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徐洪星 管同恒

摘要:主要介紹了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綜合防制措施,旨在降低傳染性法氏囊病對雞養殖戶的經濟損失。
關鍵詞: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免疫程序;防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S858.31?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7-0021-02
近年來,禽養殖業已逐步集約化、規模化,飼養管理及疫病防治措施不達標,導致部分禽群處于亞健康狀態。雞傳染性法氏囊?。↖BD)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壞雞的中樞免疫器官-法氏囊為主要發病機理的病毒性傳染病,因該病在1957年首次確診于美國東海岸特拉華州的甘保羅鎮,因此又稱之為甘保羅?。℅umborodisease)。該病不僅使雞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響增重等直接經濟損失,更重要的是該病毒損傷法氏囊而導致免疫抑制,使病雞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雞球蟲等病原更易感,對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應答下降或喪失?,F根據該病的流行特點,對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和防制對策進行以下探討。
1? 臨床癥狀
該病潛伏期為2~3 d,易感雞群感染后突然發病,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典型發病雞群的死亡曲線呈尖峰式。病初可見個別雞突然發病,精神不振,1~2 d內可波及全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蓬松,翅下垂,閉目打盹,腹瀉,排出白色稀糞或蛋清樣稀糞,內含有細石灰渣樣物,干涸后呈石灰樣,肛門周圍羽毛污染嚴重;畏寒、擠堆,嚴重者垂頭、伏地,嚴重脫水,極度虛弱,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或消失,后期體溫下降。發病后2~3 d病雞死亡率呈直線上升,4~6 d達到死亡高峰,后迅速下降。
2? 病理變化
剖檢病死雞嚴重脫水,胸肌和腿肌常見刷狀或線狀出血,腎臟腫大,呈花斑腎,并有尿酸鹽沉積;法氏囊的變化最為明顯,感染4~6 d法氏囊腫大,可見出血或有淡黃色的膠凍樣滲出液,感染7~10 d法氏囊萎縮。變異毒株只引起法氏囊迅速萎縮,超強毒株引起法氏囊嚴重出血、瘀血,呈紫葡萄樣外觀;肌胃和腺胃交界處常見出血點或出血斑。
3? 綜合防制
3.1? 飼養管理
日常搞好消毒工作,要有至少3種以上消毒液交替使用,消除周圍環境和圈舍中的病毒,降低雞群感染機會。常用消毒液的用法、用量見表1。供給雞群全價日糧,滿足其營養需要,增強機體體質,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發生。改善雞舍的環境衛生,定期對雞舍內外環境、用具等消毒。控制好雞群密度(冬季12~13 只/m2),加強通風換氣和防寒保暖。采用“全進全出”制飼養模式。
3.2? 藥物預防
目前農業農村部規范獸藥GMP后,西藥抗病毒如金剛脘胺、利巴韋林等禁用于獸藥中,所以現在沒有防治法氏囊的特效藥。日??砂枞胍恍┲胁菟?,來增強免疫力,消除體內毒素,減少耐藥性的產生。常用的中藥方劑有清瘟敗毒散、扶正解毒散等,日常每噸飼料添加6 kg,蛋雞每隔一個月使用5~7 d,肉雞每隔一個月使用4~5 d。
3.3? 疫苗預防
由于各雞群狀況和自然環境不同,沒有適合于所有雞群的免疫程序。常規的免疫程序如下(供參考)。
蛋雞:12~14日齡法氏囊中強毒力疫苗滴口或飲水,1羽份/羽;18~21日齡法氏囊中強毒力疫苗滴口或飲水,2羽份/羽。
肉雞:12~14日齡法氏囊弱毒苗滴口或飲水,2羽份/羽;16~20日齡法氏囊弱毒苗滴口或飲水,2羽份/羽。
3.4? 治療方法
一種方法是注射卵黃抗體。該方法在生產和使用中應注意如下事項:①卵黃抗體的制備比較簡單,因此,用戶在選用抗體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保質期內的抗體。②病情不同給藥方式也不同,把卵黃抗體直接加入水中給雞飲用,病情可能越來越重,也可能恢復正常,決定于病雞體質及病情。③給種雞注射囊源滅活油乳劑滅活苗比單純注射囊源滅活苗好,能保持較高免疫水平。
另一種方法是支持療法:①飼料中蛋白質水平降低到15%,多維素加倍。②使用抗病毒、抗菌藥物(雞群不宜使用磺胺類、喹乙醇等毒性較大藥物以及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損害腎臟藥物),并添加保腎藥。③新城疫Ⅳ系苗2~3倍量飲水免疫。
另外,還可使用以下中草藥配方。①黃芪300 g,黃連、生地、大青葉、白頭翁、白術各150 g,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加5%的白糖,供500羽雞1次飲用, 1次/d。②蒲公英、大青葉、板藍根各200 g,黃芩、黃柏、金銀花、甘草各100 g,藿香、石膏各80 g,煎水供300~500羽雞飲用。③生石膏130 g,生地、板藍根各40 g,赤芍、丹皮、梔子、元參、黃芩、連翹、黃連、大黃各30 g,甘草10 g,水泡0.5 h,加熱煮沸,文火煎15~20 min,共煎2次,每次得藥液1 500~2 000 mL,合并讓300羽雞自由飲用(1 d的量)。
隨著養雞業的發展,雞病越來越復雜,但法氏囊在以后幾年內仍是危害養雞業發展的重要疾病,應當引起足夠的重視,降低法氏囊對養殖戶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