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剛星
摘要:進入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我國音樂發展呈現良好趨勢,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我國音樂發展正處在艱難時期,受政治環境的影響,音樂發展受到一定制約,整體發展情況不容樂觀,而受政治環境影響最大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三省,日本對東三省地區實行奴化教育,致使音樂發展停滯不前,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奴化教育對東三省地區音樂文化造成的影響以及偽滿洲政府控制音樂發展的表現形式等進行簡要分析,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能加深人們對我國音樂發展歷程的認識。
關鍵詞:東三省;音樂發展;偽滿洲國時期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占我國東三省地區,因而導致東三省地區的發展較為落后,因為日本的侵占,導致東三省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受到較大影響,其中影響最為嚴重的便是文化,東三省地區的文化在這一時期較為落后,以音樂為代表的文化得不到發展,使得東北地區原有的民族音樂受到較大沖擊,甚至改寫了東三省近代音樂發展的歷程,致使中國東北地區形成了被殖民地音樂文化的局面,嚴重制約了音樂發展的進程。
一、奴化教育對東三省地區音樂文化造成的影響
(一)奴化教育導致民族音樂喪失主體地位
九一八事變后,東三省徹底淪為了日本統治者的殖民地,侵略者來時對東三省地區實行奴化教育,日本侵略者為鞏固其統治地位,成立了偽滿洲國政府,偽滿洲國政府為順應日本統治,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納入殖民奴化的統治范疇,東三省地區主權喪失,東三省原有的民族音樂也因此受到了重創,日偽政府強制干預東三省地區的文化,企圖實行思想控制,使被侵略地區的人們徹底屈服其統治,并通過建立愚民思想,灌輸奴化意識對東三省地區的人們實行精神摧殘,摧毀人們的意志,壓制民族音樂的發展,使得東三省地區文化倒退落后[1]。此外,日偽政府通過學校教育強化對人們的思想控制,廢除原有教育制度,建立為其殖民奴化的教育制度,因東三省地區是最早淪陷的地區,日偽政府希望通過高壓態勢壓垮亞洲地區的不服從意識,為其統治亞洲地區奠定基礎。與此同時,日為政府強制實行日語教育,企圖從根本上抹除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
(二)通過控制教師達到其奴化教育的目的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因此日偽政府妄圖通過控制教師來達到其奴化教育的目的,為達到目的,日偽政府不擇手段,通過血腥暴力的手段都會教師實行控制,逼迫其屈從于殖民統治,日偽政府利用軍事監控、拘捕、暗殺等慘無人道的方式對東三省地區的人們實行外在控制,并進行文化侵略,這種文化侵略,對青少年兒童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日偽政府對東三省地區采取的措施體現出典型的殖民主義特征,而音樂作為思想與心靈的承載工具自然成為日偽政府禁錮人們思想的有力手段[2]。
二、偽滿洲政府時期控制音樂發展的表現形式
(一)音樂發展多樣性
偽滿洲政府時期日偽極力控制音樂的發展,但很多音樂題材在夾縫中生存,頑強殘存了下來,日偽政府對中國音樂采取抵制政策,但卻提倡京劇發展,歧視評劇的發展,因而導致評劇的發展較為艱難,而京劇得以穩定發展,盡管評劇的處境艱難,發展受到較大局限,在這種情況下,評劇憑借自身頑強實力在艱難的環境中贏得一絲發展的機會,編演了一批新戲并取得了藝術上的創新,加之東三省地區地大物博,資源遼闊,例如蒙古族的賽馬、漢族的秧歌、二人轉等較為典型的音樂文化,尤其是秧歌、二人轉,這些廣為流傳的民族音樂,深入人心,但是在淪陷時期,這些文化的發展較為遲緩,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下,人們找到了音樂新的發展方向,人們用更加隱晦的方式抒發對日偽政府的不滿,抒發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由于北方人民有厚重的文化底蘊,日偽政府在摧毀中國文化的同時,也帶來了西方文化,西方文化中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傳人中國,使得殖民時期的中國的音樂發展出現中西文化并存的局面,日偽政府為鞏固其統治,既需要曲藝、文藝團體等豐富文化建設,又要限制言論自由,由此體現出日偽政府統治的兩面性,因而使得殖民時期的中國音樂文化發展呈現出多樣性的發展特征[3]。
(二)扼殺民族音樂的發展
日本帝國主義將偽滿洲帝國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在武力鎮壓的同時套上殖民奴化的枷鎖,并建立完成的體系控制淪陷區的思想,為確保思想控制工作落實到位,將管理人員全部替換為日本人,以此控制傳播輿論,傳播殖民奴化思想的文藝音樂,并在此基礎上成立哈爾濱交響管弦樂協會,大肆傳播日滿音樂元素,切斷民族音樂傳播與發展的途徑,日偽政府希望通過這種方式達到麻痹人們精神世界的目的,更為可惡的是,日偽政府寫出了偽滿洲國國歌,踐踏東三省地區人們的心靈,并在歌同中極力渲染日本天皇統治的好處,妄圖奴化人們的精神世界,而日偽政府采取的這些措施,最終目的是為實現殖民統治,徹底壓抑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4]。
結語
綜上所述,音樂是人類抒發內心情感的重要表達方式,也是表達情緒與社會聯系的重要紐帶,而日偽政府正式利用音樂這一屬性,對東三省地區的人民進行奴化教育,壓制音樂文化的發展,并采取強制手段迫使人們屈從于殖民統治,這段屈辱的歷史不僅導致中國發展較為落后,而且導致音樂發展停滯不前。
參考文獻
[1]偽滿洲國時期音樂文化的發展[J]黑龍江學院學報,2019,(12):130-131.
[2]偽滿洲國時期音樂文化對中國發展的影響[J]藝術科技,2010,(10):106-107.
[3]陳思,偽滿洲國時期東三省地區音樂發展研究[J]藝術科技,2015,(07).
[4]楊家余,計國菊.試析偽滿學校教育制度及其特點[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8,(01):29-35.
作者簡介:趙丹丹(1982-),女,吉林長春人,研究生學歷,吉林藝術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