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什么是幸福?每個人對幸福或許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對于大部分人來說,通往幸福道路上最基本的門檻不外乎衣、食、住、行,尤其是住房、醫療、教育逐漸成為人們渴望幸福最基本的載體。
實惠的租、購房價
對于許多剛剛踏入社會或是異地求職的人來說,租房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獨自一人或是和三五好友一起租個房子,自在地生活,對許多上班族來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好事。
有人曾總結過,租房時首要考慮因素依次是:位置、租金、周邊生活便利、內部環境好、鄰居素質高、付租方式、學區。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最為現實的其實是租金問題。
如果把房租占收入30%以下定義為房租的“幸福分割線”,一線城市在租房上并不友好。曾在一線城市工作了3年的王女士說:“我每月的收入幾乎一半都用來交房租了,根本存不了多少錢。”她坦言,長沙相對較低的租金是她回長沙求職的原因之一。
事實也確實如此,據《第一財經》報道,2019年上半年城市單位租金排名,北京居于首位,其次是深圳及上海。新一線城市中,單位租金最高的城市是杭州,其次是南京、廈門。而在其調研的15城中,2019年全年平均租金最低的城市是西安,其次是長沙、重慶。深圳房租收入比最高,“幸福感”相應最低,長沙房租收入比約為21.8%,“幸福感”最強。
與王女士不同,土生土長的長沙人鄒先生兩年前已經在家人的幫助下買好了房,談及長沙近年來的房價變化,鄒先生感慨頗多。據鄒先生介紹,早些年,相對于其他省會城市,長沙的房價一直都算便宜。但是在2016年前后,長沙的房價突然開始飛速增長,從此前的6000多元/㎡激增至9000多元/㎡,并隨后緩慢增長至約1.1萬元/㎡。
長沙房價的突漲對許多市民來說無疑打亂了他們的生活。針對此種情況,2017年3月,長沙市政府正式頒發《關于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明確了住房限購區域、信貸政策等。隨后長沙市住建局于2017年5月也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住宅市場調控工作的通知》,在“平穩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了住房限購條件以及二手房交易條件等。此后一段時間,長沙市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都旨在貫徹“房住不炒”這一理念,確保住宅量價平穩,維護長沙市房地產住宅市場穩定有序。
據統計,截至2019年11月,長沙市的新房平均成交價為9562元/㎡,二手房的平均成交價約為1.1萬元/㎡。相對其他一線和新一線城市,長沙的房價仍舊處于下游水平。而正是憑借相對合理的房價、房租優勢,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來長沙工作生活,用鄒先生的話來說:“這房子買得不虧。”
良好的教育環境
現如今,只要一提到買房,大多數人的腦海里立馬會浮現“學區房”這3個字。房子周邊是否有學校?學校離房子有多遠?學校條件好不好?師資力量強不強?
已經在長沙定居10余年的孫先生夫婦回憶起當初接送兒子的場景,他們總覺得“苦不堪言”。據其介紹,2013年,他們的兒子正值上幼兒園的年紀,原本想著送到離家較近的公辦幼兒園上學,但因報名的時間太晚了,幼兒園早已滿員,他們只好選擇了離家較遠的民辦幼兒園。自此,夫婦二人的“噩夢”就開始了。
除此之外,對于孫先生夫婦來說,還有一件令他們頗為頭疼的事,就是接送孩子。由于幼兒園比較遠,且孩子上下課的時間與他們上下班的時間完全是錯開的,再加上當時的幼兒園并沒有配備校車,所以他們為此想了許多辦法。例如二人輪流請假去接送孩子,或是請幼兒園的老師幫忙照顧孩子直到他們來接。但是很顯然,這些辦法只是權宜之計,孫先生苦笑著說:“最后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把在老家的父母接過來,讓他們幫忙接送孩子。”
類似于孫先生夫婦這種“痛苦”的經歷,許多父母都曾親身體驗過,甚至成為很多夫婦在國家頒布了“二孩”政策后,仍舊不愿生二胎的原因之一。
針對這類問題,其實國家早有對策。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小區配套建設幼兒園的相關規定。幾次修訂的《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也明確提出,幼兒園是小區公共服務設施項目的“必選項”。近年來,更是又印發了一批文件,明確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方向。例如2010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2017年出臺的《關于實施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的意見》等。而長沙有關部門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2014年開始,正式開展普惠性民辦園的建設與評估工作,進一步提升民辦幼兒園的質量;并且為了鼓勵民辦幼兒園辦學,為他們提供普惠的學前教育服務;長沙市還推行了經費獎補、規范收費、對口支援、免費培訓等政策措施,扶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為實現民辦普惠幼兒園“降價不降質”,讓越來越多的孩子享受“質優價惠”的學前教育而不斷努力。
據長沙市教育局數據顯示,長沙一級普惠性民辦園保教費控制在每月1200元以內,二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保教費控制在每月1000元以內,農村園所的保教費在350元至650元不等。截至2018年年底,長沙市現有公辦幼兒園473所,普惠幼兒園1032所,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22%。
現在已經有了二胎的孫先生坦言,除了出于對孩子的喜愛,如今“上園難、上園貴”的問題得到了很大緩解,這也是促使他們生下二胎的原因。
除了越來越完善的幼兒教育,長沙的中小學以及高等學府的建設也是愈發趨于成熟。據長沙市教育局統計數據顯示,截止目前,長沙共有330所中學,其中的長郡中學、雅禮中學、師大附中、長沙一中更是全國聞名的“明星”中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等知名大學也坐落于長沙市。這些過硬的教育環境,使得長沙成為眾多學子心目中的求學“寶地”。
專業、便捷的醫療環境
不論是誰,這一輩子都免不了會和醫院打上幾次交道,或因自己或因他人。每一個人都希望給自己看病的醫院足夠專業和先進,而坊間流傳的“北協和、南湘雅”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家坐落于長沙的三甲級醫院的實力。對此,禹先生頗有感觸。
2013年前后,禹先生的叔叔老禹在廣州務工。時值盛夏,老禹在工作時突然出現了呼吸急促、心律紊亂的癥狀,痛苦地倒在了工作崗位上。周邊的工友見狀,立馬將老禹送往了廣州市中山醫院。診斷后,中山醫院的醫生認為老禹只不過是普通的中暑,不需要太過著急。但是就在住院治療的過程中,老禹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甚至還有惡化的趨勢。見此,中山醫院馬上對老禹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與會診,但是始終無法確定老禹的病因。
看著老禹的病情一天天惡化,其家人將老禹轉院至湘雅醫院。湘雅醫院的醫生們在得知老禹的情況后,轉院當天,就立馬組織專家會診,同時再次對老禹做了細致的檢查。大概兩天時間,湘雅醫院的醫生便得出了診斷結果,他們在老禹的腦部發現了一個極為隱蔽的血管瘤,只需要切除便可以讓老禹重獲健康。大約15天過后,做完手術的老禹順利出院,回家修養。據禹先生回憶,當時湘雅的醫生曾表示,再拖幾天,老禹就徹底沒希望了。禹先生心有余悸地說:“‘北協和、南湘雅’果然沒有說錯。”
對于患者而言,湘雅醫院這類大醫院過硬的實力確實讓人心安,但是有點頭疼腦熱就往大醫院去,既費精力也費財力。所以,既方便,價格也相對較為低廉的社區醫院成為廣大市民的首選。
但是一直以來,人們對于社區醫院的普遍印象是“大病治不了,小病不愿治”。為了轉變這種觀念,讓社區醫院真正成為廣大市民身邊的健康顧問,早在2013年,長沙市衛生局就計劃安排3億元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用于基層衛生機構的基礎設施、人員編制、基本醫療設備配備等的更新換代。與此同時,長沙市衛生局還出臺了多項措施推進“首診進社區”活動,并且積極引導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和社區醫院、衛生院牽手合作,縮短轉診時間。飽受牙痛困擾的黃女士就是這類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她說:“以前我牙痛的時候,到大醫院去看病費時費力。如今到社區醫院就診,短短十幾分鐘就大大緩解了我的疼痛,以后小病小災再也不用去大醫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