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鋒
(廣東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我省經濟的高速增長,建筑物向大規模、超高層、結構復雜化發展,對地基基礎的適用性、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越來越高,檢測方法的與時俱進對確保工程質量顯得尤為重要。預埋管鉆芯法是最近幾年提出的新方法,于2019 年納入到新修編的廣東省標準《建筑地基基礎檢測規范》DBJ/T 15-60-2019,用于檢測混凝土灌注樁樁長、樁底沉渣厚度、預埋管管底以下的樁身混凝土強度和樁身完整性,判定或鑒別樁底持力層巖土性狀。下面對該方法的適用性、優點、難點、技術要求以及應用效果進行探討,以期給施工和檢測一定的指導。
對于長徑比較大的樁,常規的全截面鉆芯法在鉆進過程中,鉆孔容易偏出樁外的,即使增加鉆孔也很難鉆到樁底,以致無法對下部混凝土施工質量、樁底沉渣以及持力層進行評價,影響樁基礎的驗收和耽誤工期,預埋管鉆芯法的提出能有效地解決該問題。因此對于長徑比大于30 的樁,建議預埋管鉆芯法結合其他檢測方法對基樁的施工質量進行綜合評價。
該方法的優點:
⑴檢測用時短,正常情況一天能完成2 孔檢測,而常規鉆芯法一天的混凝土鉆進進尺約為30 米,對于長樁完成一孔根需要1~2 天,能大大縮短檢測工期。
⑵當預埋管引到地面時,在基坑開挖前就可以進行檢測,更有利于施工進度的安排。
⑶能有效地評價下部混凝土施工質量、樁底沉渣以及持力層。
在實際檢測過程中也遇到不少現場和技術困難,下面列舉常見問題:
⑴預埋管堵塞,引起預埋管堵塞有以下原因:管材過薄,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機械碰撞或下部混凝土成型前壓力過大把管擠癟;接口未密封好,漏漿堵塞;上管口未密封,施工完成后灌入泥沙。
⑵預埋管不垂直或彎曲,導致鉆桿無法下放。這情況是前期預埋管和鋼筋籠制作過程不規范引起。
⑶預埋管上引到地面后未作有效保護,被施工機械破壞。
針對在檢測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總結成功的案例,提出以下技術要求建議:
⑴基樁施工制作鋼筋籠的用時制作預埋管,樁內預埋管宜用鋼管(內徑為130mm~150mm),管壁厚4mm~5mm 左右,使其有足夠的空間和剛度,防止施工過程中被壓扁或變形。
⑵預埋管宜從距離樁底1m 開始設置,直到高出樁頭約10cm(距樁底1m 可以防止檢測時直接鉆進至持力層,更是有效避免了檢測不到樁底沉渣情況的出現;高出樁頭10cm 以上是為了方便檢測時更容易找到預埋管),管底用鐵板電焊封閉,以防漏水。上端管口要設封板,以防雜物堵塞,檢測時又便于打開。
上端封口如圖1;下端封口如圖2。

圖1 上端封口現場圖

圖2 下端封口
⑶預埋管應架設在離鋼筋籠一定距離的位置,而不是直接將預埋管焊接在鋼筋籠邊上(若預埋管直接焊接在鋼筋籠邊上,容易造成因沉渣管周邊混凝土膠結差而影響對最終結果的判斷,同時也容易鉆到鋼筋籠或鉆出樁外),預埋管離鋼筋籠的架設距離可根據樁徑的大小及澆筑混凝土導管的大小適當調整(導管200mm~300mm),具體建議:樁徑1.00m~1.20m,預埋管距鋼筋籠宜100mm;樁徑1.50m~2.00m,預埋管距鋼筋籠宜200mm。
⑷預埋管接駁時應滿焊,接口處要求密封平整,防止在澆筑過程中水泥漿或砂滲入預埋管內造成堵塞。
⑸在施工過程中下鋼筋籠時預埋管內要灌水,防止浮力將其擠落。
⑹施工完成后注意對預埋管的保護,防止機器走動等施工對預埋管的破壞。若預埋管沒有保護好,會造成砂或雜物在管內堵塞而導致檢測無法進行。
⑺檢測前可用測繩探測管內有無異物,有異物需提前對異物進行清理,保障現場檢測順利進行。
珠海某工地,運用了預埋管方法后對其進行鉆芯檢測,此工地預埋管施工時緊貼鋼筋籠邊緣,圖3 是直接鉆出樁外(后經鉆芯全斷面驗證沉渣僅為4cm);圖4 是預埋管以下有些部位混凝土膠結差。

圖3

圖4
珠海另一工地,同樣是運用了預埋管方法后對其進行鉆芯檢測,然而該工地的預埋管遠離鋼筋籠10cm。其鉆芯檢測的效果非常好。(見圖5、圖6)

圖5

圖6
預埋管鉆芯可以在土方未開挖前完成,需要準備的工作較少,對樁長較長的樁十分有利,既可以保證樁的垂直度,又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檢測工作的提前完成,更有利于對施工工期的推進;而常規的鉆芯檢測需要準備的工作較多,如:土方開挖至檢測標高,破樁頭混凝土,測量樁中心坐標,鉆芯檢測時對垂直度的控制,對施工工期緊張的工地不利。
綜上所述,若能按技術要求進行預埋管的施工,在效率上能大大地提高,在質量上會有更好的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