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富






摘要:云巡診車依托互聯網醫院或醫聯體深入一線社區、基層農村進行云端就醫、分診、會診及健康體檢,進行基層數據收集,建立健康檔案,共享大數據醫療,通過衛生健康管理服務系統,承擔起深入基層、農村,在健康醫療數據采集的重要角色。
關鍵詞:云巡診車;醫聯體;大數據醫療
0 ?引言
我國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農村看病難(出行難、掛號難,多跑路)問題普遍,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推進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提升醫療衛生現代化管理水平,提高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數據多跑路,使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及便捷化。5G網絡+移動云巡診車,承擔起農村健康醫療數據采集的重要角色,依托互聯網醫院或醫聯體,為遠程云端看病提供可能,是醫療服務體系改革的載體,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 ?設計目標
云巡診車總體設計目標:
①能深入到路途遠的社區、農村,完成心電圖、B超、X光透視、血液心率等多個檢查項目,滿足體檢篩查功能。
②具有知識普及、健康教育、宣傳、篩查慢病干預等功能。
③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和移動通信等技術,通過無線傳輸方式實現智能體檢、體檢數據網上傳輸和查詢、建檔自動化、具備遠程求醫和診療等功能。
④車輛環境。整車與各系統充分考慮減震、降噪、隔音以及人機工程的要求,從結構上、材料上、工藝上確保各設備安全正常工作,并保證內部乘坐人員良好舒適的工作環境。
⑤結構安全及可靠性。選擇性能可靠穩定,配置合理、動力強勁的底盤車作為改裝平臺,保證車輛使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輕量化設計嚴格控制整備重量, 同時合理布置來保證前后軸荷分配合理。內部設計應避免尖銳突出物,以免在行駛與使用過程中對乘員產生危害。車內設備設計固定方式,避免行駛過程中出現松晃、變形移位等現象,保證乘員安全與設備安全。
2 ?總體方案設計
①云巡診車選用江淮星銳5系客車改裝而成,該車為承載式車身、混合式底盤,兼具舒適性和承載性能。車輛設計乘員4人,設計配備車載供電系統、宣傳系統、監控系統、遠程通信系統、操作臺、全自動生化儀,三分血球儀,彩超機,心電圖機,折疊身高體重儀,血壓計,尿常規分析儀,折疊擔架,急救箱等診斷設備,整車具備健康檢查、遠程數據傳輸、云診服務、惠民宣傳等用途。車輛設計符合GB 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車輛專用特征參照WST 292-2008《救護車》要求。
②密封性要求:車身改裝完成后,進行整車淋雨試驗,確保改裝后車輛符合密封性要求。
③車身改裝涂裝要求:云巡診車設有清晰醒目的外觀圖案,通過外觀圖案方便車輛的辨認及工作開展。車身涂裝符合《QC/T484-1999 汽車油漆涂層》的有關規定。并制定有車身外觀涂裝工藝和檢驗要求,確保改裝后整車涂裝質量。
3 ?車輛專用功能設計
3.1 車輛內部設計為兩個區域,分別為駕駛艙及工作艙
駕駛艙采用1+2座椅布置方式,即主駕駛+雙人副駕駛,其中雙人副駕駛座位采用分體式靠背結構,靠背可以獨立調節,為醫護人員提供安靜、舒適的歇息區域。駕駛艙與營業艙之間采用隔板隔開,確保兩艙具有相互獨立的密閉空間。工作艙以暖黃色調為主,艙內地板鋪設淺藍色抑菌地板,整體營造輕松舒適溫馨的氛圍。如圖1所示。
3.2 結構設計
車身左側設置有一個對外窗口,車身頂部安裝電控伸縮遮陽棚,借助車體將車外拓展成車下接待區域。車內工作員通過對外窗口可進行登記、取樣及傳遞資料。工作艙內根據車身結構設計了L型工作柜臺。工作柜臺采用鋼木結構,骨架采用輕鋼材質,柜面采用木制材料,保證工作臺輕量化目標。工作柜下方設計為醫療設備存放區,用以存放巡檢診查儀器。車頂側邊布置了一排木制結構的長排吊柜,充分利用車內有限存儲空間。艙內右側設置有座躺兩用的多功能座椅,作為受檢人員專座,座椅采用皮質面料,柔軟舒適,座墊及靠背根據坐臥姿的不同獨立調節角度及伸縮,受檢人員可選擇最舒適角度。如圖2所示。
3.3 車內診療系統配置
車內配備了三分血球儀、彩超機、心電圖機、折疊身高體重儀、血壓計、尿常規分析儀、折疊擔架、急救箱,根據檢查需要移至工作臺面或車外使用。后艙設置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現場可完成尿液中的葡萄糖、膽紅素、酮體、比重、血、酸堿度、蛋白質、尿膽原、亞硝酸鹽、白細胞、抗壞血酸等有效成分的半定量分析。
3.4 車內通風系統設計
為保持工作艙內車環境清新,后艙頂部安裝有鑲嵌式強制雙向換氣系統,通過車頂防水頂蓋及導風內飾結構設計,實現艙內自然通風、吸氣、排氣的換氣功能。車廂內換氣計算54次/小時。如圖3所示。
工作艙換氣系統測算:
艙內尺寸: 3.22m×1.77m×1.81m;艙內體積:3.22m×1.77m×1.81m≈10.31m3,經計算艙內布局的設備占用空間為1.5m3,醫療艙內空間體積為8.81m3;換氣扇(型號:HQS-290)風量:8.0m3/min;換算為每小時風量為:480m3/h;后艙換氣次數約為480÷8.81=54次/h。
3.5 車內供電系統設計
車內設置了雙路獨立220V純正弦逆變電源系統。兩電路之間獨立供電,同時安裝有雙電源自動裝換裝置,當其中一路出現故障時另一路可自動切入,每路輸出功率均為1000W,可保證醫療儀器不間斷使用的供電需求;車輛另外還設計了220V市電系統,當有外接市電220V時,通過車上配備繞線盤及電源連接線實現外電輸入。電氣系統設有了漏電保護、過載保護、防雷保護措施。如圖4所示。
4 ?設計校核計算
進行車輛質心校核目的在于保證車輛改裝后的性能穩定性。在進行車輛方案設計時,考慮整車內部設備分布情況并進行測算及選擇最合理的布置,保證車輛前、后軸的軸荷分配合理分配及車輛左右兩側重量的平衡。
車輛坐標系定義:①原點:車輛縱向中心面與前軸的交點在水平面上的投影;②X軸:通過原點并與汽車行駛方向平行的軸線;③Y軸:通過原點并垂直于車輛縱向中心面的軸線;④Z軸:通過原點并垂直于水平面的軸線。如圖5所示。
改裝后質心計算:根據改裝布局方案,車輛在滿載情況下重心沿X軸偏移了52.13mm,往Y軸方向偏移了47.42mm,往Z軸方向增加了10.15mm,計算結果顯示與原車滿載時質心對比,相差在150mm以內,穩定性能滿足原車底盤要求;如表1所示。
改裝后整車載荷分配計算:改裝后整車總質量3031Kg,車輛最大滿載總質量為3755Kg,滿載情況下車輛總荷載率為80.7%;改裝后前軸載荷1282Kg,后軸載荷后載荷1749Kg,前后軸荷分配符合整車設計軸荷分配要求,不存在超載及偏重情況;左后輪胎承載重量為758Kg,右后輪胎承載重量為763Kg,左右輪胎承重差5Kg,滿足原車平衡要求。如圖6所示。
根據計算結果可知,改裝后總質量未超過原車最大總質量,前后軸荷均小于額定值,改裝后整車左右載荷差異小于額定值,通過概算,前后軸荷在原底盤參數范圍內,改裝后的車輛狀態未影響整車性能。
5 ?結束語
基于物聯網+移動云診療車的資源整合,為遠程云端看病提供可能。但是實際的推廣應用涉及到多個領域及多個行業,需要協同創新的方式,解決技術瓶頸。比如醫聯體的建立,將同一個區域內的醫療資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個區域內的三級醫院與二級醫院、社區醫院、村醫院組成一個醫療聯合體。分級診療機制的構建,按照疾病的輕重緩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分級,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疾病的治療,逐步實現從全科到專業化的醫療過程;總的原則是以人為本、群眾自愿、統籌城鄉、創新機制,積極探索多方共贏的商業模式,這就需要我們的科研機構,網絡運營商,保險機構,相應醫療健康提供服務商,政府等大家都需要參與到這個里面來,共同打造一個開放、多贏的創新醫療環境。
參考文獻:
[1]黃英豪,黎兆宇.汽車坐標系和車身姿態角的確定方法[J].裝備制造技術,2012(10).
[2]陸森興.專用汽車質心位置計算及驗證方法[J].現代商貿工業,2015(05).
[3]艾理.云醫療,讓疾病在家門口解決[J].愛你.健康讀本,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