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霞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這句話出自《酒規》,是一個從古代流傳到現在的說法。
實際上這句俗語中的“三”,并不是單純的指代三次,而是以“三”代替泛指。所謂“酒過三巡”,指的就是在敬酒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敬到了。
古人在飲酒時,還講究“溫克”,即飲酒一定要保持節制和自持,做到不失言、不失態、不失禮。《論語·鄉黨》曰:惟酒無量不及亂。
飲酒之人更要遵循“三爵即止”(古人飲酒以爵為具,相當于現代的酒杯)。《禮記·玉藻》云:“君子之飲酒也,受一爵而色灑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禮已三爵而油油,以退,退則坐。”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作為一名正人君子,飲酒時一定要做到三爵而止,自覺放下酒杯,退出宴席。也就是說,飲酒時要做到適可而止,萬不可貪杯誤事。
再來看后一句“菜過五味”,這句話的意思大家應該能猜到一點。“五味”一般是指酸、甜、苦、辣、咸五種基本味道,這里的“五”并不是指具體的數量,而是一個泛指的虛詞,是虛指多種味道的菜品佳肴。
在絕大多數國人的習慣中,喝酒時必然會有“敬酒”的環節。位卑者要向位高權重者敬酒,輩分小的人要向長輩敬酒,這種飲酒禮儀,時至今日依然十分盛行。
責編:何建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