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一個城市具不具有幸福感,可以有很多指標來衡量,但良好的經濟基礎是關鍵。近年來,長沙市貫徹落實湖南省委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經濟取得高質量發展,GDP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為長沙獲得最具幸福感城市提供了原動力。也就是說,對城市來說,經濟發展的硬實力和生活品質等軟實力都重要,而經濟實力對幸福感的影響往往更大。
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其中,“創新”排在第一位。習近平總書記說:“世界經濟長遠發展的動力源自創新。總結歷史經驗,我們會發現,體制機制變革釋放出的活力和創造力,科技進步造就的新產業和新產品,是歷次重大危機后世界經濟走出困境、實現復蘇的根本。”
中國經濟正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增長,長沙亦不例外。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必不可少。酷炫“智慧公交”沒有駕駛人,只有不握方向盤的安全員;每秒達5.49億億次計算速度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系統;中國首條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低速磁浮商業運營示范線……近年來頻頻亮相的長沙“神器”,讓長沙走到了中國科技創新的前沿。除此之外,長沙圍繞關鍵領域開展技術攻關,科技創新成果倍出,超級雜交稻、高性能3D激光打印機、新型耐3000℃燒蝕陶瓷涂層等一批“長沙創造”產品進入世界領先行列。智能停車場無須人值守,用手機掃一掃即能輕松繳納停車費;漫步路邊,共享圖書館靜立街頭一角,分類明晰的書籍任你選閱。這些“高大上”的科創成果均已在長沙成為現實。
長沙市一直注重創新驅動發展。據記者了解,2010年,長沙憑借良好的創新基礎躋身國家首批20個創新型試點城市行列,并正式啟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2014年,長沙與株洲、湘潭一道獲批為國家級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沙科技創新的土壤更肥沃;2016年長沙將打造“國家創新創意中心”作為推進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加快實現基本現代化的三個著力點之一;2018年,長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長沙發展長期依靠投資拉動是難以為繼的,必須轉向創新驅動。要有戰略定力、有歷史耐心、有舍得意識、有突破精神,把管理(體制)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產品創新貫穿于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績效考核等方面。”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說。
說到創新,就不能不提到長沙高新區。以2018年為例,長沙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300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增長9.26%。2019年6月,長沙高新區創下一個新紀錄:園區新增移動互聯網企業161家,平均每天新增5.4家。長沙高新區先后獲批國家高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基地……引進聚集各類創新平臺近600個,其中國家級平臺67個、省級平臺370多個,國家級研發機構數量居全國高新區第4位。
而位于麓谷的中電軟件園,從建成之初就積極對接國家創新驅動、“互聯網+”等戰略,帶動長沙電子信息產業及其關聯產業發展。目前,該園已經引進了騰訊、微軟、亞信、中興通訊、航天科工、華為等電子信息與軟件服務類企業2300余家。
2019年,湘江智谷、高新麓谷、中國V谷、種業硅谷等“四谷”即將成為長沙推動創新驅動的增長極,聚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引爆點”。
“智造”之城推動產業升級
一座城市的經濟繁榮發達與否,關鍵在于產業規模的大與小及競爭力的強與弱。一個好的產業不僅能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而且能夠拉動就業。在長沙,工程機械業堪稱標桿產業,為長沙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
2012年,在產能過剩和需求低迷的雙重夾擊下,長沙工程機械產業俯沖直下,摔得遍體鱗傷。因此,長沙將智能制造作為統領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抓手”,開始了一段鳳凰涅槃的蛻變。
為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長沙打造工程機械之都,中聯重科在長沙高新區重新選址建設中聯重科智慧產業城。2019年1月,總投資約1000億元的中聯智慧產業城項目啟動建設,845畝土地分4個點同時開工。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中,絢爛的煙花表演令世人贊嘆。為這場精彩絕倫的煙花表演提供煙花樹搭建、運輸高空作業設備的是來自長沙的星邦重工。星邦重工是中國高空作業平臺行業的技術先驅,其自主研制的48米曲臂式高空作業平臺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三一集團最令人驕傲的是三一重工18號廠房,這個亞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車間,一個小時可下線一臺泵車,被稱贊為“藏有中國工業未來的藍圖”,貢獻了世界級的產品和品牌。
據記者了解,近年來,在智能制造領域,長沙密集出臺相關政策。2015年,長沙發布《長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動計劃》,2017年出臺《長沙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鮮明提出將長沙建設成為“國家智能制造中心”。隨后又出臺《關于支持工業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若干政策》等措施,為企業智能化提升改造提供全方位支持保障。胡衡華表示,要打造長沙制造業的升級版,推動長沙裝備制造業向智能制造轉變,唯一的出路在轉型,發展的方向是智能,根本的動力在創新。
威勝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兼威勝集團總裁田仲平說:“為推動智能化轉型,長沙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立長沙智能制造研究總院,為企業高效生產高質量產品提供咨詢服務。除此之外,政策的支持吸引許多配套設備生產商聚集到長沙,這為我們購買高質量零件提供了便利,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我們更具競爭力。”
一系列組合拳,讓長沙一躍成為國內智能制造的高地,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和專項項目數量達到27個,總數位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一。
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
長沙是一座內陸城市,并無明顯的區位優勢。但近年來,長沙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打造內陸開放新高地,不僅讓長沙本地人感受到了幸福,也讓外地人感受到了長沙的快速發展。
2019年,居住在長沙的人有個明顯感覺,就是有不少重要國際活動在這里舉行,擴大了長沙的知名度。5月,首屆全球高端制造業大會在長沙開幕。大會旨在了解世界500強企業、全球制造業500強企業的產業布局和投資合作新動向,為產業發展提供新思路、新平臺。
6月,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拉開帷幕,標志著中非合作論壇機制下唯一經貿活動平臺落地。9月,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2019年世界計算機大會在此盛大召開,一大批最前沿的高科技匯聚湘江之濱。據悉,這一國際頂尖的行業盛會往后都將如期在長沙舉辦。12月,2019湖南“一帶一路”綠色博覽會暨綠色產業發展論壇在長沙隆重開幕。
長沙的開放不僅從這些活動上有所體現,也能從經濟數據上反映出來。據悉,長沙2019年上半年進出口總值831.49億元,同比增長57%,增幅居全國省會城市第二、中西部省會城市第一。2019年上半年,長沙一般貿易進出口平穩增長,進出口額627.6億元,增長50.7%;越來越多的長沙出口產品向價值鏈高端攀升,上半年出口機電產品額297.9億元,增長76.8%,占同期長沙市出口總值的51.1%;對非貿易進入歷史最好階段,上半年對非進出口額達34.9億元,增長82.1%。
同時,長沙累計新增對外投資項目27個,累計對外投資總額4.15億美元。“開放型經濟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對地區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極為重要。”長沙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促進長沙進一步開放的重要因素就是長沙交通的大力改善。2009年,武廣高鐵掀開了中國高速鐵路新的一頁,也讓長沙邁入了高鐵時代;2014年,京廣、滬昆兩條高鐵大動脈交會,長沙高鐵從“一”發展成為“十”字形,提升了長沙在整個國家戰略層面的位置。據悉,長沙高鐵目前可直達全國20余個省會城市。另外,長沙不斷織密國際航空網絡,開通國際及地區航線46條,長沙人直飛世界五大洲的愿望已成現實。同時,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的好友們越來越多,每周188個定期客運航班加速了彼此的往來,航班密度和覆蓋區域位居中部第一。發達的交通無疑提升了長沙人的幸福感,說走就走的旅行不再是夢想,生活品質也隨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