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樂 楊承玥 秦趣
摘 要:梳理旅游人才和旅游產業需求相互關系分析,介紹了貴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養供給、旅游產業需求現狀,構建位序匹配模型,對貴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發展匹配狀態及類型進行劃分和分析,并從以市場需求構建區域旅游人才培養目標;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提高旅游人才供給能力;創新旅游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旅游人才供給質量三個方面提出貴州高校旅游人才培養與產業匹配的策略。
關鍵詞:高校旅游人才培養;旅游產業;匹配關系;供需匹配策略;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F2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0.012
0 引言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的旅游產業開始興起,相應的旅游類專業發展則較為緩慢,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出現。伴隨旅游產業的日益發展成熟,其對具有專業素質旅游人才的需求也愈加旺盛,并且對于各種類型旅游人才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而旅游人才主要的培養地則來源于各大高校,高校培養旅游人才的質量也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旅游產業的發展。但目前貴州省高校旅游專業培養規模較小,人們對于旅游專業的接受度不高,這一系列因素制約了旅游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
貴州旅游產業發展勢頭迅猛,而旅游人才是否跟得上旅游產業發展的腳步則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通過對貴州省高校旅游人才的培養與旅游產業匹配關系調研,梳理出貴州省旅游人才供給和旅游產業需求客觀現實,提出貴州旅游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的策略。
1 旅游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需求的相互關系
旅游人才培養是旅游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本要素和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人力資源投入,而高校旅游人才培養為旅游產業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撐,為旅游產業發展、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發展基礎條件。同時,旅游產業需求一定程度控制了高校旅游人才培養的模式和方向。旅游產業是旅游人才教育和人才培養發展的緣起,回顧國內外旅游教育歷程發現,傳統旅游部門(酒店、景區和旅行社)的發展促進的旅游教育的誕生。因此旅游人才培養方向與地方旅游產業市場需求相結合,積極對接地方旅游產業所反饋的信息,調整旅游人才培養思路和模式,適應地方旅游產業市場客觀要求。
2 貴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養供給與旅游產業需求現狀分析
2.1 貴州省高校旅游人才培養供給現狀
通過實地調研和高考志愿網填報系統整理,從高校旅游在本專科高校數、校生人數、本科專業數、專科專業數等幾個指標統計2017年貴州旅游人才培養供給基本現狀統計結果如表1。
從高校數看:省會貴陽的本科高校旅游人才培養發展水平要遠遠高于貴州省的其它州市,目前貴陽有旅游專業的本科高校有9所,專業高效為6所,占了整個貴州省的旅游專業本科高校數量的半壁江山,而其它八個地州市則分別有一所旅游專業本科高校,高校資源主要向省會城市集中。從旅游在校生人數看,全省在校生總量僅為16531人,旅游專業招生規模仍然偏低,旅游教學的資源也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貴陽市旅游在校生人數占貴州省在校生人數一般以上,其中旅游在校生較少市州為六盤水市、畢節市和銅仁市。整體上看旅游在校生資源分布不均衡,分布差異較大。旅游人才培養供給較為集中。從旅游專業數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表現,高校旅游專業的設置也顯得比較單一且專業總數較少,本科層次專業少,專科層次專業較多,總體上看專業設置層次有待提高。根據相關統計資料表明,貴州省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數最多,其次是酒店管理,而旅游的其它相關專業比如導游、旅行社經營管理等則寥寥無幾,專業多樣性有待加強。
2.2 貴州省旅游產業需求現狀
貴州省屬于中國的旅游資源大省之一,近年來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從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年際變化來看,2017年的旅游總收入為7116.81億元,較2016年增長了41.56%;旅游人數總計為74417.43萬人次,較2016年增長了40.02%。總之,貴州省的旅游產業實現快速發展,對旅游人才需求也逐年增長,通過查閱資料,從旅行社數、星級酒店數、旅游景區數以及旅游接待規模(入境和國內旅游人次)及旅游發展水平(旅游總收入)6個方面統計旅游產業需求情況如表2。
2.3 高校旅游人才培養供給與旅游產業需求匹配關系
選擇旅游在校生人數作為旅高校旅游人才培養供給的代理變量,旅游總收入和旅游行業規模(旅行社數、星級酒店數、旅游景區數之和)兩個指標作為旅游產業需求的代理變量,因兩者指標不可比,因此本文采用位序法判斷二者匹配情況。
為了進一步劃分匹配狀態及其供需匹配類型,結合排序結果按照,將匹配狀態劃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匹配、不匹配、極不匹配。根據位序差異將位序差小于2為定為匹配,位序差(2,4)為不匹配,位序差≥4為極不匹配。為確定匹配的等級類型,結合排序結果,按照位序1-3(含)為高水平(供給/需求),4-6(含)為中等水平(供給/需求),7-9(含)低等水平(供給/需求)三個等級。結合供需匹配關系,高水平同步型、低水平同步型、中等水平同步型、高水平供給/需求滯后型、中等水平供給/需求滯后型、低水平供給/需求滯后型等9個類型。并將匹配結果統計如表3。
從表中可以看出,貴陽、黔東南州、黔南州匹配狀態較好,均為高水平同步匹配類型;六盤水市雖然為匹配狀態,但是出于低水平狀態,旅游人才培養和旅游產業發展均需要快速提升。值得提出的是,銅仁市和黔西南州為極不匹配狀態,但二者匹配類型正好相反,其中銅仁為供給滯后型,而黔西南州為需求滯后型。進一步統計發現,旅游人才供給滯后型相對較多且多出于中低水平匹配類型,主要有遵義市、銅仁市、畢節市。表明貴州省旅游人才供給整體不足,需要進一步提升旅游人才培養供給,實現旅游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發展相對匹配。
3 旅游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匹配協調對策與建議
3.1 以市場需求構建區域旅游人才培養目標
目前貴州省旅游人才培養規模和旅游產業發展存在不匹配的問題,通過調研發現旅游人才培養質量和目標與旅游產業發展需求也存在不匹配問題。旅游人才培養市場導向不足,旅游人才能力市場導向不明確。據此本文提出按照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以培養適應實踐需求的能力為導向,將旅游管理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解構為職業基本要求、專業基礎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專業拓展能力等四個方面,分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旅游國際視野與前瞻性能力;專業實操技能,熟練行業工作的能力以及熟練地運用互聯網、計算機等手段拓展自身職業發展的能力。
3.2 擴大人才培養規模,提高旅游人才供給能力
目前,貴州省開設有旅游管理類專業的高校有37所,其中本科高校17,專科高校20所,開設旅游管理專業高校總體不多,從旅游人才培養規模上看,年均畢業生僅為4000余人(在校生除以4估計)。同時,“十三五”期間,貴州省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特別是2015年以來,旅游發展年均增長超過50%。旅游酒店特別是鄉村旅游接待設施快速興起,加上100個重點旅游景區建設和提檔升級建設,旅游行業人才需求特別是高層次旅游人才需求缺口較大,因此,貴州省還需必須擴大人才培養規模。進一步增加旅游管理類專業招生規模,從培養量上實現初步匹配;另一方面,高等學校通過職業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擴大旅游人才供給規模。
3.3 推進培養模式創新改革,提高人才供給質量
3.3.1 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培養旅游人才
了解旅游產業發展的動態及有關信息來完善旅游人才培養的方式,旅游人才培養必須把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培養產業發展所需要的高質量,高水平人才。同時,通過加強校企合作模式,實行1+X的旅游培養模式,最終促進旅游人才培養模式的完善。
3.3.2 以滿足市場需要為出發點,優化課程體系
第一,大幅度強化旅游行業崗位職業服務技能和服務能力培養,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大幅增加實踐實訓類課程,理論課程體系也圍繞崗位能力全面優化,逐步構建了基于能力導向的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模塊化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的培養方案。此外,為服務地方產業發展,人才培養方案先后增設地方文化、地方行業等相關課程,實現專業畢業生儲備能力與地方產業發展相銜接。
第二,強化理論聯系實踐教學理念,強化與行業生產過程對接。旅游行業生產過程涵蓋面廣、服務對象復雜,生產過程對實踐能力和服務意識要求高,因此在旅游管理教學過程之中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管理辦法將專業教學過劃分為校內理論與實踐訓練階段和校外(職場)實踐實戰階段。在校內理論與實踐訓練階段,根據行業生產過程能力要求,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的專業核心課程均配套獨立實踐實訓課程,如旅游資源調查、旅游禮儀、旅游公共關系、旅游線路設計與策劃等。此外還針對旅游管理生產過程復雜性和語言技能要求,先后設置旅游英語、旅游口語、酒店口語、普通話等。在校外(職場)實踐實戰階段,根據行業生產認知過程,先后設置行業見習、行業綜合實習、畢業實習三個實習教學任務,有效將旅游行業生產與專業教學過程有效銜接。
3.3.3 采用“教師走進企業,企業走進學校”模式,建設優秀教學團隊
采用“教師走進企業,企業走進學校”模式,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培養與評價相結合。采用鼓勵教師去旅游企業兼職或頂崗實習,可以增強教師的實踐水平能力,也可以讓教師及時更新自己的理論知識,掌握旅游產業的最終動態,這樣才能更好的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同時也可以讓企業的管理人員或代表崗位的員工走進學校,讓他們來為學生傳授崗位中的一些經驗,增加學生對行業的認識及經驗。構建優秀教學團隊。
3.3.4 以滿足教學需要為立足點,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建設設施完備的校內實習基地,滿足學生技能訓練的需求。按照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職業素質培養于一體的實訓基地建設思路,新建和改擴建滿足校內實踐教學需要的實訓基地。建立長期穩固的校外實習基地,強化學生實踐能力。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著重選擇規模較大、技術先進、管理科學、理念超前的旅游企業作為合作伙伴和校外實訓基地,搭建實訓基地教學指導和現場管理平臺。
參考文獻
[1]徐紅罡,張朝枝.中外旅游教育比較分析與啟示 [J ].旅游學刊,2004,(07):26-30.
[2 ]朱永民,黃群群,方燦林,等.安徽省旅游高等教育發展與旅游產業發展關系的實證分析 [J ].四川旅游學院學報,2017,(2):85-88.
[3 ]張蕾蕾.河南旅游高校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需求協調性研究 [J ].中外企業家,2019,(32):19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