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青
【摘要】信息技術作為人類前進的動力,對社會繁榮有很大作用。信息技術憑借其強大的性能,廣受好評。它適用于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其強大的功能在語言課堂教學中得到突出體現。但是,隨著時代變化,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又提出了不同的需求。這就需要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不斷進行融合、創新。研究了信息技術教學創新模式,希望為相關教學從業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課堂教學;創新
一、進行課堂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1.時代的需求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課堂教學的創新越來越有必要。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是很強的,只有“抓住”學生眼球,吸引學生目光的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當然,老師還要控制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利用程度,避免學生產生依賴,以學習為借口,沉迷網絡。
2.教師的主體地位太強
傳統的教學課堂中,老師的主體性太強。這就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自主性,在課堂上被動的接受老師的信息,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而且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會下降,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逐漸失去對學習積極性,自然就無法從課堂獲取更多的知識。所以,教師要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3.學生興趣不高
作為我們的母語,我們每天都使用中文,這使得學生對語言學習的關注較少。再加上老師在教授的時候缺乏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上產生厭倦的心理。而且,不單單是語文教學,國內大部分課堂重視的還是學生應試的能力而不是實踐的能力,這使得教師在學習的同時忽略了語言的練習,沒有真正地將我們的語言、文字靈活運用。
4.課堂教學不夠靈活
有些老師的語文教學靈活能力稍有欠缺,不懂得進行課堂教學創新,固守以前的教學理念。沒有將所教授的知識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講授內容枯燥無味,不能調動學生的興趣。另外,課程設置單一,傳授的知識過多,使得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消化所學到的知識。
二、進行教學創新的意義
1.加強了對學生的管理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缺乏學習興趣就會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活動,甚至會出現擾亂課堂秩序的問題。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一方面,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課堂秩序通過信息技術進行監控。加強對課堂秩序的管理,可以對自律性較差的學生形成一種約束。使得課堂保持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而且,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的興趣,所以,信息技術管理可以讓老師私下跟學生進行交談,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2.提高教師的教學技能
實踐證明,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課堂的發展。但是,有的教師甚至對電子設備的使用方法一點都不知道,這就失去了電子設備引入課堂的意義,使得信息技術的作用得不到全面的發揮。作為教師,要具備終身學習的信念。利用播放器播放與教學有關的視頻,依托互聯網來進行語文教學,使得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多感官的了解,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課堂創新要求教師掌握操作技能并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認真教育學生,探索他們的潛能,并給予正確的指導,以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基于學生的身心發展的規律,學生會對教師和家長的言行留下深刻的記憶,教師良好的教育,家長的引導,都會促進學生發展。
3.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人與人之間對知識的理解能力與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學生從上學以來養成的學習習慣以及思維方式都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再加上語文教學本身在這就需要老師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尊重每個人的學習特點,照顧所有人的個性,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技術的先進性使學生能夠深入學習。只有掌握了知識,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維。語言是進行交流的重要手段。這就需要語文教學的老師以及學生,在進行語文教學以及學習時,加強對知識的理解。
4.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信息技術的使用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接受知識不再是被動的。依托信息技術進行教學,通過上網觀看相關視頻、搜集資料使得學生能夠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逐漸對知識產生一定的了解。讓學生對知識產生的背景進行調查研究,逐漸吸引學生的興趣,增進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度。逐漸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鼓勵學生課前利用互聯網對知識進行學習,課中對出現的疑問向老師進行詢問,課后對知識進行復習加深。例如,在學習《木蘭辭》時,通過觀看《花木蘭》《木蘭從軍》等影視作品,對木蘭替父出征的背景以及過程進行了解。對應課文具體的段落進行觀看學習。在學完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后,老師要加強對
相同用法的文言句的應用,促進學生對深層次知識的運用。在進行完整篇文章的學習后,通過節目、作文等形式,強化學生對木蘭精神的理解。
三、具體的創新措施
1.翻轉課堂中的創新
翻轉課堂使得學生具備很大的自主能力。利用互聯網對要學習的知識進行充分的了解,在自己的調查、探索過程中對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自己的求知欲。第二,可以突破傳統課堂時間、空間的界限,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疑問能夠隨時隨地的尋求老師的幫助。第三,通過視頻、文獻查詢的方式,使得他們增強對學習背景的了解。在以前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接受能力會下降,還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游離課堂的狀態。對知識進行先了解,后講解的方法。提高了課堂的活躍度以及對知識的理解。改變了老師將知識點在黑板羅列,再引導學生的教學方式。
2.利用新媒體加強課堂創新
現階段,出現了大量新型媒體,可以利用新媒體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學校建立自己的公眾號,易于管理,而且制作成本比較低。教師制作學習的視頻,將其推送到微信中。這樣不僅可以使得學生在家就能進行預習、學習,還易于家長對學生進行監督。利用先進網絡平臺,加強雙方的溝通,方便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便于督促改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四、對語文教學創新的展望
語文內容是非常廣泛的,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融會貫通。中國歷史久遠,深厚文化,這些都應該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出來;我們還要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優秀文化。這些都是教學的內容,為了學生有必要加強信息技術的創新。隨著社會要求的提高,創新是必須的。漢語作為我們民族獨有的文化,代表著我們的民族認同感。語文作為漢文化以及傳遞精神的載體,通過教學提高其效果。所以,在未來的日子,語文教學會得到更好創新,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五、結束語
傳統的語文教學已經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人們對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就需要相關的工作者,利用信息技術發展的大環境,緊跟時代潮流。借助信息技術,使其更好的促進語文發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自主能力。本文信息技術氛圍下語文教學創新的研究還存在很大的不足,日后還會繼續進行研究、分析。
參考文獻:
[1]李倩,孫名謠,紀秋香.基于網絡平臺的語文關鍵能力評價與教學改進研究:理念與路徑[J].中國電化教育,2019,(1):35.
[2]李大偉.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語文教學方式的研究[J].課外語文,2019,(6):146.
[3]常杰.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高效課堂構建[J].新課程,2019,(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