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娜 萬長林
(湖南理工學院,湖南 岳陽 414006)
岳州窯是中國窯器手工業品的發源地之一,其上承江浙越窯青瓷,下啟長沙銅官窯, 為唐代的六大名窯之一,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作為岳陽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對其進行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可盡快獲悉同行的研究動向,進而為岳州窯的建設與傳承保護機制的完善提供有益的發展建議。過去,已有黃梅、賴曉蘭等人對岳州窯考古文獻記載、發現與發掘情況及學術成就做過較為系統的梳理,但定性研究法使研究信度難免會因此而降低。隨著現代科學研究手段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基于過去多依賴于研究者自身經驗和研究水平的定性類現狀研究方法明顯有其不足,趨于感性、缺乏科學的衡量機制。而現代信息技術與學科發展的不斷融合下,科學計量學悄然出現,這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學術現狀研究過于定性化的難題,成為現狀科學研究的趨勢。在此背景下,文章通過CNKI 數據挖掘,基于Citespace 可視化分析軟件對數據庫收錄的岳州窯相關文獻進行整理,梳理研究概況,分析研究領域的基礎知識構架,探索研究熱點及發展趨勢,其分析結果將具有客觀性與科學性。
以CNKI 中國知網為對象數據庫,以岳州窯為主題詞,時間跨度為所有年份,檢索得到國內岳州窯研究的相關成果共134 篇。通過人工數據篩選,剔除學術價值不高的文獻,最終獲得了包括期刊、會議、輯刊和碩士論文,共計126 篇樣本文獻。
1.2.1 文獻考察法 基于廣泛收集、重點突破、去偽存精的原則,閱讀國內關于岳州窯、科學計量可視化分析等相關主題的文獻,并對與其相關聯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1.2.2 可視化分析法 主要運用科學計量法中的知識圖譜,又被稱為科學知識圖譜、知識域可視化,將CNKI 數據庫自帶的計量可視化加以輔助,對岳州窯研究現狀及其發展趨勢進行實證分析[2]。采用陳超美教授開發的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軟件Citespace[3](v.5.1.R6.SE.2017版本),根據文獻獲取的實際情況,調整設置值。其中gindex 中k 取值為2,閾值c:cc:為默認值,ccc 取值為5,設置時間分區( Year Per Slice) 為1 年,選取Top50 的數據,并進行剪裁(Pathfinder)。對發文作者(Author)、發文機構(Institution)、關鍵詞(Keyword)、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Timeline View)等分析功能,繪制知識圖譜,得到與其相關的共現網絡、知識基礎和發展脈絡可視圖。
從圖1 結果顯示,中國有關岳州窯的研究一直進展緩慢,研究成果屈指可數。就發文量整體趨勢來看,直至2004 年后才開始呈現發展態勢,2012 年及2016 年前后出現幾次峰值,分別進檔為年發文量至20 篇、30 篇和近40 篇,這得益于當地政府和各方力量的積極推進,比如校企合作項目的推進。2003 年湘陰縣政府在縣城馬王墈窯址的基礎上興建了“岳州窯遺址博物館”,2013 年岳州窯成功申報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4 年“岳州窯制瓷工藝”成功入選岳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冊,2015 年岳州窯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6 年岳陽市政府與湖南理工學院共同創立了“岳州窯陶瓷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4],2018 年湖南理工學院岳州窯文化中心獲批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總體而言,近10 年越來越多的學者加入到岳州窯研究,但就整體學術關注度而言,這些研究成果數量還遠遠不夠,需要積極推動此領域的學科與實踐發展。
圖2 表示岳州窯研究領域的作者網絡共現圖,每個節點代表一名作者,節點和字體越大表示發文量越多;而節點之間的連線則表示該研究領域作者間的合作關系,連線越多,則代表合作越密切[5]。圖2 反映了中國關于岳州窯研究,目前形成了以杜雪梅、周世榮、張海軍等為代表的研究者,以湖南理工學院的杜雪梅為最大作者合作網絡團體。而絕大部分相關科研人員處于單打獨斗的局面,相互之間缺乏明顯的合作與交流。
圖3 表示研究作者及研究者所在機構的共現網絡圖,與研究作者共現可視圖的生成原理一樣,每個節點代表一個研究機構與研究者,節點和字體越大表示機構發文量越多;而節點之間的連線則表示該研究領域機構的合作關系,連線越多,則代表合作越密切,反之,則說明機構之間的溝通較少。從生成的圖譜中可以發現,相較于其他研究機構,包括湖南理工學院美術學院在內的湖南理工學院的節點和字體最大,表明這所高校對岳州窯開展的研究發文數量最多,理論研究較為廣泛,以杜雪梅、周聞宇等為代表。其次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周世榮、周能為代表。但圖中也展現出節點之間的連線數非常少(連線數表示節點之間的聯系,連線數量越多表示節點之間聯系越密切),由此可知各機構之間的聯系不夠緊密,缺乏合作性[6]。
關鍵詞是論文的核心,是文獻主題內容最主觀、最直接、最集中的表述。通過關鍵詞可以清晰描繪出某一研究領域的熱點與前沿,并通過關鍵詞共現可以挖掘出各研究主題之間的關系[7]。綜合兩個類別的關鍵詞共現圖,反映了中國岳州窯領域的研究熱點。也表明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重點從這些關鍵詞入手考察與拓展研究。
圖4 中的每一個節點代表一個關鍵詞,節點和字體越大表明關鍵詞出現頻率越高,連線越多則表示關鍵詞共現的次數越多。圖4 反映出“岳州窯”“長沙窯”“湘陰窯”為岳州窯研究領域的熱點高頻關鍵詞,這與研究對象的特定屬性有重要關聯,同時也反映出其研究面具有局限性。

圖1 發文量總體趨勢分布圖

圖2 研究作者共現圖

圖3 研究機構與研究作者共現圖

圖4 關鍵詞共現圖

圖5 關鍵詞聚類共現圖

圖6 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
圖5 是關鍵詞聚類后的共現網絡圖,它與高頻關鍵詞共現圖的脈絡一致,其標號越小表示其背后包含的聚類關鍵詞越多,例如0 號聚類,代表擁有的聚類詞最多。圖中共聚類13 項,順序是從0 到12,依此呈現為“岳州窯”“長沙窯”“湘陰窯”“雞首壺”“銅官窯”“青瓷”“洪州窯”“唐代”“佛教”“湖湘文化”“人面紋方鼎”“邛窯”“文創產品設計”13 個關鍵詞聚類集群。這些聚類特點是過于集中于窯類研究,展現了相關研究領域較為單一的局面。
圖6 是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即在關鍵詞共現網絡的基礎上加入了時間的演變趨勢,可以展現各個聚類(即子領域)發展演變的時間跨度和研究進程[8],能更為直觀地看到每個聚類中的高頻關鍵詞隨著每年時間的推進而產生的變化。橫軸代表每個聚類中的關鍵詞及其從左至右出現的時間順序,縱軸代表關鍵詞聚類標簽及其每標簽左側的高頻關鍵詞。
以0 號聚類群“岳州窯”為分析重點,圖中展現了其發展演進進程。結合數據庫的時間記錄分析,聚類項中的關鍵詞“岳州窯”相關文獻在CNKI 數據庫最早出現在1953 年,這一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在清理長沙郊區建設工地的唐代墓葬中,發現了岳州窯[9]。但因文獻作者缺失,為保證數據的嚴謹性,Citespace 中將最早文獻定位于1960 年馮先銘發表的《從兩次調查長沙銅官窯所得到的幾點收獲》,從此開啟了岳州窯研究的緩慢歷程。從這個時間線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直至2004 年后才開始呈現發展態勢,其研究成果開始增加,相關的研究領域從歷史、考古層面的窯口相關性漸漸拓展了研究領域范圍圈,從窯體的本位研究擴展至文化歷史傳承與復興、思想意識影響及設計產品創新。尤其2016 年后,由于岳陽市政府與湖南理工學院共同創立了“岳州窯陶瓷文化傳承與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與2018 年湖南理工學院岳州窯文化中心成為湖南省社科研究基地,校企合作大大推進了研究的發展進程[10]。當然,總體研究深度和廣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針對以上研究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共現、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譜分析視圖及結果,其研究結論總結如下:
(1)文獻信息量分析結果表明,岳州窯研究的參與度隨著省市級對文化遺產的重視程度而逐步增加。自2004 年后,發文量逐漸上升,研究逐漸受到關注。
(2)發文作者及合作關系分析結果,總體來看,各研究者的合作較少、交流較弱,形成了以湖南理工學院為中心的機構合作網絡。但無論作者還是科研機構之間,多數處于“單一機構抱團、整體分散”的局面。
(3)關鍵詞共現網絡分析結果表明,岳州窯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呈現出一定的分散與集中。其中,“岳州窯”“長沙窯”“湘陰窯”3 個關鍵詞位居共現網絡的中心,成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相關研究領域太單一,主要集中于各個窯口線上的探索,其研究面較為狹窄。
(4)關鍵詞共現時間線圖結果表明,岳州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隨著唐代墓葬中岳州窯的發展,開啟了研究之路,但一直發展緩慢,研究思路單一。地方政府和校企合作大大提高了研究積極性,但整體研究深度和廣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也正因為這樣,使更多的研究探索成為了可能。
研究選用定量研究法,基于CNKI 數據庫,采用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軟件Citespace 進行文獻分析。通過岳州窯研究的文獻計量與可視化分析,理清了岳州窯的研究現狀和發展態勢。繪制了研究作者、研究機構、關鍵詞共現圖譜,辨析出關鍵詞集聚的研究主題。總體上,岳州窯的研究基礎相對薄弱,但總體研究趨勢較為樂觀,尤其近年來隨著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校企合作的強力開展,大大提高了研究積極性,這為研究發展提供了契機。針對當前研究的不足,今后岳州窯的研究和實踐可在以下方面繼續深入發展:
(1)從文化遺產和傳承復興的視角,集合各方面力量,擴展研究力度,進一步突顯岳州窯的研究意義,提高歷史遺產的影響力,強化岳州窯在我國陶瓷研究領域的話語權。
(2)從學科可持續發展角度,進一步完善岳州窯理論與實踐研究。強化合作意識,多學科交叉融合,拓展研究廣度和深度,探索多條研究發展路徑。
(3)從研究方法的角度,改革研究方法,將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科學客觀地詮釋岳州窯的學術和應用價值。
(4)從應用研究維度,開展岳州窯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借助地方校企合作優勢,加快與市場結合步伐。開展多邊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拓展以岳州窯為中心的生態文化產業鏈研究,讓文化遺產在動態中保護、傳承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