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 廖春燕
(新疆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中西醫結合呼吸內科學在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中是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必修課之一,也是醫學中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聯系紐帶。在臨床實踐之前每位醫學生均需要通過實習期考察,鍛煉自身能力,而在此階段教學方式的選擇對于醫學生而言尤為關鍵。有研究發現,PBL 結合CBS 教學法在臨床帶教效果上尤為明顯[1]。鑒于此,本次研究對中西醫結合教學采用PBL 結合CBS 教學法展開相應的探討,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來自我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中西醫結合呼吸內科臨床實習的40 名學生,按隨機抽樣法劃分為對照組20 名和觀察組20 名。對照組中男12 名,女8 名,年齡22 ~25 歲,平均年齡(23.04±1.11)歲。觀察組中男13 名,女7 名,年齡23 ~25 歲,平均年齡(22.89±1.09)歲。兩組學生對比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應用階段教學法:按現階段科內實習所應用的教學方法,上級醫師在日常查房時需叮囑學生跟上節奏,將日常查房時需注意的事項為學生講解,同時開展理論講座,包括4 次教學查房與專題小講座,讓學生自主學習。
觀察組應用PBL 結合CBS 教學法:(1)示教病例選擇:按照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選取呼吸內科中多發且常見疾病的病例,如支氣管哮喘、肺炎等;(2)提出與設計問題:按教學大綱的實際要求,結合相應的病種,要求學生掌握知識點,并設計由淺到深的針對性問題,逐漸引入實際病例,主動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與解決問題;(3)問題探討及開展教學實踐:指導學生對示教病例進行問診、檢查等,及時糾正體格檢查的錯誤手法,結合病例的病情情況,對化驗結果與影像學結果進行解讀,使引導學生鑒別疾病,并制定明確的治療方案;(4)討論針對性問題:以2 人為小組,開展針對性問題討論,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需在此過程中發揮引導與啟發作用,并根據學生進度控制問題討論節奏及范圍,做好每組學生的關系調節,同時引導學生對目前的診療方案發出質疑與討論,發散學生思維;(5)教師歸納與總結:點評學生的診療方案,將重點、難點進行總結歸納,明確學生的不足之處,結合臨床實踐上開展專題講座。
在兩組學生實習期結束后共同進行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操作的考核,均為百分制,由相同的帶教老師進行打分。同時采用問卷調查表評估教學滿意度,其中包括非常滿意(>80 分)、一般滿意(60 ~80 分)及不滿意(<60 分)。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理論知識、專業技術操作成績均比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操作考核成績對比(±s,分)

表1 兩組學生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術操作考核成績對比(±s,分)
組別 例數 理論知識 專業技術操作觀察組 20 85.64±2.42 81.74±2.76對照組 20 63.14±3.45 62.67±3.05 t-13.057 15.465 P-0.000 0.000
觀察組教學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滿意度對比[n(%)]
臨床實習是醫學教育中的關鍵部分,也是醫學生從學校面臨社會臨床工作的第一步,作為能夠培養醫學生教學轉變與實踐操作的關鍵期,在帶教工作中需要幫助學生成為獨當一面的臨床醫生[2]。中西醫結合呼吸內科涉及面較廣,且專業性極強,常會接受大量危急重癥患者,因此需要為實習醫學生提供更系統且使用的教學方案。
PBL 作為臨床帶教常用教學方法,主要圍繞著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通過整合多種學習途徑,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在教學中醫病例為點展開討論式教學[3]。CBS 是在PBL 基礎上結合醫學具體課程內容而形成的一種教學方法,主要強調實踐能力鍛煉與掌握新知識等形式[4-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臨床知識掌握及教學滿意度均比對照組更佳,綜上,PBL 結合CBS 教學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習興趣及獨立思考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及效果。
綜上所述,針對中西醫結合呼吸內科教學中開展PBL 結合CBS 教學法具有顯著效果,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