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鋒,黃志紅
(1.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綿陽 621000;2.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如東 226400)
氯蟲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是由美國杜邦公司開發的具有新型作用機制的雙酰胺類化合物,開發代號為DPX-E2Y45,商品名為康寬。Chlorantraniliprole的IUPAC化學名稱為3-溴-4'-氯-1-(3-氯-2-吡啶基)-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吡唑-5-甲酰苯胺[1]。CAS登錄號為500008-45-7,其化學結構式如圖1所示。

圖1 Chlorantraniliprole 化學結構式
Chlorantraniliprole是一種新型低毒、高效的雙酰胺基類殺蟲劑,具有全新的作用機理,激活魚尼丁受體,使受體通道非正常長時間開放,導致無限鈣離子釋放,鈣庫衰竭,肌肉麻痹,最終死亡[1-3]。Chlorantraniliprole具有廣泛的殺蟲譜,能夠用于多種作物,毒性低,對環境生物安全,且活性佳、持效性好。2016年以13.65億美元的銷售額作為全球第一大殺蟲劑[4]。
目前合成chlorantraniliprole的關鍵中間體為具有芳環結構的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和具有吡唑環結構的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其化學結構式如圖2、圖3所示。

圖2 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化學結構式

圖3 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化學結構式
Chlorantraniliprole合成方法主要有2種。其合成路線1見圖4。參考專利WO 2006062978[5]將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與光氣進行合環反應得到6-氯-8-甲基-1H-苯并[d][1,3]惡嗪-2,4-二酮,在一甲胺水溶液中氨解得到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接著在酰胺化試劑甲磺酰氯、縛酸劑3-甲基吡啶作用下與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反應生成chlorantraniliprole。
Chlorantraniliprole合成路線2見圖5。參考專利WO 2003015519[6]將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在催化試劑甲磺酰氯、縛酸劑3-甲基吡啶作用下與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反應生成2-(3-溴-1- (3-氯-2-吡啶基)-1H-5-吡唑基)-6-氯-8-甲基-4H-苯并[d][1,3]惡嗪-4-酮,最后在一甲胺水溶液中氨解生成chlorantraniliprole。

圖4 Chlorantraniliprole 合成線路1

圖5 Chlorantraniliprole 合成線路2
以上2種合成方法中,路線1的合成步驟比路線2的多一步,反應收率略低。這2條路線均使用到MeSO2Cl/3-picoline體系進行催化反應,并且催化劑、縛酸劑用量均大于1倍當量。MeSO2Cl用量大且昂貴,同時反應過程中產生甲磺酸,反應后處理過程繁瑣,產生大量三廢,原子經濟性較差。因此,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并結合上述合成方法,對chlorantraniliprole合成方法進行優化,在路線2的基礎上使用COCl2/3-picoline催化體系替代MeSO2Cl/3-picoline體系。光氣(COCl2)具有原料低廉、反應活性高、易于操作、后處理工藝簡單,無殘留等特點;改進后的反應合成條件溫和,反應速率較快。這種反應方式達到降低原料成本、減少三廢的目的。改進后合成路線(路線3)見圖6。

圖6 Chlorantraniliprole 合成線路3
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按照文獻[7]自制);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按照文獻[3]自制);光氣,江蘇快達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市售CP或AR。Advance 400核磁共振波譜儀,瑞士Bruker公司;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Agilent公司;旋轉蒸發儀,上海積坤化工科技有限公司;SHB-Ⅳ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鞏義予華儀器有限責任公司。
1.2.1 2-(3-溴-1-(3-氯-2-吡啶基)-1H-5-吡唑基)-6-氯-8-甲基-4H-苯并[d][1,3]惡嗪-4-酮的合成
在100 mL的三口瓶中配置冷凝管,加入45 mL乙腈,降溫至0℃,通入光氣10 g,于0~5℃保溫備用。
在250 mL的四口瓶中,加入50 mL乙腈、9 g 3-甲基吡啶、15 g 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9.2 g 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在攪拌下降溫至0℃。隨后滴加光氣乙腈溶液,反應控溫0~5℃,3 h滴加結束后于室溫保溫反應1 h,得到黃色懸濁液,用氮氣趕光1 h,然后抽濾,得到黃色濕品,不純化直接用于下一步合成。
1.2.2 Chlorantraniliprole的合成

圖7 Chlorantraniliprole 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圖
在250 mL的四口瓶中,加入70 mL乙腈、上一步合成的黃色濕品、5 g 40%的一甲胺水溶液,在攪拌下升溫至25~30℃反應2 h,停止反應后抽濾,用50 mL水洗滌,干燥,得到目標產物19.5 g,收率81.4%,液相色譜純度96.4%(圖7)。1H NMR(400MHZ,DMSO-d6)δ:2.15(s,3H)、2.65(d,J=4.6 Hz,3H)、7.34(d,J=2.3 Hz,1H)、7.37(s,1H)、7.46(d,J=2.1 Hz,1H)、7.60(q,1H)、8.17(dd,J=8.1、1.5 Hz,1H)、8.23(d,J=4.6 Hz,1H)、8.47(m,1H)、10.24(s,1H)。
在合成惡嗪酮過程中,考察光氣用量對最終目標產物chlorantraniliprole收率的影響并進行討論,結果見表1。

表1 光氣用量對chlorantraniliprole 收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隨著光氣的摩爾比逐步增大,chlorantraniliprole收率也相應增加,但光氣與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摩爾比超過2∶1以后,收率略有下降,這是因為過量的光氣加劇了副反應的發生,因此光氣與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摩爾比為2∶1最為合適。
在合成惡嗪酮過程中,考察合環反應溫度對最終目標產物chlorantraniliprole收率的影響并進行討論,結果見表2。

表2 合環反應溫度對chlorantraniliprole 收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隨著反應溫度的升高,chlorantraniliprole收率也相應增加,但當反應溫度大于5℃以上后,收率開始下降。這是因為光氣的沸點為8.2℃,溫度越高光氣汽化越快,參與反應的光氣就越少。因此合成惡嗪酮的合環反應溫度為0~5℃最為合適。
在合成惡嗪酮過程中依照專利WO 2003015519[6]報道的甲磺酰氯/吡啶系列催化體系在相同投料量下反應時間至少需要12 h,而使用本文的COCl2/3-picoline催化體系,實際反應時間為4 h,反應時間得到大幅縮短,主要原因為光氣的反應活性高。
本文合成惡嗪酮過程中使用光氣替代甲磺酰氯。光氣在反應過程中分解成二氧化碳以氣體形式排放,而甲磺酰氯參加反應后生成甲磺酸留存在水中,不僅產生大量的酸性廢水,同時提高了廢水的處理成本。此外,甲磺酰氯的分子量大于光氣,市場售價也高于光氣,在原材料的成本方面不如使用COCl2/3-picoline催化體系廉價。
在反應溫度為0~5℃,光氣用量為2倍當量的條件下,以光氣/3-甲基吡啶體系催化3-溴-1-(3-氯-2-吡啶基)-1H-吡唑-5-羧酸、2-氨基-5-氯-3-甲基苯甲酸進行合環反應生成惡嗪酮中間體,再與一甲胺反應生成目標產物chlorantraniliprole,目標產物經過1HNMR確定結構正確,反應總收率為81.4%,高效液相純度為96.4%。改進后的合成方法反應條件溫和,反應時間短,后處理簡單,原料廉價易得,三廢較少,經濟可行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