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的定義及種類,分析了城市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相結合的現實意義。在此基礎上,研究了城市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相結合的發展路徑。
關鍵詞:城市人防工程;地下空間;開發利用
中圖分類號:TU92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6903(2020)02-0000-00
0 引言
人防工程屬于地下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又不等同于地下空間,它是一種具有防護效用的地下空間,人防工程的建設與城市建設之間存在著緊密聯系,地下空間發展能夠豐富城市建設資源,將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有機結合在一起,具有非常大的發展價值。在開發地下空間時,需要考慮人防工程的實際需要,并符合國家法律的相關規定。我國《人民防空法》中的第14條明確指出,在建設地下主要交通線路或者是其他的地下工程期間,需要將人防需求納入考慮范圍內。按照《城市規劃法》以及《人民防空法》中的相關法律規定,工作人員在編制整個城市的規劃時,必須要滿足人防與其他防災的基本規定,在規劃城市的整體建設方案期間需要充分考慮人防工程的規劃。對于城市的總體規劃來講,地下空間的建設規劃屬于關鍵的構成要素,國家建設部出臺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規定》中明確指出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與利用必須遵循統一規劃的原則、綜合開發的原則、合理利用的原則以及依法管理等原則,需將地下空間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環境效益相統一,更好地滿足防災與人民防空的實際需要。
1 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間概念
1.1 人防工程
在我國,人民防空工程被簡稱為人防工程,也被稱作人防工事,在作戰時期可以用來指定作戰指揮、掩蔽人員、儲放物資以及臨時充當醫療場所等。此外,人防工程還包括與地面建筑相結合,共同組建成的作戰期間可以發揮防空價值的建筑工程。
按照功能不同,可以把人防工程劃分為幾種[1]:(1)指揮工程。這是防空指揮的中樞,是戰時制定決策指揮的地點,與普通的工程相比,指揮工程對通信系統、防護系統、選址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一般來說,可以將市級人防分成3個級別:1)市級指揮工程;2)區級指揮工程;3)街道指揮工程。(2)物資儲備工程。該工程在戰時可以發揮急救醫院、救護站等人防功能,而且還可以用來儲備物資。(3)掩蔽工程。一般來說,此工程都是分區片建設的,與人口分布情況有關,可以建設疏散干道把不同區域的人防工程連接到一起,然后借助支道工程和干道工程連接居民區和人防工程。(4)民用建筑地下室。泛指商店、居民住所、招待所、醫療以及科研等按照我國的有關規定建設的用于作戰時發揮防空價值的建筑。
1.2 地下空間
地下空間指的是地面以下的建筑設施,比方說開設于地下的商場、停車場、地鐵、礦井以及地下的軍事基地……
按照用途不同,可以把地下空間分為幾類:(1)交通設施。城市的地下通道、地鐵與隧道等等。(2)商業設施。地下游樂園、地下商場后商業街等等。(3)地下車庫。供公共停車或居民停車使用。(4)管線設施。主要是用來維持地下空間的平穩、為日后增添設施預留足夠空間。(5)防災減災設施。主要用來抵御自然災害,為人民防空提供服務。(6)軍事工程。地下軍事光纜、軍用物資儲備、軍事指揮樞紐。(7)倉儲設施。比方說地下油庫等等,儲存量比較大,而且防火性能良好,安全性比較高。(8)高層建筑工程的地下空間。擴大建筑面積,提升建筑的抗震效果。
2 城市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結合的意義
2.1 節約土地資源
近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城市建筑數量越來越多,城鎮化的發展速度明顯提升,可利用的土地資源越來越少。為了緩解這種城市建設用地供需矛盾,只能讓城市向著高空或者地下發展,但是受到技術和經濟等方面的限制,樓層的高度不可以過高,因而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是未來的主要趨勢。
2.2 緩解地面交通壓力
目前市民出行面臨著嚴重的交通擁堵問題,地下空間可以被建設成地下車庫、軌道交通或過街通道,可以與地上交通相互協調,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此外還可以減小降雪、強降雨等惡劣天氣對城市交通造成的不良影響,減少自然環境對交通事故的傷害。
2.3 抵御自然災害
與地面建筑相比,地下空間防護自然災害、戰爭災害的能力更高,不僅可以保護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還能夠保護城市的公共設施。近幾年,我國各城市在建設綜合管廊的環節中,會把通信系統、電力系統以及供水系統的管線埋設于地下,以免影響市政道路的完整性,不論是施工安裝還是后期的維護都十分方便,可以節省維修成本,降低冰凍、地震、臺風或其他自然災害對市政管線的負面影響,提升管網的整體防災能力[2]。
除了上述結合的優勢外,城市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有效結合,還可以避免出現環境污染的問題。
3 城市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結合的路徑
3.1 人防工程和地下停車系統結合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中的車輛越來越多,大部分城市都面臨著停車難問題,停車的需求用地越來越大,但是城區地面的價格比較高,尤其是城區中心,從經濟的角度上來看,大規模地建設地面停車場是不可取的,為解決城市的靜態交通矛盾應把目光轉向建設地下停車系統。地下停車可以有效緩解城市用地緊張,推動商業區的良好發展,讓城市呈現出更好的視覺感官,進一步優化城市結構。伴隨地下停車場數量的不斷擴大,未來城市停車系統會向著網絡化的方向不斷發展。
國內外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應用效果,以東京為例,該城市建設了網絡化的停車場,借助網絡把眾多分布于東西地帶的地下停車場連接在一起,有效提升了停車場的經營效率,廣島中區基町實現了地下道路和地下停車場的相互連接,就像是一個大型的停車場[3]。洛陽的龍門高鐵樞紐站、火車站交通樞紐站設置地下停車場,同時也是地鐵2號線一個站點,作為綜合交通樞紐,洛陽龍門高鐵樞紐站、火車站交通樞紐站均按照“一體化近換乘”理念設計建設,未來,這里將實現鐵路、長途客運、地鐵、公交、游客疏散等多種功能的有機統一、就近換乘。
借助地下停車場系統的區位優勢以及交通優勢,可以使用面狀連接的形式集中修建居民住宅的人防工程,在平常時期用作民用地下車庫,臨近的地下停車庫依據點狀連接的方法把人防工程結合成片。地下停車需求比較大的區域,人防工程是停車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停車通道把停車場連接成片,打造地下停車系統。
3.2 人防工程和地下步行系統結合
伴隨地下街的網絡化、綜合化發展,漸漸形成了地下步行系統,它屬于地下綜合體的一種。構成要素主要包括地下商業街、娛樂街、工廠街和展覽街。開發地下步行系統可以提升城市的空間容量,提高對國土資源的利用率,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進一步提升地下空間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增加城市中的休閑購物場所與娛樂場所的數量,優化城市的生態環境,真正做到人車分離,有效緩解地上交通運輸壓力,發揮出良好的防災效用,而且在救災中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是城市的重要防護空間之一。近幾年,我國各個城市紛紛開展大范圍的開發,地下步行系統也取得了一定發展,地下娛樂街和地下商業街的數量逐漸增加。比方說洛陽市先后建設了上海市場地上步行街(愛尚街)、王城公園過街通道、紗廠路人防地下商業街、遼寧路人防地下商業街、珠江路人防地下停車場的開發集辦公、商業、健身、娛樂、地下人行系統與地下行車系統等于一體,該地段地下空間的開發在地理位置方面發揮著交通分流樞紐的作用,而且通過配套服務實現了地下地上商業街的互聯互通,形成了一個整體。
地下步行系統的建設改變了城市以往的地下空間布局,之前是地上與地下交匯的節點通道、內部廣場和地下街,呈點狀和線狀。現如今把多個地下通道或地下街結合在一起,可以構造出系統的網絡,將臨近的地下空間聯系在一起,不斷延伸和擴展呈面狀。建設地下步行系統一方面增加了地下空間的容量和數量,另一方面令城市的防護觀念出現了轉變,令城市的地下空間防護體系從點狀發展為片狀,到區狀,最終發展為網絡狀[4]。因而,需要實現人防工程和地下步行系統的結合,進一步擴大地下防護空間。
3.3 人防工程和市政綜合管廊結合
對于城市來說,地下管線綜合管廊就像是它的血脈,可以保證整座城市的正常運轉,負責為城市輸送或排放能源、燃氣、電力、信息以及電力資源等,是城市建設的基礎設施。由于綜合管廊是埋在地下的,所以它的防護能力比較理想,把綜合管廊與人防工程結合在一起,在戰爭爆發之后可以用來儲存物資,還可以實現人員的隱蔽,不僅如此,還可以做人防的應急疏散通道。地下的給水系統和人防工程的供水站結合,能夠為人員掩蔽地區的飲水提供保障,地下的電力系統和人防工程的電站結合,能夠為人員掩蔽地區的用電提供保障。近年來洛陽市也開始建設了古城快速路、王城大道快速路、遼寧路等一批地下綜合管廊;通過把人防工程與地下中和管廊結合在一起,兼顧人防需要以提高生命線工程的防災抗毀能力通過市政綜合管廊兼顧人防需要達到互聯互通,使地下空間連片成網;市政綜合管廊兼顧人防需要,主要提高戰時城市生命線工程自身的生存能力,可以提升城市的防災與抗毀能力,能夠為城市提供強有力的綜合防護體系。
3.4 人防工程和地鐵結合
地鐵是現代城市中十分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平時主要負責交通運輸,要想實現人防工程和地鐵的結合,需要在不影響地鐵功能的基礎上提升其防護效用。交通是地鐵的首要功能,然后是人防機制。應盡量控制資金的投入,全面利用地鐵項目的現有條件,對重要的部位和關鍵的設施,按照《人民防空戰術技術要求》。在平時預留結構性的預埋件,臨戰期間通過轉換平戰功能或者是采取臨戰加固方法,把地鐵工程劃分到防空疏散領域,如此一來,才可以將地鐵改造成具有較高使用價值的具有平戰結合特點的人防工程[5]。
一般來說,為了提高防護效果,可以適當擴大相應的投資,以免影響到地鐵的正常運行。比方說防護單元戰環節中,通風的方式需要有濾毒式通風、清潔式通風和隔絕式通風3種,可以通過擴大投資、單獨增設人防透風系統,同時解決戰時的備用電源和應急電源問題,以免和地鐵的日常使用之間產生矛盾。
在劃分防護單元以及設防等級時,需要按照防護等級的不同把地鐵劃分成不同的防護單元,即按照區間段的大小車站、地理位置以及戰時需要等劃分防護等級與防護單元。針對同一城市的地鐵,任何一個線路站點或區間段都可以按照同一個等級展開設防工作,針對重點單元可以適當提高這個單元的防護能力,以免對地鐵造成不良影響。
因為在緊急的狀態下必須關閉防護密閉門,但是為列車服務的頂部吊線需要穿過防護門且不可以被夾斷,所以有關人員需要精心設計區間隧道的鉸接門,保證在人防門關閉后,頂部吊線依然能夠正常工作,滿足車輛運行和人民防空的基本需要[6]。目前,洛陽在建的地鐵一號線、二號線部分站點牡丹廣場中轉站、解放路站、龍門高鐵樞紐站、火車站交通樞紐站均考慮到人流量大,層站多,地下構筑物深度大,較好兼顧人防建設功能,平時以交通、商業運營,服務城市經濟發展,提升民生需求為主,戰時作為人員掩蔽所,戰備物資倉儲庫。
防空地下設施屬于人防工程的主體,它的建設離不開城市的建設,這就意味著人防工程具有布局比較分散、機動性不高、獨立等特點,很難組成系統的地下防護空間體系。把人防工程和地下空間的利用協調發展,把相對分散的人防工程連接在一起,一方面能夠提升人防工程在日常的利用價值,而且在作戰期間能夠令城市的防護水平大幅提升,全方位地體現人防工程的社會效益、戰備效益以及經濟效益。
4 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結合可以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緩解城市的交通壓力,提升城市的防災抗災能力。為此,有關部門可以充分參考上述內容實現二者的融合發展,開創地下空間發展的新局面。人防工程要積極適應和促進城市發展,要服務于人民,實現戰備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實現真正的“平戰結合”。
參考文獻
[1] 陸志喜.試析人防工程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J].低碳世界,2019(1):164-165.
[2] 曹向東.城市人防工程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融合發展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8.
[3] 程元虎.人防工程與城市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設計探索[J].住宅與房地產,2018(9):110+132.
[4] 李鋼.芻議城市人防工程建設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結合[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4):38-39.
[5] 蔡忠坤.人防工程建設與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思考[J].工程技術研究,2017(1):201+203.
[6] 何智龍.城市人防工程項目與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相結合的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09.
收稿日期:2020-01-06
作者簡介:王衛福(1974—),男,河南洛陽人,大專,經濟師,研究方向:建筑經濟、建筑智能、物業管理、公共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