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2019年10月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的公報指出,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公報同時還強調,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
那么,如何理解“全面依法治國”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者之間的關系?二者之間又具有哪些現實意義?近日,中國社科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憲法行政法研究室副主任翟國強對諸如此類的問題進行了解讀。
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的深刻革命
記:全面依法治國的意義重大。能否請您簡要談談它的歷史背景?
翟: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綜觀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歷程,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相反,一些國家雖然也一度實現快速發展,但并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的門檻,而是陷入這樣或那樣的“陷阱”,出現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從我國古代看,凡屬盛世都是法制相對健全的時期。近代以后,為了謀求國家富強和民族復興,許多仁人志士一直呼吁法制,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和政治條件下,僅靠變法修律是無法改變舊中國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悲慘命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黨在廢除舊法統的同時,積極運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建設的成功經驗,抓緊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法治的基礎。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始終把法治放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來考慮、來謀劃、來推進,依法治國取得重大成就。
記:我們的黨和國家如此重視全面依法治國,您覺得原因是什么?
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提出一系列重大舉措。當前,我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需要依靠法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依法治國,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為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我國是一個有十三億多人口的大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國情復雜。我們黨在這樣一個大國執政,要保證國家統一、法制統一、政令統一、市場統一,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都需要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向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延展。當前,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交織疊加,全面依法治國任務依然繁重。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而重大的歷史任務,也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深刻的革命。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記:請問怎樣理解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辯證關系?
翟: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深刻教訓,把依法治國確定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執政確定為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個根本問題上,我們要樹立自信、保持定力。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一個重大課題,有許多東西需要深入探索,但基本的東西必須長期堅持。
每一種法治形態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論,每一種法治模式當中都有一種政治邏輯,每一條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種政治立場。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法律表現形式。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治建設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必須牢牢把握社會公平正義這一法治價值追求,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項法律制度、每一個執法決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記: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請問堅持依法治國如何與以德治國相結合?
翟: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須體現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方面。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任何人違反憲法法律都要受到追究,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一個鮮明特點,就是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強調法治和德治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既是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對治國理政規律的深刻把握。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就要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為全面依法治國創造良好人文環境。要在道德體系中體現法治要求,發揮道德對法治的滋養作用,努力使道德體系同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銜接、相協調、相促進。要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以法治承載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撐。法律法規要樹立鮮明道德導向,弘揚美德義行,立法、執法、司法都要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要求,都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其中,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走什么樣的法治道路、建設什么樣的法治體系,歸根結底是由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事劇而功寡。”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實際出發,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既不能罔顧國情、超越階段,也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我們有符合國情的一套理論、一套制度,同時我們也抱著開放的態度,無論是傳統的還是外來的,都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但基本的東西必須是我們自己的,我們只能走自己的道路。
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
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涉及很多方面,應該先解決哪些突出矛盾和問題?
翟: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法治體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骨干工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國家治理的很多方面,在實際工作中必須有一個總抓手,這個總抓手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這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既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性質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工作重點和總抓手,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具有綱舉目張的意義。依法治國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這個總抓手來謀劃、來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持續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兼顧、把握重點、整體謀劃,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關鍵在于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要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必須堅定不移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要緊緊抓住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完善立法體制,提高立法質量。要推進嚴格執法,理順執法體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序,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要支持司法機關依法獨立行使職權,健全司法權力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制度安排。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記:您認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還要處理哪些主要方面的關系?
翟: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正確處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關系。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改革與法治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要堅持在法治下推進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要發揮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的互補性作用,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
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發展歷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也曾歷經坎坷,但我們黨對法治的追求矢志不渝,從“五四憲法”到現行憲法;從“社會主義法制”到“社會主義法治”;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到“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我們黨越來越深刻認識到,治國理政須臾離不開法治。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在統籌推進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要善于運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國家,不斷提高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