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維杭
今年5月中旬,美國全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公司就已在計劃復工,盡管當時當局的抗疫隔離令仍在延長之中,但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不惜冒著觸犯法令的風險堅持復產,并聲稱“封鎖”對商業構成“嚴重風險”。
然而,美國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于7月17日復工的加州迪士尼樂園,其員工工會就曾致函州長,對于當前工作中的健康安全問題提出了深深疑慮。
美國經濟恐陷衰退
目前,美國商界急于恢復經濟生產,但大眾對沒有完全消退的疫情缺乏復工安全感。經濟復蘇受阻但又不得不緩慢推進的兩難態勢,大大增加了民眾和企業的生活與生存壓力。
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正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失業潮。截至今年6月,美國已有超過150萬人連續13周申請了失業救助金。
美國部分地區的疫情看似已開始緩解,但為控制疫情而采取的隔離措施已形成了嚴重的經濟困境。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近期發布了對經濟增長、失業和聯邦預算的展望報告,預計總體低迷形勢將持續到2021年。迫于疫情的沖擊,美國2020年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年化增速下降32.9%(相當于同比下降9.5%),創下自1933年經濟大蕭條以來單季最大跌幅。相比之下,在2008年四季度金融危機最嚴峻的時刻,美國GDP也僅收縮了8.4%。
不過,牛津經濟研究所美國首席經濟學家達科(Gregory Daco)稱,在疫情發生前,美國制造業事實上已開始了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最嚴重的下滑時期,2020年前三個季度的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表現為2016年以來最差。新冠疫情更多是把美國的經濟問題擴大化,讓其暴露得更為明顯。經濟學家們認為,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沖擊美國的供應鏈,并可能擴展至需求側,拖累美國經濟。
病毒的蔓延和防疫的限制使美國經濟遭受重大沖擊,企業或消費者的行為也被極大改變。因供應鏈受阻,全球工業因新冠疫情暴發而產生的生產中斷,波音公司也未能獨善其身,其出口額下降,并且隨著世界范圍的航班削減乃至停飛期延續至今,它的麻煩迄今都難以排解。而消費者支出是美國主要經濟引擎,約占總增長的三分之二;但受疫情影響,旅游業、酒店住宿業、餐飲業和娛樂業等被迫大幅收縮,美國第二季度GDP出現負增長在所難免。
因經濟活動的戛然而止,幾乎每個美國經濟指標都顯示出歷史性下滑。4月,雇主裁撤了2050萬就業崗位,失業率升至14.7%,創下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美聯儲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坦承,經濟滑坡的范圍和速度在現代史上沒有先例,“比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任何衰退都要嚴重得多”。
達科在疫情爆發之初曾經預言,如果美國關閉學校、嚴格限制旅行并限制所有不必要的活動,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即2020年GDP增長率為零,完結有史以來最長的經濟擴張。盡管美國1月的服務出口增長是2018年5月以來最強勁的表現,同比增長5.1%,但遠不足以緩沖迄今將近半年之久的旅游業停擺所帶來的損失。
經濟觸底反彈跡象提升信心?
有些諷刺的是,在供應鏈中斷、貿易趨勢緊張以及全球經濟增長日趨疲軟的背景下,據媒體披露,美國經濟觸底反彈的最新跡象之一,居然是在5月份,于美國疫情伊始,陷入搶購熱潮的廁紙,其嚴重短缺狀況的終結。
美國經濟正觸底反彈。谷歌搜索數據顯示,廁紙搜索量在3月份觸及頂點后目前已大幅下滑,廁紙在超市貨架和亞馬遜等在線購物網站上也不再短缺。此外,美國所有50個州都部分恢復了經濟開放,消費者信心也在逐步提升。然而,新冠病毒大流行引發了美國現代史上最快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美國從疫情沖擊中恢復的速度有多快?這一切仍是未知數。
美國5月份失業率出人意料地下降至13.3%,讓外界對美國經濟復蘇更加期待。當然,13.3%的失業率仍然在美國歷史上極為罕見。
8月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例行疫情通報會上自信地表示,就業崗位正在增加,失業率下降速度快于預期,美國2020年三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達到20%。然而美國GDP已連續兩個季度出現下滑,其長達11年的經濟擴張周期已然終結,即使三季度美國經濟出現20%的反彈,其GDP也無法在短期內回到疫情前水平。
據美聯儲(Fed)等相關機構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將萎縮6.5%左右,而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再次迅速傳播,美國實際GDP預計至少要到2021年年中才能重新達到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經濟復蘇的障礙與轉機
疫情的沖擊并非美國經濟衰退的最本質因素,但它極大增加了美國經濟前行的不確定性。目前美國的疫情瀕臨失控的邊緣,多個州的疫情迅速惡化,新冠病毒正在美國全境快速擴散。目前,經濟復蘇最大的障礙是病毒本身。波士頓聯儲主席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表示:“經濟的全面復蘇將取決于如何控制流行病。如果消費者害怕外出就餐、購物、旅行,放松封鎖措施對于經濟及就業的恢復將無濟于事。”
這意味著如果沒有對應的治愈方法,那么美國的經濟部門將需要徹底的變革才能生存,這可能會導致數以百萬計的工作崗位流失。而如果這些崗位流失從暫時轉變為永久性,這勢必將使經濟復蘇更加艱難,至少到2021年,失業率都將保持兩位數。政府分析數據顯示,美國5月份非官方失業率從三個月前的3.5%躍升至近20%,僅4月就有超過2000萬人失業。
一方面,面對越來越大的公眾壓力和對稅收下滑的擔憂,美國各個州都陸續按下了重啟鍵,試圖放松封鎖措施以減輕疫情帶來的損害。然而,即使新冠病毒在秋季受到控制,揮之不去的疫情威脅和民眾恐懼,也將迫使各州繼續保持一些限制措施,從而控制了經濟下滑的規模和速度。
另一方面,美聯儲會不斷尋求適合美國經濟的危機應對方式,試圖縮小美國經濟“長期停滯”的可能。倘若最壞的情勢發生,美國經濟正式陷入停滯,美聯儲、美國政府也可以采取消極治理的處置措施——什么都不做,經過市場出清,留存高效率企業,最終讓美國經濟走出危機。但在消費無力、需求低迷的情況下,市場出清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最終導致需求的長期增長趨勢受到影響,美國經濟呈現“長期停滯”,陷入“低增長、低通脹、低利率”的發展泥沼。與這樣情形類似的是上世紀90年代的日本,當時日本房地產泡沫破裂,房價、股價大跌,居民、企業資產惡化,抵押品價值縮水,銀行壞賬增加,是信用收縮導致的經濟危機。而現在,美國“嬰兒潮”一代逐漸進入老齡階段,美國的老齡化加重,那么,美國會步日本后塵嗎?
當然,美聯儲及美國政府也不會坐以待斃,任由其國內經濟狀況惡化。目前,美國財政部已動用幾乎所有融資工具以緩解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按照計劃,財政部最初將發行200億美元20年期國債,未來三個月累計發行540億美元。上一次發行20年期國債還是在1986年。另外,自3月中旬以來,美聯儲與財政部展開合作,向市場和經濟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美聯儲將利率下調至接近于零,并推出九個緊急貸款計劃,支持從公司債到市政債在內各個領域,以試圖穩定融資市場。
在這樣的操作下,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放言,下半年經濟可能會復蘇,但政府仍需做更多的工作來減輕冠狀病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他說,如果政府不在此基礎上加碼支持力度,美國經濟將會面臨持久且難以估量的傷害。鮑威爾的言論進一步支持了對于國會加大支出的呼吁。除了3月份達成的創紀錄2.2萬億美元刺激方案之外,民主黨主導的眾議院近期又推動了一項規模達3萬億美元的疫情援助計劃,但計劃的生效仍需要共和黨領導的參議院的進一步協作。
7月下旬,路透社對全球逾500名分析師的調查顯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仍在上升,經濟再度面臨封鎖的風險,經濟反彈逆轉的可能性加大,全球經濟前景依然暗淡。全球經濟惡化,美國也難獨善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