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洛倫茲 熊文苑

如今抖音(TikTok)上一片狼藉——一切都始于特朗普總統說他可能封殺抖音。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抖音網紅們紛紛開直播向粉絲含淚道別,并邀請粉絲在Instagram、YouTube和Triller上繼續關注他們。對于經紀公司來說,除了告別以外,還得下載往期視頻留存備用。一些抖音用戶則抓住這個最后的機會,上傳了一些以前由于違規而被平臺刪除的視頻。
也有人一笑置之。19歲的抖音網紅艾迪森·伊斯特林此前為了成為全職網紅,從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退學。消息一出,她發布了一段自己假裝敲學校大門請求返校的視頻,標題是“明天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門口的我”。
抖音上的內容以跳舞和搞笑視頻居多,這容易讓人忽視兩點:抖音已成為娛樂業重鎮,是音樂總監和獵頭尋找人才的首選;與此同時,在美國大選即將來臨之際,抖音也是Z世代(出生于1995—2005年)活動人士和對政治感興趣的年輕人傳播信息和組織活動的工具。
年輕用戶表示,抖音是了解氣候變化、系統性種族主義和黑人平權運動的重要窗口。封殺抖音讓他們的政治化傾向更明顯,許多抖音用戶認為,特朗普之所以發出這一威脅,直接原因是他們發起的反特朗普運動。
34歲的卡里姆·哈瑪在抖音上有近40萬名粉絲,他說:“抖音之于黑人平權運動就如同推特之于阿拉伯之春。”哈瑪在明尼阿波利斯拍攝的黑人平權抗議活動視頻吸引了數千萬人觀看。“我看到很多年輕人在抖音上分享抗議情況,而不是用直播平臺、推特或Instagram。這些小孩之間的對話內容不容小覷。”他說。

抖音知名博主柯蒂斯·紐比爾
今年六月,特朗普在俄克拉何馬州的演講活動出現大量空位,場面一度非常尷尬,一群抖音青少年用戶聲稱對此負責,因為數千名抖音用戶登記參加這場活動,卻根本無意前往。抖音用戶還發起過一系列反對特朗普的活動:在谷歌上給特朗普的企業寫差評,用垃圾郵件干擾發放給特朗普支持者的在線調查,以及通過加購商品但不付款的方式破壞特朗普團隊的電商活動。
16歲的艾麗·澤勒在抖音上有630萬粉絲,她說特朗普威脅封殺抖音的做法可能會讓更多年輕人投票反對他。“我認為很多人以前就不喜歡特朗普,這件事讓他們對他更反感了。”她說。
18歲的艾坦·博納斯在抖音上有120萬粉絲,他說:“對很多小孩來說,政治似乎很遙遠,但這件事可能第一次讓他們切身感受到了政治的影響力。”
八月初,擁有共計5400萬粉絲的9名抖音博主在Medium網站上向特朗普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寫道:“抖音帶來的互動永遠不會發生在臉書和Instagram上。我們這一代人成長于互聯網時代,但我們眼中的互聯網不應只有兩個守門人。為什么不把這當成一次公平競爭的機會呢?”
24歲的抖音博主柯蒂斯·紐比爾是數千名在抖音上走紅的年輕博主之一。在洛杉磯參加抖音網紅聚會時,他心中一沉:“他們問我,‘你聽說抖音要被封殺了嗎?”在之后的幾個小時里,紐比爾都感覺不太好受。他待在朋友家,努力不去想這件事,但心情越來越沉重。他在抖音上開直播告訴430萬粉絲去Instagram上繼續關注自己。整晚,紐比爾一直都在回復家人和朋友發來的一連串詢問。他熬到早上六點半,等待一切關系到自己未來的消息。與數千名前往洛杉磯“淘金”的娛樂從業者一樣,紐比爾完全依靠抖音謀生。“我的走紅就是靠一首歌一首歌唱出來的。”他說。
抖音被封殺將給娛樂業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它在近期重塑了整個行業。抖音改變了流行歌單,唱片公司和滿懷志向的藝術家們在這里宣傳新歌,許多知名樂隊也通過這個平臺接觸下一代消費者。澤勒說:“上周有一些品牌取消了和我的合作協議,他們擔心如果抖音下架,他們就無利可圖了。”
經紀公司的團隊熬夜下載抖音視頻并將副本發送到電子郵箱。一些經紀人接到品牌方打來的視頻電話,要求取消合作。網紅經紀人馬里奧·阿尤索說:“我們正在為最壞的情況作準備。”
另一名網紅經紀人基斯·多爾西說:“我接觸的很多網紅新人是在抖音上開始職業生涯的,這是他們的起點。他們現在很焦慮,我們的群聊已經炸了,有一個人本來打算辭職全職做抖音事業的。”
如果說抖音被封殺或被收購帶來了任何好處,那就是許多新用戶涌入了小平臺。由Vine前知名博主布倫登·麥克奈尼新創建的短視頻平臺Clash在應用商店上架,并迅速沖上下載榜首。另外兩個短視頻平臺Byte和 Dubsmash也開始積極引進抖音網紅。功能與抖音相似的Triller宣布聘請18歲的抖音網紅喬什·理查茲作為該平臺的首席策略師,還邀請了另外兩名抖音知名博主成為投資者。據《華爾街日報》報道,Instagram也向抖音博主發出了價值數十萬美元的邀約,請他們在該公司旗下類似抖音的新平臺Reels上發布視頻內容。
著名八卦寫手佩雷茲·希爾頓在抖音上坐擁85萬名粉絲,他希望這次威脅能為抖音新人敲響一記警鐘:“抖音網紅不能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如果你想一直紅下去,就需要無處不在。“只有那些愿意在抖音和其他平臺線上線下持之以恒付出努力的人才能一直紅下去。”他說。
[編譯自美國《紐約時報》]
編輯: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