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彩虹
摘要:區域旅游資源富集,集群化程度與廣闊的消費市場有著密切的相關性,由于地理、歷史、氣候、人文等原因,香格里拉區域內的旅游資源開發情況還不盡如人意。同時,香格里拉區域內各行政區域還存在因地方保護主義導致的不良競爭現象。新形勢下,要共同發展就要尋求共贏的合作對策。縱觀川、滇合作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做法,雖然該區域內旅游發展存在很多問題,但是構建大香格里拉無障礙旅游區仍然值得期待。
關鍵詞:旅游合作開發;行政區劃;同質化
一、甘孜州與迪慶州旅游合作發展現狀
一是區域旅游合作發展共性。在近20年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總體全面開發的大背景下,區域內四川和云南方面存在各種競爭。這主要是各地都在“以我為主”的思路支配和主導下進行開發與競爭。例如,2018年12月,筆者曾經在四川成都的春熙路看到過迪慶州推廣旅游的活動。甘孜和迪慶兩州的推介形式都是基于民族文化以歌舞表演、產品展示為主。這兩個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推介活動,兩地都盡了很大努力,做了精心準備,但是推介內容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這從本質上來說,是基于行政區劃、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和立足點的競爭。這種開發實際上是狹隘、無序、消極的內耗,是沒有形成合力而涌現出的一些弊端的體現。現在即使在政府的倡導下迪慶和甘孜州開展了很多合作,但也仍然顯得非常乏力和有限,對于整個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健康、持續發展促進作用不明顯。
二是區域旅游合作發展個性。云南省迪慶州是云南香格里拉重點區域,而四川省則主要是在甘孜州地區。這兩地均屬藏區,與西藏接近,雖說一個在云南,一個在四川,但是兩地空間距離并不遠,只有300多公里。兩地平均海撥均在3000米以上,風景和人文也非常相似,對游客都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從迪慶州看,起步較早,知名度高但發展后勁不足。云南的旅游走在全國的前列,其區域內的香格里拉開發也具有先發優勢,云南對香格里拉這個品牌很有戰略眼光,搶先爭取到了這一品牌的商標。在更名為香格里拉縣后,該區域內旅游發生了井噴式增長。經過幾年的開發,云南的香格里拉形成了較好的發展態勢。如交通方面,在香格里拉縣修建有香格里拉機場,開通了民航運輸,與昆明、成都、拉薩相連。公路網也很發達,迪慶州的公路也與麗江、昆明甚至川藏相連。迪慶州的旅游硬件如吃、住、行、購等條件也較為發達;并與周邊的其他市州的景區形成了環線,而且環線上的各個景區之間距離不遠,對游客有很強的吸引力。迪慶州的各種管理措施也相對較好,各方面的服務也到位。總而言之,由于云南香格里拉開發得較早,知名度也較高,交通及各種基礎條件較好,游客量自然多。但云南的香格里拉發展劣勢也比較明顯。位于迪慶州的香格里拉縣,并沒有固定的某一景區,而是泛指該縣的行政區域,又以幾個散落的如碧塔海、松贊林寺、依拉草原等小景點為主軸形成了中甸縣的看點。而且中甸(香格里拉縣)已經城市化,游客來了之后往往會有相當大的落差,有一種失望的感覺。因此,發展后勁稍顯不足。從甘孜州看,起步較晚,受傳統文化影響較大,后發優勢突出。境內的香格里拉,景色很美,但是因為開發較晚,還處于開發期。就拿交通條件來說,稻城的公路雖然連通了,但是道路條件較差,特別是甘孜州境內得榮縣和鄉城縣到稻城縣的交通仍然比較落后。目前,四川境內的香格里拉主體區域均未通高速,甘孜州境內只有一條雅康高速,康定到稻城亞丁仍需要7小時左右。且亞丁機場受氣候、地理、價格的影響,對旅游游客接待能力也比較有限。四川各級政府對這香格里拉的重視程度很高,但與云南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例如,四川得榮縣和云南交界處有幾座長征時期紅軍經過的橋,屬于紅色資源,這幾座橋云南都在搞旅游開發,四川仍然保持原樣。再比如,香格里拉環線中的四川區域內的沿途景色十分壯觀,但是由于飛機票價太高,大多數游客只能從成都乘汽車前往。由于交通的限制,游完四川香格里拉,最少需要6-7天時間。很多游客往往從成都出發,游完康定城及康定的新都橋和塔公草原就返程了。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四川香格里拉發展過程中的劣勢也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優勢。未來,川藏鐵路也將經過甘孜州,甘孜州將形成“鐵公機”的交通網。正是由于四川的香格里拉開發得較晚,生態沒有受到破壞,風景就更自然、原始、古樸,開發的時候也能規避以前的雷區,這是四川香格里拉發展旅游的后發優勢。目前,甘孜州的稻城亞丁正在吸引起來越多的游客前往。
三是旅游業是朝陽產業,發展旅游,潛力巨大。而“香格里拉”這一品牌,象征著發展機遇和經濟利益。從二十世紀初,《消失的地平線》描寫了坐落在群山之中的香格里拉秘境。該書銷量很好,讀者們紛紛前往云南、四川甘孜等地尋根訪源。近年來,川、滇兩省都認識到了“香格里拉”巨大的品牌價值,均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發展,兩省為開發這塊“風水寶地”可謂是各顯神通。
二、甘孜州與迪慶州旅游合作開發面臨的困境分析
一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發展的深層次整體規劃缺乏。香格里拉的發展得到了國家的重視和關注,各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線路開發等都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但是,由于在發展初期國家有關部門對大香格里拉的旅游發展缺乏更具體的宏觀規劃和特色化指引,未能跨過行政區域,站上更高的戰略高度,從而并沒有很好地促進區域內各省區的旅游協同發展。從而才會出現橫跨迪慶和甘孜的賀龍橋,一邊在如火如荼地搞開發, 河對岸卻破敗頹廢的景象。
二是旅游開發以鄰為界涇渭分明,同質化嚴重。從市場角度看,迪慶州和甘孜州的競爭是客觀存在的。兩地跨省合作面臨有形和無形的壁壘,開發又存在同質化的競爭。例如,為了旅游名片,迪慶州就率先將中甸更名為香格里拉縣。而甘孜州也不示弱,鄉城縣則宣傳叫“香巴拉”,稻城又宣傳亞丁是“藍色星球的最后一塊星球”“最后的香格里拉”。其實迪慶和甘孜州兩地的景色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地惡性競爭最終只會讓游客沒有好的體驗,最終失去市場吸引力。目前,迪慶州和甘孜州受行政區劃以及歸屬地的影響,在大香格里拉區域進行旅游開發時,甘孜州的客源市場是依托成都為中心沿318 國道由東向西推進,而云南的旅游市場則沿214 國道由南向北重點打造。迪慶州和甘孜州兩地區均采取自上而下的垂直、縱向方式,橫向之間缺乏聯系。目前,該區域內重點旅游線路基本上都處于“點線型”的模式,這些旅游線路,通常是從起點出發到達終點,又從原路返回。如成都—康定—理塘—稻城—亞丁、大理—麗江—香格里拉—麗江—瀘沽湖等線路。仔細分析就可以發現,這兩條線旅游路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以各自轄區為涉及范圍,以鄰為界,涇渭分明,跨區域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很少。
三是跨省區的重大旅游基礎設施彼此呼應不夠,低效化嚴重。云南迪慶州和甘孜州交界地不少重要路段的基礎設施仍然比較落后,許多地方公路都未修通,仍未能形成環形線路。如四川稻城亞丁到云南三江口的公路是連接亞丁、香格里拉、麗江、瀘沽湖等重點景區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交通干線。按照常理,兩地本應優先修通這條最便捷的旅游通道,但是不知道出于何種原因和規劃,四川方面優先建設了工期更長、難度更大的亞丁至瀘沽湖公路,光是改道木里縣就增加了100多公里里程。而這條具有較高旅游開發價值的麗江—瀘沽湖—亞丁—香格里拉—麗江的環線公路卻遲遲沒有動工。同時,受地方利益驅使和行政思維的支配,違反資源配置最優化原則的情況時有發生。相距100多公里的瀘沽湖和亞丁兩地,云南和四川分別興建了香格里拉機場和稻城亞丁機場。
三、甘孜州與迪慶州旅游合作的對策建議
針對基礎設施條件薄弱、行政區劃分割、溝通協調成本高,依然存在著開發同質化和低水平化以及重復建設等問題。事實證明,甘孜州和迪慶州,只有優化要素配置,擴大市場影響,整合旅游資源,消除行政壁壘,打造無障礙旅游區,做大產業并提升產業品質,才能提高綜合競爭力,實現資源共享、市場共享、信息共享和利益共享。迪慶州和甘孜州只有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互聯互通, 才能推動兩地旅游業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一是頂層設計,構建大香格里拉無障礙旅游區。面對各種發展的壁壘,這需要借助頂層設計,將構建大香格里拉無障礙旅游區納入國家規劃,通過政府的力量才能拆除壁壘。甘孜州和迪慶州等香格里拉區域內的交界地要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以共有、共享、共用“香格里拉”品牌為前提,以《香格里拉宣言》為依托,以整體保護和統一開發為原則,以健全和完善跨區域協作機制為重點,以旅游要素資源整合為紐帶,從而打破行政區劃壁壘,消除內耗競爭弊端,通過區域合作實現共贏和發展,從而實現大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最終目標。
二是補齊短板,改善互聯互通的交通條件。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的制約,滇川藏各區域之間互聯互通的交通基礎設施滯后,“斷頭路”“季節路”等造成“連而不通、通而不暢”的問題較為突出,影響了打造“大香格里拉”旅游經濟圈進程,阻礙了滇川藏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同時也影響了滇川藏交界地區的脫貧攻堅、產業扶貧、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等各項事業的發展。經濟發展離不開互聯互通。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打通斷頭路、瓶頸路,加強出海、扶貧通道和旅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此,甘孜州和迪慶州等滇川交界地區的各州市要抓住機遇,按照點、線、面相結合的全域旅游發展思路,結合“十四五”規劃,積極思考如何改善交通基礎設施的從而有效推動滇川藏交界地區各州市加強聯系,增進感情,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加快藏區發展穩定。
三是攜手共進,做強香格里拉文旅品牌。區域文化品牌,區域之間協調發展才能得到更大范圍游客的認同。迪慶州與甘孜州要充分合作,首先要梳理、明確共同的合作目標、找準文化定位,并依托“互聯網+大數據”建立同一條旅游線路的信息共享平臺。同時各地又要打造出各自的特色,才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迪慶州和甘孜州的合作要準確定位,將重點要放在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產品的深度融合和打造上。針對紅色文化資源,可以根據長征經歷的時間先后順序梳理這條線上的旅游點位,開發不同歷史時期、不同點位的教育意義,讓游客能夠思路清晰地重走長征路。精品旅游線路開發需要游客,需要景區的可進入度好,景區內的資源集群程度高。需要極大程度滿足和服務游客的需要。此外,這些“線”同時也是文化交織的地方,要開發文化旅游帶,用文化帶動線路活起來,吸引更多過夜消費。
參考文獻
[1]陶桂枝.淺析新時期香格里拉旅游資源對當地經濟的影響[J].時代金融,2014(17):56-57
[2]張敏娜.香格里拉生態旅游管理現狀與現實啟示[J].陜西教育,2014(03):31-32
[3]劉暢.川滇藏共圓“香格里拉”夢[N].經濟日報.2015-12-04
[4]趙川.大香格里拉區域文化旅游的合作與發展[J].經濟視角(下). 2013(10):46-47
基金項目:中共四川省委省直機關黨校一般調研課題“縣域區域旅游經濟聯系度分析”(項目編號:SCJD2020DY06)
作者單位:中共甘孜州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