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洪杰


摘要:由于礦井自然風壓受空氣溫度的變化而發生改變,導致礦井通風網絡中某些分支的風流發生變化,影響礦井通風系統的穩定性。為此,-150皮帶機房風流反向,從而需要分析自然風壓對礦井通風系統的影響。
1 ?通風系統概況
礦井通風方式為混合式,通風方法為抽出式,目前有兩個回風井,即中央風井(斜井)、西風井(立井),中央回風井安裝兩臺BD-Ⅱ-8-№26型對旋式軸流風機,電機功率為355KW,排風量38073/min,負壓1040Pa,等積孔2.34m2;西風井安裝2臺BDK-10-№28型主要通風機,配備電機功率為2×500KW,排風量9202m3/min,負壓2420Pa,等積孔3.71m2;進風井筒有4個,分別為二號主斜井、二號副斜井、一號皮帶井和副立井,二號主斜井進風1090m3/min,二號副斜井進風352m3/min,一號皮帶井進風1624m3/min;礦井目前需要風量為11806m3/min,總進風量為12530m3/min, ?礦井總排風量13439m3/min,礦井有效風量率90.9%。
2 正常風流方向情況
地面空氣從二號主斜井、二號副斜井、一號皮帶井進入150水平,然后經過-740皮帶井、-150暗斜井并聯進風至-350水平,-740皮帶井風量為940m3/min。如圖所示。
2020年2月空氣溫度下降,-150皮帶機房以至于出現風流反向。
3 測點數據
根據現場巷道風流分支、匯合布置6個測點,當班對-150水平至-350水平巷道參數進行逐個測定,經測定-150皮帶井機房溫度比-150暗斜井溫度高出約2-3℃。具體測點參數見下表:
在這個通風系統閉合回路中,由于-150水平與-350水平的高差、溫度或密度不同,則該通風系統閉合回路會產生自然風壓,-740皮帶井巷道和-150暗斜井巷道分別構成閉合回路,-150暗斜井巷道比-740皮帶井巷道空氣柱重,對-740皮帶井巷道有壓力作用,因此-150皮帶機房出現了風流反向。
4 ?具體原因
根據實測數據原因具體如下:
⑴巷道的通風均為全風壓,2個進風斜井總進風量較小,-150皮帶井通道、-150箕斗井均是通過調節風窗控制風量。
⑵自然風壓的影響因素
①溫差是影響自然風壓的主要因素,影響氣溫差的主要因素是地面入風氣溫與圍巖的熱交換。
②空氣成分和濕度影響空氣的密度,因而對自然風壓也有一定影響,但影響較小。
③埋深。當溫差一定時,自然風壓與礦井或回路最高與最低點的高差成正比。
④主要通風機工作對自然風壓的大小和方向也有一定影響。因為礦井主要通風機工作決定了主風流的方向,加之風流與圍巖的熱交換,使冬季回風井氣溫高于進風井,在進風井周圍形成了冷卻帶以后,即使風機停止運轉或通風系統改變,這兩個井筒之間在一定時期內仍有一定的氣溫差,從而仍有一定的自然風壓起作用。[1]
⑶地溫。山東萬祥礦業有限公司常溫點40m左右,溫度為15.7℃,當地歷年(1958~1980年) 平均氣溫15.2℃。常溫點因地形和季節變化可稍有上下移動,構成常溫帶。根據地溫測量資料,非煤系地層地溫梯度1.1~1.5℃/百米,平均1.4℃/百米。礦井-550m以上其溫度低于31℃,屬無熱害區。[2]根據以往勘探簡易地溫測量結果,地溫梯度為1.1~ 2.5℃ /百米。
⑷空氣溫度的影響分析。-150暗副斜井的S斷面(15m2)大于-740皮帶井的S斷面(11.5m2),前者通風阻力比后者較小,前者風量及風速比后者較大,-740皮帶井內有皮帶、設備運行,皮帶運行及設備風流溫度有上升趨勢,隨著冬季空氣溫度的逐步降低,-740皮帶井在機房及皮帶運行散發熱量的作用下,溫度上升值比-150暗副斜井大,會出現自然風壓增大,最終-150皮帶機房風流反向。
5 ?治理方案
為徹底消除-150皮帶機房風流反向的通風隱患,特采取以下方案:
⑴控制-150皮帶井通道風門、-150車場風門的調節風窗的風量,維護風門,減少漏風。
⑵將-150箕斗井通道風門調節風窗調節板放大,降低-150皮帶機房至-150皮帶井的通風阻力,增加進風風量。
通過方案的有效實施,-150機房風流方向回復正常,保證了礦井通風系統的合理運行和安全生產。
6 ?總述
⑴冬季-150機房出現風流反向,主要是由于通風系統中熱源分布不均衡,產生可溫差,進而形成了自然風壓。
⑵重點加強礦井角聯巷道的通風安全管理,每10天進行一次礦井全面測風。[3]
⑶自然風壓對礦井通風系統問題的影響,必須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查找原因、具體分析、制定方案、組織實施,使主要通風機高效、經濟運行。
參考文獻
[1]通風安全學
[2]礦井地質報告
[3]《煤礦安全生產標準化》 ?焦方杰 王興建主編
作者單位:山東萬祥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