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強桂 王鋒
(1 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院耳鼻喉科 重慶 405400)
(2 重慶市開州區人民醫院 重慶 405400)
過敏性鼻炎又稱為變應性鼻炎,屬于慢性鼻黏膜變態反應疾病,人群中約15%患病,且易反復發作。當前臨床中并無特效藥物,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因此,此次研究中我院選取2019 年6—12 月我院收治的過敏性鼻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6 月—2019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過敏性鼻炎患者80 例,時間分成對照組(40 例)和實驗組(40 例)。其中實驗組男24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41.83±6.17)歲。對照組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42.07±6.25)歲。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性別、年齡等無顯著差異,具有臨床可比性(P>0.05)。
對照組患者僅采用糠酸莫米松噴霧劑,具體為:1 撳/鼻孔,2 次/d,連用4 周。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加用通竅鼻炎顆粒治療,具體為:1 袋/次,3 次/d,連用4 周[2]。
①臨床癥狀評分:若患者一次連續打噴嚏3 ~5 個,每日擦鼻次數≤5 次,偶有鼻癢癥狀,有意識吸氣時有鼻塞則判定為1 分;若一次連續打噴嚏6 ~10 次,每日擦鼻次數6~9 次,有鼻癢癥狀但可忍受,間歇性有鼻塞則判為2 分;若患者連續噴嚏>10 次,每日擦鼻次數>9 次,鼻癢癥狀難以忍受,全天張口呼吸則判為3 分。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癥狀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實驗組癥狀評分為(1.33±0.35)分,優于對照組的(1.89±0.5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評分的比較(±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40 2.37±0.69 1.33±0.35對照組 40 2.41±0.72 1.89±0.53 t-0.253 -5.576 P 0.4002 0.000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不斷改變,過敏性鼻炎已成為臨床中常見疾病。若患者接觸到變應原可發生I 型變態反應從而出現打噴嚏、流體、鼻癢、鼻塞等癥狀,嚴重者可使患者喪失勞動力,臨床治療中藥物治療是其主要的治療方式[3]。
在當前的臨床治療過程中多使用局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治療,其作用機制為抑制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的產生,達到緩解局部水腫的效果,但在遲發性的炎癥反應中療效并不顯著[4]。近年來,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被廣泛應用于過敏性鼻炎的治療中。作為第三代鼻用類固醇激素,具有抗炎效果佳、親和力優等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當中,可有效縮短患者臨床癥狀的改善時間。但在治療的過程中發現,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不但需要長期使用,停藥后復發的幾率也居高不下。過敏性鼻炎在祖國醫學中被歸為“鼻鼽”范疇,此次研究所采用的通竅鼻炎顆粒中辛夷、白芷、防風、蒼耳子、薄荷具有化瘀止痛、通竅清熱的功效,白術、黃芪則可補肺氣、益脾氣,通過藥物的聯合使用達到清熱通竅的作用[5]。在此次的研究中發現,治療后實驗組癥狀評分為(1.33±0.35)分,顯著優于對照組的(1.89±0.53)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經過研究可以發現,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聯合通竅鼻炎顆粒可明顯改善過敏性鼻炎患者的臨床癥狀,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