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新
“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北宋詩人王安石所言“物我兩忘”之地,便是皖西南風景旅游名城——安徽潛山。
10月26日至29日,由中國畫報協會、潛山市人民政府主辦,天柱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潛山市文旅體局、安徽畫報社聯合承辦的“生態皖城·康養潛山”2020全國畫報社長總編走進潛山攝影采風活動圓滿舉行。全國20余家畫報社長總編深入潛山市的天柱山、魔幻森林、陌上海心谷、陋室邂逅、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潛河綠道銀灘、“痘”姆古陶、黃鋪田園、程長庚故居、薛家崗遺址、二喬公園、張恨水故居等景點,共赴“皖”美之約。






安徽為何被稱“皖”?皖公又是誰?作為皖文化的發源地,潛山有你想要的答案。
歷史記載,公元前540年周大夫皖伯曾封地在此,此地遂稱“皖國”,此山為“皖山”,此水為“皖水”,安徽簡稱“皖”即源于此。
皖國古都、二喬故里、安徽之源、京劇之祖、黃梅之鄉……潛山的古老多元,從她境內的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可見一斑。潛水河畔,距今5000多年的薛家崗文化遺址,是長江流域人類史前文明的代表,出土的陶器、石器,無不直觀地向世人展示了遠古時期皖西南土地上曾經璀璨、輝煌的文明。
始建于1700多年前的太平塔在潛山市博物館內矗立著,這是安徽省境內保存最完整、年代最久遠的古塔之一,登塔遠眺,極目群峰崢嶸,俯視樓宇林立,古樸與現代在這里完美交融。
天柱山腳下,有著1500多年歷史的三祖禪寺,更是中國禪宗文化發祥地之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僅北宋一朝,就有林逋、王安石、蘇東坡等到此游寺讀書,修身養性,有詩云“禪林誰第一,此地冠南州”。




潛山,山水之美與人文之盛相得益彰。
唐代詩人白居易妙筆一揮,寫下“天柱一峰擎日月 , 洞門千仞鎖云雷”的詩篇,天柱山天柱峰的雄奇景象呼之欲出。這座漢武帝曾“代言”過的古南岳(天柱山)正是潛山最負盛名的代表,它有著全球規模最大、剝露最深的超高壓變質帶花崗巖奇觀,以“雄、奇、靈、秀”著稱于世,與黃山、九華山并稱“安徽三大名山”,世界地質公園、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中國自然和文化遺產地等國際國內頂級名片榮聚一身。
自然風光旖旎迷人,人文底蘊的薈萃豐盈也自有一番天地。三祖寺旁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上,留存有唐宋元明清以來李翱、蘇東坡、黃庭堅、余珊、張楷等達官名流的詩文真跡300多方。七仙女下凡、孔雀東南飛、三國“二喬”等家喻戶曉的傳奇故事都在這里誕生,清朝徽班領袖、京劇鼻祖程長庚,現代通俗小說大師張恨水、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等文化名流皆出自這里,留下段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