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
摘 要:隨著經濟的全球化,我國經濟和科技得到快速發展,大眾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各個領域也取得了相應的發展。現階段,我國城市化發展迅猛,人口趨向密集化居住,伴隨車輛的急劇增加,交通安全成為了首要問題。因此,在對公路進行設計的時候,應按照公路的承受能力與使用條件進行設計,從而保證公路的安全與穩定。本篇文章就公路線形設計因素對交通安全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同時提出了相應的改善對策。
關鍵詞:公路線形設計;交通安全;影響分析
公路設計是運輸系統當中非常重要的環節,能夠間接影響道路安全。公路設計是公路建設中的重點,對公路運營情況有很大的影響[1]。在公路設計中應全面考慮,保證道路安全。
1 公路線形設計原則
公路線形包含平面線形及縱斷面線形。平面線形主要是指公路線路在平面線路上的具體投影,縱斷面線形主要是指在線路空間上的立面投影。按照路線的實際地形與地質條件,設計出能夠充分符合行車條件的平面線形以及縱斷面線形的工作,這就是公路的線形設計[2]。公路線形能夠直接影響行車的速度以及行車的安全。所以,公路工程對公路線形制定了相應的指標,公路線形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
1.1 安全性原則
公路線形與后期使用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間接影響著道路使用安全,所以相關設計人員必須將安全性原則作為重點考慮問題,在設計中要統籌權衡:首先,將國家對公路工程的標準以及要求作為設計依據,按照多項指標進行線路設置和多個地區的情況將直線與曲線路段進行選擇,從而保證公路的安全性[3];其次,按照相關安全指標當中對路線半徑以及縱坡做出調整,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半徑與縱坡,這樣能夠有效提高公路的整體安全性。
1.2 高效性原則
在實施項目過程中必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尤其是盤山公路和隧道中更為明顯。為了提高項目實施的高效性,降低成本,需相關工作人員對公路線形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進行關注,解決根本問題[4]。確保公路的質量和有效提高經濟收益。
1.3 線形設計原則
對不同等級以及不同地帶類型的道路必須選擇不同的設計速度,并且路段整體不能過短。通常情況下不低于二十千米,除了部分特殊情況可減短至十千米左右。進行線形設計時一定要處理好平、縱、橫等方面之間的配合,這樣才能使線形更加完善,能更好的和自然景觀相互協調;線形設計除了要考慮駕駛員的行駛的安全之外,還要加大對駕駛員自身心理與視覺方面的要求。可以運用照明、設置護欄等多種方式,作相應的視線補充,以便增加和改善舒適度與行駛安全感,保證線性要素以及其他設施之間的協調,豎與平曲線間的協調,縱斷面線形與平面線形之間的協調,盡可能的避免線形發生突變。
2 加強交通安全保障的必要性
首先,隨著工業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城鎮車輛日趨增加,對公路的承載和使用要求也隨著增加,城市公路交通設計要考慮公路車型、交通運行情況以及自然條件因素等基本問題,否則極易引起公路交通事故,影響人們的出行安全。可見,完善城市公路交通設計的規劃合理性是為公路交通安全運行提供基本保障的必然基本要求[5];其次,在龐大的城市公路交通運輸網絡中,還會存在許多設計細節小或設計不合理的情況出現,對車輛的快速、安全順暢行駛會造成嚴重的阻礙并由此埋下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要求對不合理的公路設計部分路段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或進行整改。另外,科學、合理的高速公路交通設計方案是不斷提升我國以高速公路建設為主要基礎的公路交通網絡建設水平當中的一個重點組成環節,與此同時也是綜合國力的一個關鍵因素體現。
3 公路設計中的交通安全因素
隨著我國交通運輸業的快速發展,交通安全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話題。人口的快速增長及工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交通車輛的增多,進而每條高速道路的交通運輸安全壓力更為沉重,一些高速公路上的安全事故時而發展,逐漸成為影響大眾日常生活工作中的不穩定安全因素[6]。公路交通部門根據這幾年的交通數據情況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分析,發現交通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有個人心理因素與普通公路安全管理問題。個人心理因素主要是指公路汽車事故數量的不斷增加,超速行駛、違章違規行駛和道路駕駛者違規停車等問題;普通公路安全問題是指因為公路的不合理設置,使得公路交通事故頻繁發生。因此,加強對公路安全設計問題的重視,有效減少公路交通安全事故發生是首要重視的問題。公路干線設計過程可能存在的問題主要可劃分以下幾點。
3.1 平面線形設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技的創新,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公路的需求更多要求更大。加強建設公路的質量,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是首要任務。公路設計中,線形設計直接影響交通安全。在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駕駛者日常駕駛的習慣以及駕駛過程中的心理以及其他特征非常有必要。否則,駕駛者可能因沒有掌握車速和穩定控制車輛導致不能及時作出反應而引起交通事故。
3.2 視距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良好的視距是保證駕駛車輛安全行駛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安全視野駕駛環境能幫助駕駛者在遇到交通安全事故時,及時發現并迅速繞道而行。在汽車視距控制因素中應盡量保證汽車視野與駕駛運行速度形成比例,充分保證在高速形成視野行駛過程中的安全防護需要,比如汽車在彎道行駛的時候,彎道內側的車距可能會因周邊的建筑物或者樹木等嚴重影響了駕駛者的視線,增加了事故的發生幾率,因此保證一定的視距能確保駕駛者安全行駛,能及時采取預防措施降級事故率。
3.3 縱斷面線形因素
在一些較長距離的上坡行駛路段中很容易導致車輛高速行駛,從而增加了事故風險率;在較長距離的高速下坡行駛路段,由于駕駛車輛的連續變速剎車系統會迅速產生很多熱量,導致駕駛車輛的變速制動系統性能大大減弱,這樣就會造成車輛剎車系統失靈,從而引發的汽車追尾碰撞事故。所以,公路交通設計中不僅要嚴格控制車輛上坡、下坡的合理通行距離,并且還要設置連續上、下警示標志。
4 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產生影響的解決措施
4.1 合理設置道路安全設施
公路交通設計的道路安全標志牌主要是為了在一些情況復雜的道路地區及時告知汽車駕駛人員周邊路面的交通情況,以此有效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發生的幾率。在一、二級以及高速公路上,因為路況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只需及時設置一些簡單的道路限速緊急標志與警告指示減速標志設置即可,在道路接近交叉口等其他地方則必須及時設置一些相應的緊急減速燈和警告指示標志。而在一些相對于交通等級較低的公路中,就要設置詳細合理的周圍道路交通指示信息標志,同時還要能夠保證周圍道路指示標志信息的準確性,讓每一個道路駕駛人都能對周圍的道路交通控制信息情況作出準確性的判斷。
4.2 合理設計并使用護欄與隔離欄
在高速公路安全設計中必須根據實際的地區道路交通情況適當設置安全護欄與道路隔離欄,一方面能在道路發生車輛碰撞時盡量多地保證車輛駕駛人員的安全,另一方面能降低其他車輛的碰撞受損嚴重程度。比如,在高速橋梁建設路段中,選用一些防護性強的橋梁護欄,這樣能有效防止普通車輛受到撞擊后高速駛出公路橋梁從而引發二次碰撞傷害。
4.3 改進公路視距設計的方法及措施
在我們設計高速道路的整個過程中,設計方案都必須完全符合國家交通規則的具體要求,特別是高速公路必須完全符合標準超車速度以及超車的通行時間和超車空間限制的要求。如果高速公路上存在一些人工化的構造物或者人工邊坡,除了需要提供適當的駕駛空間外,更應充分考慮到人工結構對公路司機駕駛視線的直接影響。可以適當地設置一些交通路標,用來提醒司機面對可能會遇到的惡劣交通條件,提前減速并集中注意力,從而防止發生交通事故。
4.4 改進縱斷面線形設計的措施
使用線性主體結構設計主要目的是為了適用于大型建筑縱向梯形縱坡和橫斷面,在線性結構設計實際使用過程中必須同時考慮陡坡和緩坡的組合設計。當一個爬坡路段附近存在有一個長或大的或有多個縱向高度路段傾斜的縱向爬坡高度路段時,需要定期執行一個比縱向爬坡路段傾斜高度計劃。如果在車輛設計中同時采用了一種極限性的值法控制方法,那么一些道路交通事故就可能會發生,如果車輛需要同時設定極限值,還要考慮采取有效地降低道路車輛行駛速度的控制措施,或者是建立一個固定路標,并及時上報汽車司機及時采取措施,減少由于作為道路的特殊組成部分而直接導致的交通駕駛安全風險,減少道路交通安全發生事故。
4.5 改善公路平面線形設計
公路中的長直線很容易讓司機產生視覺疲勞,從而導致司機超速行駛,所以,在公路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連續的長直線道路。一定要保證公路的連續性與平衡性,圓曲線半徑的選擇要按照計算速度,其中最大的半徑不能大于一萬米。除此之外,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未來的交通線可能比現階段的路段更為復雜,故要充分考慮多種可能的情況。
5 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社會的快速發展,大眾生活水平的提升,車輛數量日益增加。公路設計對交通安全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公路中的行車視距、坡度以及彎度等設計都會對駕駛人員的行車安全產生間接影響。所以,有關設計部門一定要對這些問題進行全面考慮,用科學并合理的角度對公路建設與設計進行強有力地指導,保障交通安全。
參考文獻:
[1]李文偉,王令飛,王進州,等.高原公路縱斷面線形與駕駛員體力負荷的試驗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9,19(31):402-406.
[2]杜夏菲.山區高等級公路線形設計影響因素及設計對策[J].城市建筑,2019,16(30):169-170.
[3]于曉芳.公路線形設計因素對交通安全的影響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17):124-126.
[4]涂圣文,王冰,鄧夢雪,等.考慮平縱組合的事故預測模型在雙車道公路線形安全分析中的應用[J].公路,2019,64(07):196-203.
[5]雷桂榮,劉峰,謝華昌,等.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與道路線形和主要交通流特性的關系[J].公路與汽運,2018(05):41-46.
[6]程興園.公路線形設計對交通安全的評價指標及其標準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8,14(02):7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