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潔萍,王海麗,王敏,白玉瑩,徐文娟,徐新房,魏鋒,李向日*
1.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學院/北京市中藥品質評價重點實驗室,北京 102488 2.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北京 100050
苦杏仁為薔薇科植物山杏PrunusarmeniacaL .var.ansuMaxim.、西伯利亞杏P.sibiricaL .、東北杏P.mandshurica(Maxim.) Koehne或杏P.armeniacaL .的干燥成熟種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漢代時出現燀制和炒制,而后逐漸出現了麩炒、藥汁制和童便制等[1],《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年版)(以下簡稱為《中國藥典》)中收載了苦杏仁、燀苦杏仁和炒苦杏仁[2]。
《中國藥典》是藥品研制、生產、經營、使用和監督管理等均應遵循的法定依據,它的不斷修訂和完善對保證飲片質量,確保臨床用藥安全有效有重要的意義。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中國藥典》中存在的不足之處也逐漸暴露。本課題組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苦杏仁的質量標準存在一些問題,雖然《中國藥典》(2015年版)第一增補本中已對苦杏仁的【鑒別】項進行了完善和規范,但仍存在標準不完善以及含量限度不符合炮制特點的問題。
本研究對苦杏仁及其炮制品的顯微鑒別、水分及含量測定進行研究,以期為苦杏仁的質量標準完善提供依據。
高效液相色譜儀(Waters1525系統、Waters2487紫外檢測器、Empower色譜工作站,美國Waters公司);萬分之一及十萬分之一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有限公司);FW100 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DHG-9070A型,常州諾基儀器有限公司);超聲波清洗器(SB25-12DTDN型,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苦杏仁苷對照品 (成都克洛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CHB171011,純度≥98%);純凈水(娃哈哈);乙腈、磷酸(色譜純,美國Fisher公司);甲醇、甲苯、氫氧化鉀(分析純,北京化工廠)。
苦杏仁、燀苦杏仁、炒苦杏仁從市場各收集20批,產地分布于河北、山東等地,編號SKR01~SKR20的樣品為苦杏仁,編號DKXR01~DKXR20的樣品為燀苦杏仁,編號CKXR01~CKXR20的樣品為炒苦杏仁,經北京中醫藥大學李向日教授鑒定為正品,樣品信息見表1。

表1 苦杏仁、燀苦杏仁、炒苦杏仁樣品信息

續表1
取苦杏仁樣品于試管中,加入5%的氫氧化鉀溶液適量,加熱至用玻璃棒擠壓種皮離散為止,傾去堿液,加水洗滌后,取出至載玻片上,解剖針剝開種皮,并除去內種皮,取外種皮,以稀甘油裝片觀察,實驗結果見圖1。

注:A.類圓形;B.多邊形。圖1 苦杏仁(KXR05)外種皮細胞
2.2.1水分測定方法的考察 為了確定揮發油性成分對水分測定是否有影響,本研究以炒苦杏仁為例,比較烘干法和甲苯法2種方法測定的水分結果,見表2。

表2 苦杏仁飲片烘干法與甲苯法水分測定結果 %
通過比較15批炒苦杏仁烘干法和甲苯法的水分測定結果,SAS進行數據分析,結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苦杏仁中的揮發性成分對水分的測定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應采用甲苯法測定炒苦杏仁的水分,而炒苦杏仁是在燀苦杏仁的基礎上進行炒的操作,揮發性成分損失最多,因此苦杏仁和燀苦杏仁也應采用甲苯法進行水分測定。
2.2.2水分測定 采用甲苯法分別對20批苦杏仁、燀苦杏仁和炒苦杏仁樣品進行水分測定,測定結果見表3。

表3 苦杏仁飲片的水分 %
采用《中國藥典》2015年版中苦杏仁【含量測定】項下方法進行測定,各樣品HPLC圖見圖2,測定結果見表4。

注:A. 苦杏仁苷;B. 苦杏仁;C. 燀苦杏仁;D. 炒苦杏仁。圖2 苦杏仁各飲片的HPLC圖

表4 苦杏仁各飲片中苦杏仁苷的質量分數%
苦杏仁為止咳平喘的常用藥,市場廣泛流通,臨床應用廣,合理完善的質量標準對保證飲片的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藥典》2015年版中對于苦杏仁種皮外表皮細胞的表述為:種皮外表皮細胞淺橙黃色至棕黃色,常與種皮石細胞相連,類圓形,壁常皺縮。但市場反應苦杏仁的外種皮細胞除了類圓形的細胞外,還存在多邊形的細胞。因此,對于苦杏仁外種皮細胞的形狀需要進一步驗證,以對苦杏仁的【鑒別】項進行完善。
采用水合氯醛裝片,顯微鏡下觀察苦杏仁外種皮,發現細胞重疊嚴重,分界不清晰。為清晰地觀察到苦杏仁外種皮細胞的形狀,本研究采用氫氧化鉀解離組織裝片法對苦杏仁樣品進行顯微觀察。經解離剝去內種皮稀甘油裝片后,顯微鏡下能清晰地觀察到淺橙黃色、棕黃色的外種皮細胞,與石細胞相連,呈類圓形或多邊形,細胞壁皺縮。因此,苦杏仁【鑒別】項對于苦杏仁外種皮細胞的表述需要進一步的完善,建議修改為:種皮外表皮細胞淺橙黃色至棕黃色,常與種皮石細胞相連,類圓形或多邊形,壁常皺縮。
苦杏仁為種子類藥材,富含較多的油脂,易走油變質,水分的限定對保證苦杏仁飲片的質量有重要意義。《中國藥典》2015年版中苦杏仁【檢查】項下缺少對水分限制,對保障苦杏仁的質量存在一定問題,因此需要對“水分”項進行補充。烘干法是測定藥材及飲片水分最常用的方法,適用于不含揮發性藥材的水分測定,對于含揮發性成分的藥材,常用甲苯法測定。研究發現,苦杏仁中含有揮發性成分,超聲處理提取苦杏仁揮發油,收率最高可達4.62%[3];微波照射-同時蒸餾萃取法提取苦杏仁揮發油,測得質量分數為4.5%,水蒸氣蒸餾法測得揮發油的質量分數為1.15%[4]。因此揮發性成分的存在是否會對烘干法測定水分的結果產生影響需要進一步研究,本研究比較了烘干法和甲苯法測定水分,SAS對測定結果進行分析,結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揮發性成分對水分的測定有一定影響,因此宜采用甲苯法進行水分測定。
通過對市售苦杏仁及其飲片的水分測定,苦杏仁的平均水分為3.6%,最高含水量為4.1%;燀苦杏仁的平均水分為3.5%,最高含水量為4.7%;炒苦杏仁的平均水分為3.2%,最高含水量為4.5%。參考《中國藥典》2015年版項下籽仁類藥材的水分限度標準,其中酸棗仁、核桃仁項下水分測定方法為《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832第二法,限度分別為9.0%、7.0%,考慮到我國南北地域的差異,以及四季濕度的不同,因此建議將水分限度定為:苦杏仁不得超過7.0%(通則0832第四法)、燀苦杏仁不得超過7.0%(通則0832第四法)、炒苦杏仁不得超過6.0%(通則0832第四法)。
苦杏仁的主要活性成分為苦杏仁苷,課題組前期研究發現,炒制可以促進L-苦杏仁苷向D-苦杏仁苷(以下簡稱“苦杏仁苷”)的轉化,使苦杏仁苷含量顯著增加[5]。而《中國藥典》2015年版中對于苦杏仁的含量限度要求為:燀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不得少于2.4%,炒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的含量不得少于2.1%[2]。炒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限度反而低于燀品,不符合炒苦杏仁的炮制原理。因此,炒苦杏仁的質量標準有待于規范。
所測20批市售燀苦杏仁樣品中苦杏仁苷的平均質量分數為3.0%,炒苦杏仁的平均質量分數為3.4%,炒苦杏仁中苦杏仁苷較燀苦杏仁而言,平均含量較高。考慮到生產的實際情況,建議將炒苦杏仁的限度標準提高到與燀苦杏仁的一致,即炒苦杏仁中含苦杏仁苷(C20H27NO11)不得少于2.4%。
在對市售樣品進行含量測定的過程中,發現有1批生苦杏仁和5批燀苦杏仁的苦杏仁苷含量不符合限度要求,生品不合格原因是樣品中可見變質的種子和不成熟的果實;燀苦杏仁在于其燀制時間過長,苦杏仁苷溶解在水中,造成苦杏仁苷的流失,使其含量不達標。另外有1批炒苦杏仁樣品的苦杏仁苷含量不符合新擬定的炒苦杏仁的苦杏仁苷含量限度標準,該批樣品顏色較深、焦斑較多,分析其原因為炮制程度較深,造成成分分解,使得飲片質量下降。飲片的外觀性狀與其內在質量有一定關系,隨著炮制程度的加深,飲片的外觀性狀發生了變化,其內在成分的含量也隨之變化[6]。
本研究通過對苦杏仁及其飲片的顯微鑒別、水分項以及苦杏仁苷含量的研究,分別對《中國藥典》2015年版苦杏仁及其飲片的【鑒別】、【檢查】和【含量測定】項的質量標準進行完善,為保證苦杏仁藥材及其飲片的質量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