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敏 李貞

【摘要】目的:分析持續質量改進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中實際應用效果。方法:將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間在我院兒科病區接受相關疾病有效治療的100例小兒患者選為觀察對象,統一實行靜脈留置針穿刺,按照科學分組原則,將全部患兒分成對照組、研究組。比較常規護理干預和持續質量改進的應用效果,做好患兒護理效果、家屬滿意程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結果:研究組患兒的護理效果優于對照組患兒;研究組患兒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的患兒家屬;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結論:持續質量改進的應用效果顯著,對于小兒患者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質量的提高來說可以起到促進作用。不斷加強持續質量改進,形成了和諧的護患關系后,也有助于臨床診療工作的有序推進。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7225(2020)01-0110-01
小兒患者患病幾率高于成人,也成為了輸液治療的主要人群。靜脈留置針是一種輸液工具,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可以減少靜脈反復穿刺對患兒們皮膚、血管等造成的不良損傷。靜脈留置針穿刺期間,護理人員要為小兒患者們提供優質服務,通過加強護理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顯得至關重要。有了護理管理經驗的積累,實現護理服務水平的提升,醫院科室工作進行中構建起和諧的醫患關系,避免醫患糾紛,持續質量改進,才有利于現代醫療衛生事業可持續的發展。本次實驗具體分析了持續質量改進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內容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選100例小兒患者,家屬初步了解實驗意義、研究目的、護理要點、管理方案等。100例患兒科學分組后,對照組有男患兒33例,女患兒17例,患兒年齡在8個月-9歲之間,平均年齡(4.41±3.06)歲;而研究組則有男患兒30例,女患兒20例,患兒年齡在10個月-11歲之間,平均年齡(5.89±3.77)歲。排除惡性腫瘤者、藥物過敏者、神經功能疾病者等,保證患兒家屬配合護理工作,護理管理計劃順利實施。
1.2 護理管理
對照組實施的是常規護理干預,包括:規范消毒、穿刺固定、封關管理等,護理人員做好護理記錄,并與家屬交代清楚注意事項。研究組應用持續質量改進,護理管理方案中添加:
1.2.1 專門建立護理管理小組,推進質量改進工作。責任護士征求患兒家屬的同意后,提出持續質量改進方案,搜集相關資料,補充相關內容,始終堅持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原則。
1.2.2 多角度分析護理管理問題,改進:護理操作不規范、護理管理不到位、護患溝通不及時、護理環境太嘈雜等。必須集中注意力,觀察患兒的血管收縮情況,避免因為穿刺經驗不足,或者說是心理素質較差,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
1.2.3 調整就診環境,使患兒們可以在安靜的氛圍里恢復健康;家屬主動配合,護理人員耐心解答他們的各種疑問;組織宣教活動,使患兒家屬有機會學習更多的專業知識,開展定期培訓,護理人員通過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升護理服務水平。
1.2.4 試著理解患兒家屬的急切心情,護患溝通過程中多用鼓勵性語言,提高家屬們的護理依從性。取得患兒信任,家屬積極配合,護理管理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持續質量改進的應用價值會更高。
1.3 效果觀察
觀察兩組患兒的病情變化,比較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中常規護理干預以及持續質量改進的應用效果,再以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患兒家屬滿意度、不良事件發生率的統計。使用SPSS 22.0專業軟件做好各項數據的處理,表格數據以χ進行檢驗,而p<0.05則表示對比結果差異性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效果的比較,詳見表1。
3 討論
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可以減少護理人員的工作量,避免小兒患者因靜脈反復穿刺而產生極大痛苦。靜脈留置針穿刺的護理管理十分必要,通過改善護理效果,并且提高管理質量,為各項診療計劃的高效實施奠定下良好的基礎。臨床實踐過程中應用持續質量改進,旨在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獲得患兒以及家屬的充分信任后,體現出優質護理服務的存在價值。持續質量改進,驗證了護理管理內容補充、護理經驗不斷積累、管理工作有序推進的重要性,引起越來越多人的關注,期待更多診療問題的妥善解決。
參考文獻
[1]黃仕旭.CQI在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9(21)59-60.
[2]郝曉東.系統護理在小兒周圍靜脈留置針的應用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8(03)202-203.
[3]董真源.提高小兒靜脈留置針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9(07)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