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曉蕓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雙語實驗學校 江蘇 泗陽 223700)
敘事性作品主要是通過事件的敘述,或者具體環境的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在閱讀學習的時候要求,把握角色關系,清楚故事情節,精準情感線索。而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可以有效提取文本主要內容運用線條、箭頭進行結構化分析,可以有效將敘事性文本中的關系、情感線索進行精準表達,是激發思維,提高閱讀質量的有效學習方法。為此,本文以思維導圖為教學輔助,對語文敘事性文本閱讀學習進行了策略探究分析。
在敘事性文本閱讀學習之中,借助思維導圖分析文本關系,旨在提高學生對人物形象的認識,理性人物關系。通過關鍵詞、箭頭等各個元素之間的連接和構建,探尋出人物思想和文本情感表達。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理解人物、角色、核心思想之間關系,在思維導圖搭建中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草船借箭》語文內容時,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進行的改編,課文借諸葛亮、周瑜斗智的過程,將諸葛亮和周瑜等人物形象進行了充分的表達,那么,為提高學生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在教學的時候可以運用思維導圖進行文本關系分析,如:

借助思維導圖,在事情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分析中,構建核心關鍵詞,對文本核心人物形象進行充分了解,感悟人性的特點。這樣既可以訓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又可以鍛煉閱讀思維能力,在思維導圖輔助下進行閱讀學習計劃設計,做到精準、有效。
對于小學語文敘事性文本教學而言,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可以運用自己的話將文章內容進行科學表達,是敘事性文本閱讀學習的基礎所在,也是學生閱讀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但是由于傳統教學中,單一講授法的運用導致學生在閱讀學習的時候,出現了厭學的情緒,甚至部分學生認為只要會做題就可以,對文章情節的理解知之甚少,長此以往也就出現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為此,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文本情境塑造,在思維導圖中抓住文章脈絡,進行情節演繹。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語文內容時,課文記敘了抗日戰爭時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兒童雨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爭的故事,為提高學生對文章脈絡的把握,可以以小英雄雨來為核心,以雨來簡介——掩護交通員——成功脫險為一級核心內容,以游泳本領高——上夜校讀書——掩護李大叔——勇斗鬼子——寧死不屈——機智逃生為二級核心內容,以望著媽媽笑——愛自己的祖國——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沒看見——有志不在年高——雨來沒有死為三級核心內容,展開思維導圖設計,在導圖中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情境,讓學生通過導圖設計,對文章各部分情節的描寫進行語言表達,可以以讀后感或者故事編寫等方法緊抓文章脈絡進行情感表達。在思維導圖輔助下,提高學生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抓住關鍵字詞進行概括分析。最終提高學生的敘事性文本閱讀學習能力,培養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等核心素養。
在敘事性文本閱讀學習中,要想提高閱讀學習理解能力,文本線路的探尋是學習的有效途徑。為此,在閱讀學習的時候,可以利用線條和關鍵詞,通過思維導圖將文章內容進行串聯,在反應事物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中,凝練線索,鍛煉思維能力。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語文內容時,文章描寫了一幅東北小興安嶺四季美景的畫卷,展示了我國自然風光,在閱讀理解文本內容的時候,為感受作者寫作表達方法,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繪制文本線索,如春天(景“樹木、小鹿”)——夏天(景“樹木、野花”)——秋天(景“樹木、木耳”)——冬天(景“樹、紫貂動物”)的形式展開導圖設計,在思維導圖中讓學生認識文本是以一年四季的時間為線索、以四季美景為載體進行的敘事描寫,在精準文本線路的過程中,培養思維能力,讓學生依據各個時間節點和美景的進行事件分析、總結,最后利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小興安嶺不同季節的特點是什么?由小興安嶺,聯想自己家鄉的四季美景進行寫作分析,在讀寫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自己設計思維導圖,提高實踐應用能力和閱讀分析能力,在繪制文本線路的過程中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敘事性文本教學中的應用,不僅激活了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還有效提高了學習興趣,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為此,教師一定要科學運用思維導圖,以圖來分析本文關系、塑造文本情境、繪制文本路線,通過線條、箭頭和核心關鍵詞的引導,鍛煉閱讀思維,提高閱讀學習理解能力,讓閱讀教學結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