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青海省為例,介紹了草原鼠害的危害及防治現狀,并提出了對應的鼠害防治對策,旨在遏制當地鼠害問題的惡化,促進草原生態的恢復。
關鍵詞:草原;鼠害;危害;防治;青海省
中圖分類號:S443 ? ? ? ?文獻標識碼:B ? ? ? ?文章編號:1007-273X(2020)08-0039-02
青海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區域內分布有廣袤的草原,給青海省的農牧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草原的管理維護過程中,鼠害不僅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更重要的是會導致草原退化,對我國防沙固沙、綠化環保事業極為不利。目前,青海省部分地區著力進行草原鼠害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依然要優化治理技術策略,進一步做好鼠害治理工作。
1 ?草原鼠害的主要危害
1.1 ?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
老鼠具有繁殖能力強、破壞力大的特點,尤其是在農業種植產業中,老鼠的活動將會直接破壞農作物,導致農作物生長發育受到影響。以青海省重要經濟作物——西瓜產業為例,鼠害的存在,不僅會影響西瓜幼苗的發育,還會在坐果之后對果實造成直接損傷。
1.2 ?影響畜牧業
青海省牧區是我國四大牧區之一,而畜牧業是該省支柱產業之一。鼠害不僅導致天然草場被破壞,更重要的是老鼠對草原的破壞是徹底的,嚴重時會導致一個區域草原多年內持續退化,影響畜牧業的發展。治理鼠害對維持畜牧業健康發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1]。
1.3 ?影響環保事業
草原鼠害會導致草原直接遭到破壞,影響區域內的草場覆蓋率,導致區域內草原大面積退化,逐漸出現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的現象。就青海省而言,如果大片草原得不到保護,將會直接導致我國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現象進一步惡化,最終影響全國的氣候及環境保護事業。
1.4 ?影響人們生活健康
老鼠活動導致人們的生活環境變差,影響人們的生活舒適度。更嚴重的是,老鼠會攜帶大量病菌,人們生活的環境中可能遭遇這些病菌的侵害,危及人們的健康。
2 ?現狀
2.1 ?危害現狀
2010—2016年青海省草原鼠害年均危害面積約為793.32萬hm2,其中達到嚴重危害標準的草原鼠害年均面積為509.30萬hm2。青海省主要的害鼠包括高原鼢鼠、高原鼠兔、高原田鼠等,在全省六州一地一市等多個縣城都有鼠害存在,尤其是三江源地區危害十分嚴重。在青海省玉樹州,高原鼠兔、高原鼢鼠、高原田鼠的危害面積占比分別為69.3%、28.9和1.1%。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理,青海省鼠害危害面積約為703.21 hm2,嚴重危害面積約為390.32 hm2(截至2019年)。
2.2 ?防治現狀
“十二五”期間,青海省各級政府對鼠害防治工作十分重視,開展了一系列的鼠害防治工作。2010—2018年間,青海省防治草原鼠害總面積超過了1 903 hm2,每年平均防效達到了95.6%。在鼠害防治工作中,常規資金防治草原鼠害的面積約為803.1 hm2,而鼠害較為嚴重的三江源地區,同一期生態保護工程,有效防治鼠害超過931.25 hm2。青海湖流域的鼠害治理面積差超過了139.1 hm2,周邊地區的治理面積也達到了56.13 hm2。
總體來講,青海省在鼠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表現為鼠害勢頭得到了遏制,產生的危害程度也在逐步下降。玉樹州經過多年的治理,草原生產力得到了恢復,之前退化的草原正逐步恢復生長,尤其是可食牧草的比重和種類都大幅度增加,草地生態正在恢復[2]。2018年底,玉樹州防區草原植被覆蓋率提高了9%~15%,牧草產量提高了8%~23%,其中優質牧草面積提高了39.1%。
但由于受到傳統思維以及技術水平的限制,一些地區采取的方法產生的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更為重要的是,一些地區的防治策略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對草原、生態本身造成了不利影響。如很多地區防治鼠害采用的是化學藥物毒害的方式,這些藥物對土壤、植被都會產生不利影響,甚至危害人們的生命健康。青海省草原鼠害危害的防治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研究和實踐,采取更有效、更符合環保理念的策略。
3 ?青海省草原鼠害防治對策
3.1 ?技術方面
3.1.1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是研究青海省主要害鼠的生活習性,對草原區域內的鼠洞以及老鼠活動軌跡進行研究。通過灌注、封堵鼠洞、清理灌木雜草的方式破壞老鼠生長繁衍以及活動環境,可有效減少鼠害。同時選用鼠類不喜歡的牧草品種大面積種植,避免草原遭到害鼠的侵害。還可在草原相關區域拉設鐵絲網,限制鼠類活動區域,延緩鼠害擴大趨勢。面積比較小的地方可以使用粘鼠板。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還有一些現代化技術可以應用于鼠害防治中,比如可以利用聲波發射設備,對草原區域內發射聲波,這些聲波不會對人類造成影響,但是會影響害鼠的聽覺,導致害鼠無法在該區域正常生存。
3.1.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培育和放養害鼠天敵,利用自然生物鏈對害鼠進行殺滅,或限制鼠害的擴張。比如,在青海省玉樹州,按照一定的時間將鼠的天敵(蛇、鷹等動物)放養在草原中,可有效治理鼠害。但培育和放養天敵時要考慮這些動物的活動是否會對草原本身造成不利影響,同時還要考慮放養量和鼠害遏制量的比例,從有效性、防治效率以及經濟性角度評估該方法的具體實時策略[3]。
3.2 ?管理策略
3.2.1 ?加強鼠害預測 ?鼠害防治及生態保護單位應當重視對農村地區鼠害的調研和預測,根據調研結果對當代鼠害嚴重程度、發展趨勢進行評估,然后制定有效的鼠害防治措施。要對調研結果中的相關數據和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制定該地區長期的鼠害防治計劃。技術人員還需要與當地老百姓緊密合作,定期獲取當地鼠害情況信息。當民眾報告草原地區發現鼠洞后,技術人員應當及時根據相關信息判斷鼠害類型,然后對周邊區域進行勘測,根據一定范圍內鼠洞的數量、分布狀態、洞口新舊情況以及老鼠活動軌跡,對鼠害嚴重程度進行判斷,并預測發展趨勢,為后續的鼠害防治工作奠定基礎。
3.2.2 ?加強綜合防治 ?在國家及民眾的緊密配合下,青海省多個地區鼠害情況得到了遏制,當地農牧業發展得到了保障,草原退化區域也逐步恢復,環保事業得到了有效支持。在該背景下,相關單位還要樹立更為先進科學的鼠害防治意識,改變傳統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鼠害防治策略,從鼠害預防、鼠害處理及草原維護等角度,建立綜合性的草原鼠害防治管理機制[4]。以該機制為基礎,一方面進一步推動鼠害防治工作持續開展,另一方面對現有防治成果進行保護。綜合防治機制的建立,還需要考慮當地農牧業發展狀況以及歷年鼠害防治情況,結合當地生態環保工作的整體部署情況,建立科學可持續的防治機制。
4 ?小結
青海省作為我國重要的牧場,草原覆蓋率極高,但是鼠害導致該地區出現草原退化現象,不僅危及當地農牧業的發展,影響當地民眾生活,同時也會導致我國環保事業受到嚴重影響。為此,相關部門及技術人員應當提高鼠害防治意識,基于對當地草原鼠害危害程度、危害類型及發展趨勢的全面考察和分析,采取科學有效的草原鼠害防治對策,建立綜合性的防治機制,遏制當地鼠害問題的惡化,促進草原生態的恢復,為當地乃至全國社會可持續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 加曲才讓.青海省尖扎縣草原鼠害綜合防治技術應用[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23):62-63.
[2] 費迎霞,趙建中,蘆廣新,等.鼠害防治對退化草地植物群落及產量的影響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6):96-98,115.
[3] 旦久羅布,次 ?珍,李艷榮,等.鼠害隔離防治在西藏那曲區域草地建設中的應用[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4):5-7.
收稿日期:2020-06-10
作者簡介:卓瑪才加(1984-),女(藏族),青海稱多人,助理草原師,主要從事草原治理保護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