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昊 程巍 謝軒 盧祖誼 黃雪
(東莞市虎門醫院 廣東 東莞 523000)
危重癥病人顧名思義,病情較為危機,情況較為惡劣,同樣治療過程也較為復雜。護理稍有不注意就易發生并發癥、感染等危機出現,故而臨床中關于為重病人的護理有特別高的要求,因此為確保危重癥病人的護理質量[1-2],本次探究選取了2017年4 月—2019 年7 月在我院收治的96 例危重癥病人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實時護理質控在危重癥病人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取96 例危重癥病人為研究對象,均在我院收治,時間2017 年4 月—2019 年7 月,將患者采取單雙數字方式分為兩組,每組48 例,單數為實驗組、雙數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性26 例、女性22 例,最大年齡為81 歲,最小年齡為38 歲,平均年齡在(59.4±9.1)歲,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8 例、呼吸衰竭14 例、腦血管意外傷8 例,其余危重癥類型8 例;實驗組中男性27 例、女性21 例,最大年齡為82 歲,最小年齡為39 歲,平均年齡在(60.5±9.6)歲,疾病類型:顱腦外傷19 例、呼吸衰竭12 例、腦血管意外傷10 例,其余危重癥類型7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病人實施常規護理方式,即遵照醫囑治療,至少每小時巡房一次,對患者心率、血壓等各項生命指標按規范進行監測。
實驗組病人在常規護理方式基礎之上給與實時護理質控,內容如下;
(1)組建管理小組:成立管理小組,成員包含:主任、護士長、護士、危重癥護理專家等,接近30 余人,成員之間責任到人,保證高度責任心,較強專業技能,并會應用追蹤方式對危重癥病人進行實時控制。
(2)操作明細:首先護理人員要對危重癥病人病況進行全面了解,再由護理專家進行討論,制定護理計劃,實施人員按照護理要點,對其實施護理措施。其次,在制定計劃與措施的過程中,遵循患者與家屬需求,根據提出的反饋,及時對護理措施、計劃進行調整。最后,護理過程中,每周集中總結出現的護理問題,每月在集體進行一次討論會,對于疑難、常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及時找出解決方式,及時對護理計劃進行調整,為病人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
(3)質量監督、考核:實施獎罰政策,因危重癥病人的特殊性,護理人員專業技能更為嚴格,為更好提高護理質量,相關管理人員可對護士實施政策,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記錄、護理技巧、不良事件上報、發生等方面進行全面監督,將出現問題作為下次觀察重點,由管理人員監督質量改進。此外,組織護理人員、管理者進行定期培訓,對出現的新型護理內容、技巧、病癥等學習,提高護理專業度。
護理質控評分:觀察記錄兩組病人護理質控評分并進行對比,護理質控包含: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記錄、健康教育、病情監督,每項0 ~100 分,分數越高質控質量越佳。
護患糾紛、并發癥、滿意率:觀察記錄兩組病人護患糾紛、并發癥發生率與護理滿意率并進行對比。
轉普通:觀察記錄兩組病人平均轉普通病房時間并進行對比。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護理質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病人護理質控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病人護理質控評分(±s,分)
組別 n 基礎護理 專科護理 護理記錄 健康教育 病情監督實驗組 48 89.17±7.8 88.54±9.1 89.1±7.9 88.7±8.1 90.7±7.2對照組 48 64.85±9.8 67.15±10.7 69.1±9.8 68.6+±10.8 72.1±10.8 t 13.452 10.550 11.008 10.15 9.928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P
實驗組護患糾紛、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對照組護理滿意率低于實驗組,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病人護患糾紛、并發癥發生率與護理滿意率[n(%)]
實驗組轉入普通病房時間(7.18±1.07)d、對照組轉入普通病房時間(13.71±1.58)d,實驗組轉入普通病房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醫院中的危重癥病人而言,醫院傳統護理模式較為統一,缺乏一定針對性,危重癥病人有些屬于病癥較為突然、病況較為嚴重,加之病癥類型的不同,故而醫院傳統護理存在一定劣勢[3]。危重癥病人需較高臨床護理要求,在這其中,巧妙應用實時護理質控,是通過新穎的管理手段,依據患者病癥類型的不同、病況的不同等各個方面,制定相應護理措施與計劃。并在實施護理計劃的同時,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將護理計劃細分,通過管理將護理質量提高。同時,再此過程中,護理人員定時進行培訓,確保自身專業能力的提高。此外,組建的護理人員中,都具有較高責任心,對患者病情全面了解掌握,并對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存在一定預判能力,一旦出現病情惡化,立即采取措施進行治療,幫助患者縮短在危重癥病房的時間,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4-5]。
在本次探究的數據結果中,給與實時護理質控的實驗組,實驗組護理質控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質控評分分別存在五個方面,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護理記錄、健康教育、病情監督中,通過這五項評分對比,由此可知,在實時護理質控的指導下,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同時,通過實時護理質控的監督、護理計劃的實施,實驗組護患糾紛、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對照組護理滿意率低于實驗組,差異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通過實時護理質控有效確保了患者病情穩定,獲取患者更多信任與認可。最后,實驗組轉入普通病房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通過質控措施促進護理質量提升的同時,也幫助加快了患者病情的穩定和恢復。
綜合以上分析,在危重癥病人護理管理中應用實時護理質控,可有效提高護理質控質量,降低護患糾紛、并發癥發生率,同時獲取病人更多信任、認可,縮短轉入普通病房時間,在護理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