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軒 王濤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以及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的發展與研究進入了新的階段。音樂課堂教學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三大音樂教育體系即達爾克羅茲、奧爾夫、柯達伊,這三大體系更注重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更注重學生全面個性的發展,不斷獲得國家教育部和國內音樂教育界師生的充分認可和推崇。
一、音樂學科教育發展歷程
(1)萌芽階段:
我國音樂教育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在氏族。清末時期,沈心工、李叔同從日本帶回的學校音樂教育推動了“學堂樂歌”的發展,1901年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小學開設了我國最早的音樂課程;1907年規定了學堂開設音樂課,音樂課正式進入學堂中;1909年音樂課在全國中小學正式設立,被列為隨意科目。民國時期,蔡元培提出美育思想指出音樂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1912年音樂課為唱歌課;1913年音樂課加入樂器學習;五四運動時期;1923年音樂課被列為中小學的必修課程。新中國成立時期,1952年確立了美育在音樂教育中發展的地位,“文革”期間音樂教育受到嚴重破壞,音樂教育的發展出現了斷層。
(2)形成發展: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教育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重視,音樂教育也隨著開始恢復重建,音樂教育開始漸漸復蘇。1986 年國務院在國家第七個五年計劃有關文件中規定美育是學校全面發展方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80 年代后奧爾夫、柯達依、達爾克羅斯、美國綜合音樂、鈴木教學法等陸續被介紹到我國
二、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教育理念
1.教育宗旨: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教育宗旨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樂為本。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教育并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比笠魳方逃w系所提倡的思想是“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中國人”,它不同于專業化的音樂教育,專業化的音樂教育培養對象是未來從事音樂的專業人員,而大眾化的音樂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學生。
2.教育目標: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教育目標是以掌握音樂情感為主,而不是以掌握音樂理論為主。由于因為音樂本身是一門聆聽的藝術,人的耳朵是第一感官,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尤其重要。
3.教學方法: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教學方法是以實現音樂情感體驗為主,而不是以學會音樂形式為主。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藝術,它所包含的音樂感知、音樂表現、音樂鑒賞、音樂創造等等,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課堂中,綜合考慮以音樂情感體驗為主,結合正確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將音樂基礎知識一定程度的形象化,融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展開教學。
三、三大音樂教學法
1.達爾克羅茲音樂教育體系
達爾克羅茲:瑞士音樂教育家。首創“體態律動”。教學思想:1.認為音樂教育是審美的教育,在教學中通過兒童在音樂活動中不斷獲得積極體驗的過程來達到目的。2.認為學習音樂中,要注重身體大肌肉的運動反應,而這種身體的反應又必須與個人內心對音樂的反應緊密聯系,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拓展學生內在的音樂感覺,培養學生的聽覺能力。發展學生的音樂節奏感。3.強調音樂中對學生即興反應訓練及視唱練耳的教學。教學方法:1.體態律動教學方法、2.游戲教學法、3.創作教學法、4.視唱練耳
2.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
奧爾夫:德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教學思想:元素性音樂教育思想。元素性思想來自于奧爾夫在《學校音樂教材》一書中,我所有的觀念,關于一種元素性的音樂教學觀念。原始的音樂又是什么呢?原始的音樂絕不只是單獨的音樂形式,它是一種人們必須參與的音樂,即人不僅僅是音樂的欣賞者,而應該是音樂的實踐者,實施者。從兒童出發,讓兒童親自動手去奏樂去創造。奧爾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根據兒童身心特點出發,充分領悟兒童的認知特點來進行音樂教學。在方法上,通過生動、愉悅的游戲和對音響、語言的感受來學習音樂,體會音樂。通過實踐,主動學習音樂。奧爾夫強調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人們更多的以實踐活動的方式來獲得,而不是僅僅作為一名聽眾。在課堂上,通過演奏簡單易學的奧爾夫樂器(音條樂器、節奏樂器、聲勢樂器)使受教育者都能親身實踐音樂,主動參與音樂活動中去。在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讓受教育者能從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轉化為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狀態。教學方法:1.節奏朗讀教學法、2.律動教學法、3.聲勢教學法、4.器樂表演教學法、5.創作教學法
3.柯達伊音樂教育體系
柯達伊: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民族音樂家和音樂教育家。教學思想:1.認為音樂和人的生命本體有著密切的聯系,人的生命中不能沒有音樂,音樂是人的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音樂不能成為少數人的獨有財產,音樂應該屬于每一個人。3.音樂教育從早期開始。4.音樂教育與民族精神的培養。柯達伊認為學校音樂教育首先要牢固的建立在民間音樂基礎之上。教學方法:1.首調唱名體系、2.節奏讀譜法、3.柯爾文手勢、4.字母記譜法
四、國內音樂教育方法及體系
1.小學音樂課堂現狀:從《音樂課程標準》2001版,到《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從過去一直無專門機構和無專人管理的音樂教育狀態到現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建立起中小學音樂教育管理咨詢,從單一的音樂知識傳授到現在綜合音樂課程以及引進借鑒國外優秀音樂教學法,中國的音樂教育改革都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隨著第一屆中國奧爾夫教育大會的召開,小學音樂教育迎來了一場本土化原本性藝術教育大討論,一次藝術教育音樂教育變革的發聲,我國小學音樂教育開始從復蘇階段走向穩健發展的道路。
2.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中國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是在引進國際三大音樂教育體系的過程中,結合中國音樂文化和教育國情產生的新體系。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有以下基本特點:讓音樂屬于每一個人的教育理念。“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這項理念需要學生能發現和體會音樂自身的美好,從而在這中美好中傳達自己內心的情感。以學生掌握系統的感性音樂經驗為基本教學目標?!耙砸魳穼徝罏楹诵模耘d趣愛好為動力”。學生在音樂活動中獲得音樂感覺,進而產生音樂體驗。將音樂實踐活動作為重要教學途徑。“注重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音樂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音樂實踐的過程中,學生能更加具體的了解音樂知識技能,掌握音樂演奏演唱方式,學會主動實踐,樂于創造。
作者簡介:陳浩軒(1996-)男,漢族,福建人,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音樂教育。
王濤(1973-)男,漢族,陜西人,碩士,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本科教學部主任,聲樂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