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庫叔說
人物名片
曹原,1996 年出生于四川成都,2010 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014 年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2018 年3 月5日,他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志上連刊兩文,報道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解決了困擾全球物理學界107年的世界超導物理學難題。同年,曹原榮登《自然》雜志2018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榜首。
2020 年5 月6 日,24 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后”博士生曹原,因再次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英國《自然》雜志上一次性連發2 篇論文而備受關注,被網友稱為“海嘯級后浪”。兩年前,22歲的曹原因在《自然》雜志一天連發2篇有關石墨烯的文章而轟動學術界。24 歲,站在世界科技之巔,這幾乎是一個不可想象的奇跡。回顧曹原的成長經歷,他能擁有今天的成就,看似是某種百年一遇的偶然,其實其中隱藏著某些必然。
一
曹原從小并不是一個很“乖”的孩子。
在不到10 歲的年紀,曹原便開始將父母的銀首飾化解,用以提取自己需要的硝酸銀實驗材料。他對計算機充滿興趣,舉家遷往深圳之后,他時常前往華強北電子市場,買來大堆的電子元器件進行拆卸、安裝,直至研究清楚其中的線路邏輯。
曹原很早就展現出天才氣質。初一只讀了1 個月,初二讀了3 個多月,初三還沒讀半年就參加了中考,并順利考上了深圳耀華實驗學校。高中學業十分繁忙,他放學回家已經10 點了,但依舊要花1 個多小時的時間搗鼓各種化學試劑。
如此驚人的成就,他卻淡然地說:“我只是跳過了中學里一些無聊的知識。”
曹原的父母在其成長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為了支持學校對曹原的智力開發,他們在家中布置了一間實驗室,為曹原提供最好的科研條件。曹原喜歡天文,父母便花重金為他購買天文望遠鏡。以至于年紀不大的曹原卻淡淡說出了這樣的話:“在廣闊的宇宙面前,再多的起伏都不過是滄海一粟。”
2010 年,14 歲的曹原以高考理科 669 分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學院,并入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為了完成科研作業,他幾乎沒有周末,沒有寒暑假,整日待在實驗室里。曹原憑借超人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僅用一個寒假的時間,就完成并發表了計算機物理課程中相關研究成果的文章。
二
2014 年,曹原獲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獎——郭沫若獎學金。不久,他在陳宇林教授的推薦下,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目前,曹原在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物理學家Pablo Jarillo-Herrero,也就是發表過4篇石墨烯論文的通訊作者。
初入美國,曹原花了整整6 個月的時間,研究一份有關石墨烯的看似富有突破性的數據,卻最終發現那不過是實驗中的巧合。那段時間,曹原非常沮喪,整日無精打采。但面對既定的結果,他在日后接受采訪時說:“有些沮喪,但也只能繼續干下去。”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保持著一種平和的心態,高峰時不迷茫,低谷時不放棄。曹原對于科研事業的投入,大多來自興趣,正如他對魔角石墨烯的研究,也是來源于興趣。
中學時的一堂物理課上,他的老師黃佳堂講道:“金屬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當溫度趨于絕對零度,就會呈現一種超導狀態。他牢牢記住了老師的一句話,“誰如果能夠在常溫下發現這種材料,就可能顛覆世界”。曹原對此充滿好奇,課下找到黃老師答疑解惑,但黃老師卻無法回答他的提問,滿懷期待地對他說:“這是你們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問題。”
三
經過不懈探索和實驗,曹原及其團隊終于在2018 年發現,將兩層石墨烯疊加在一起,當轉角接近魔角(Magic angle)即 1.1°,同時溫度環境達到1.7K(-271℃)時,它們會表現出非常規超導電性,其屬性與銅氧化物(其結構往往難以調整)的高溫超導性類似。
曹原及其團隊的這個發現到底有多重要?這件事還得從109年前說起。
1911 年,荷蘭物理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等人發現,當汞被冷卻至接近0K(-273℃)時,電子可以通行無“阻”。他們將這個“零電阻狀態”稱為“超導電性”。具有超導電性的材料有很強的應用價值,能使傳輸過程中的能量損耗幾乎為零。不過,目前絕大多數超導體僅在接近0K(-273℃)的溫度下工作,維持低溫使超導體的應用成本顯著提升。如果材料能在室溫下實現超導,就能避開昂貴的冷卻費。目前,材料達到超導狀態的最高溫度約為133K(-140℃),這種材料就是銅氧化物,于 20 世紀 80 年代被發現。30 多年來,在尋找室溫超導體的路上,銅氧化物一直是物理學家關注的焦點。
2017 年,在美國攻讀博士的曹原發現,將兩層石墨烯堆成微妙角度,便會發生神奇的超導效應。當他提出這一推測時,很多物理學家認為這不過是21 歲的年輕人對世界的無知想象。但是曹原不卑不亢,沉著冷靜,蹲守實驗室,捍衛自己的理論。終于,經歷多次實驗失敗后,他發現,在一定溫度下,當兩層平行石墨烯堆成約1.1°的微妙角度時,會產生神奇的超導效應。后來這被稱為“魔角石墨烯”。
2018 年,他將論文整理后投向了世界頂級科學期刊《自然》雜志。編輯收到論文后幾乎沒有排版,第一時間將文章發布到網站上,引起軒然大波。盡管該材料仍需要冷卻到一定溫度,但結果表明,它可能像已知的高溫超導體一樣導電,這已讓物理學家興奮不已。即便如今尚未能夠在常溫下應用這一技術,但這一技術一旦真正落地,曹原的科研成果不僅能夠快速促進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諸多行業的發展,還會為全球電力能源行業省下數千億元的資金!
憑借科研成果震驚世界之后,曹原得到了諸多國家的橄欖枝,甚至不少學校向他保證可以授予他“教授職位”。曹原卻一一拒絕。他說當下仍舊會潛心研究,“對于石墨烯的‘魔角’,我們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2020年的兩篇論文,證明了這位天才科學家沒有食言。他希望自己學成歸來后,能夠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為國效力。
粉絲心語:
軒軒: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曹原,你是新時代青年的驕傲!
壞蛋灰灰:這是我作文素材里的傳奇人物,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大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