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燕學 吳文斌 陳錫陽 吳有林 趙洪
(崇州市人民醫院 四川 崇州 611230)
腦梗死是一種較為危急的疾病,其是由各種原因所導致的腦部供血障礙,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神經功能缺損的一種綜合征[1]。其發病較急,在發病后需要接受相關治療以改善生命體征,未及時治療還可能導致患者的病情持續惡化,導致死亡。靜脈溶栓是臨床治療中的常用方案,不過由于流程管理中的諸多缺陷使得其臨床效果較差[2]。本文就縣級醫院靜脈溶栓患者中所常見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相關對策。
回顧性選取我院在2012 年1 月—2016 年12 月收治的60例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作為常規組,并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收治30 例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作為管理組。常規組中男性患者39 例、女性患者21 例;管理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常規組使用常規靜脈溶栓管理;管理組采用以流程管理理論為指導的管理方法。以“縮短 DNT”為目標,運用各種流程技術手段,通過建立流暢的服務鏈,對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流程加以優化改善。
具體步驟如下:(1)通過實地調查或資料追蹤分析,了解醫院目前病人的診療流程,并繪制成流程圖;(2)確定流程優化目標,主要包括:縮短服務流程循環周期,縮短病人等待時間,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患者滿意度,提升醫院的經濟效益等,并給予量化;(3)對目前運作的流程進行分析,找出流程的“瓶頸”,按照輕重緩急原則進行排序;(4)確定解決方法,建立新的流程并繪制成新的診療流程圖;(5)實施并評價新的流程。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1 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對比分析(±s,min)
DNT:從就診到開始溶栓時間。
表2 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NIHSS 評分、住院費用、住院時間對比(±s)
組別 n NIHSS 評分(分) 住院費用(萬元) 住院時間(d)治療前 治療后管理組 30 10.6±2.7 2.7±0.4 0.73±0.21 12.6±2.7常規組 60 10.2±2.6 5.1±0.7 0.88±0.17 18.1±3.3 P>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分析[n(%)]
腦梗死靜脈溶栓患者的治療流程中不能及時治療仍是影響臨床療效的重點問題[3]。結果分析顯示,在入院后到接受溶栓治療患者的時間較長,在可同時接受治療的節點上不能充分利用治療時間,繼而影響患者的臨床效果。應當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了解相關工作,在可同時進行時應充分利用時間,以最大限度縮短DNT 時間。在管理前患者的NIHSS 評分在治療后的改善效果往往不明顯,其顯示出臨床效果仍需要進行改進,N I H S S 評分的較低顯示出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仍較為嚴重。在治療中應該對溶栓方案作出調整,并嚴格參考患者的實時病況對治療方案作出靈活改變,以確保溶栓及其他治療方案最適宜于患者。改善方案前的治療費用及治療時間較差,這不僅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有著更大的影響,也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在臨床治療中應當采用更適宜患者的治療方案,在不影響臨床效果的前提下使用有更為經濟的治療方案,并對患者進行鼓勵,以更好改善患者的臨床效果。在管理改善前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高達16.7%。在治療中應當對患者進行密切患者,并告知陪床家屬的密切關注,在患者及家屬休息時,應當對其體征數據更應該加強監護,在發生意外后爭取可以第一時間進行干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