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光春
摘要:本文采用仿真軟件模擬了PCBN對TC4鈦合金進行高速干式切削過程,研究了逆銑-順銑對鈦合金高速切削過程量的影響規律。結果表明,逆銑時的切屑更易卷曲,相較于順銑多30%,但不易斷屑,易于產生毛刺;與逆銑相比,順銑時的切削溫度較低,利于斷屑、刀具壽命及零件表面質量;在主切削力和切削熱累積雙重作用下,逆銑后期刀具抗彎強度很不利,而逆銑時次切削力方向呈y正向不利于切削過程的平穩性。
關鍵詞:逆銑與順銑;切屑形成;斷屑
0? 引言
銑削是機械加工應用中最廣泛的加工方式之一,根據銑刀與工件接觸部分的旋轉方向和切削進給方向之間的關系,分為順銑和逆銑[1-3],原理如圖1所示。上述兩種銑削方式對切屑形成會產生何種影響,是機械加工領域中的關鍵問題,主要是因為它直接或間接影響零件表面質量、刀具磨損等。鑒于此,本文基于有限元數值模擬技術,以PCBN刀具對鈦合金TC4進行切削加工過程仿真,以期研究不同銑削方式對切削進程的影響規律,進而為實際生產提供理論指導依據。
1? 實驗方案
為了研究逆銑、順銑對高速切削鈦合金切屑形成的影響,因此,除切削方式外,其他參數保持恒定,見表1。采用通用有限元分析軟件,為了縮短計算時間,以二維銑削進行模擬,設定零件x、y向及刀具y向的自由度為0,而刀具x向則以擬定切削速度對鈦合金TC4進行切削加工。
2? 結果分析
2.1 切屑形成與切削溫度
圖2所示為逆銑和順銑高速切削鈦合金TC4時的切屑形態和切削溫度。從圖中可以看出,在相同切削長度的情況下,逆銑比順銑的切屑卷曲更劇烈,至少多卷曲30%。并且,從斷屑情況來看,逆銑時,切屑前薄后厚,不易斷屑,極易產生粗大毛刺;順銑時,切屑前厚后薄,重心置前,易于斷屑,也不產生毛刺。
切削溫度帶圖表明,逆銑時瞬時高溫遠遠大于順銑,局部溫度比順銑高60%,對切削過程產生顯著影響。一是高切削溫度容易導致切屑軟化嚴重,強度降低,在外力或重力做一下不易折斷,不利于切削過程順利進行;二是高切削溫度容易“破壞”零件表明性能;三是高切削溫度更易導致刀具磨損加劇,從而縮短刀具使用壽命。
2.2 切削力
圖3 所示為高速銑削鈦合金TC4時的切削力圖。順銑時的主切削力迅速攀升到約440N,而逆銑初期的主切削力很小,這與兩種銑削方式的切削厚度有關,如2.1所述。繼續切削,順銑的主切削力逐漸下降,而逆銑的主切削力則逐步升高。從圖中可見,順銑時主切削力最高點略高于逆銑,因初期切削熱對零件材料軟化作用弱,且順銑初期的切削厚度大,切削阻力高;但到切削后期,切削熱累積對待加工材料具有較高的軟化效應,此時雖然逆銑的切削厚度與順銑初期相當,但切削阻力相對較小些。另外,逆銑后期切削阻力高,而由于切削熱累積對刀具軟化效應較明顯,降低了其抗彎強度,顯然對切削不利。
順銑時次切削力變化趨勢與其主切削力類似,且峰值最高約200N;而逆銑次切削力比較平穩,其峰值達約120N。從圖1所示原理圖可知,順銑時次切削力方向是y負向,逆銑則是y正向。
順銑時的次切削力把零件壓緊在工作臺上,不管其值高低,不至于產生附加切削振動,有利于提高零件表面加工質量和刀具壽命;逆銑時的次切削力使零件從工作臺上抬升的趨勢,容易產生切削振動,對零件表面質量和刀具壽命極為不利,甚至會嚴重影響零件加工尺寸而造成加工廢品。因此,逆銑時次切削力顯然不能太高。
3? 結論
逆銑時斷屑困難,易出現毛刺,切削溫度高,易振動,刀具壽命短,零件表面質量不高。順銑時切削溫度較低,切屑卷曲程度小,易斷屑,切削過程平穩。
參考文獻:
[1]廉良沖.順銑與逆銑在數控銑削加工中的應用分析[J].機床與液壓,2011.
[2]何耿煌,鄢國洪,等.典型鈦合金 TC17車削過程鱗刺生成規律及其抑制措施研究[J].中國機械工程,2019,11.
[3]何耿煌,吳明陽,等.典型鈦合金切削層相變形成機理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機械工程學報,2018,54(17):133-141.
[4]王來照,張子園.高速銑削鈦合金Ti-6AL-4V的切屑形態分析[J].內燃機與配件,2016(09):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