,似乎是在開后人的玩笑。在“萬事不會,唯會做官家”的皇帝那節中,我們看到了皇帝的窩囊和善良,不禁感嘆,原來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欲啊。“御醫的藥方不治病”通過講述嘉慶之死,不僅糾正了御醫為自保不敢大膽開藥的慣性認知,更說明生死面前人人平等,皇帝也不例外。
這些于談笑間學歷史的方式,比較適合想在碎片時間了解一點兒歷史知識、拓展一下視野、增加一些談資的讀者。雖然有些故事似乎外觀比較驚悚、有些離奇、超出了一般人的知識儲備,但是正如薩蘇先生所說,“這種顛覆只是戰術性的”,他只是用這種獨到有趣的方式記述了他眼中歷史的模樣,從而啟發讀者自己去尋找真相,讀懂肅穆歷史背后的鮮活,在歷史的鮮活中發現真實。
(源自“新浪讀書”)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