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姑丈

原始人從來不會睡懶覺。
為了躲避猛獸,不被它們吃掉,人類從遠古起就學會了一個本領:天黑了,猛獸睡了,人覺得安全了,就趕緊睡;天亮了,猛獸出動了,人不想被吃掉,也趕緊醒來。
沒人會睡懶覺。因為一個懶覺還沒睡醒,你可能已經成了獅子老虎的早餐。
時代發展到今天,不會有人因為起床晚了就被猛獸吃掉;但與此同時,睡懶覺這個習慣也開始讓人頭疼。
讓人睡懶覺的理由很多,除了因為頭一天睡得晚,還有可能是由于季節,比如夏天嫌外面太熱,不如躲在空調房里睡懶覺;冬天嫌天氣太冷,不如縮在暖被窩里睡懶覺;又或者并沒什么具體理由,只是認為即使起床也沒什么好玩的,還不如就這么躺著。
其實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人們把睡懶覺叫做睡“懶”覺呢?
我們覺得,懶覺的“懶”字,形容的主要不是這個小孩兒自己,而是隸屬于他身體的三個戰斗小分隊。它們分別叫:呼吸與血液小分隊,肌肉與骨骼小分隊,還有神經中樞小分隊。
你能想象一個兢兢業業的呼吸與血液系統是怎么變得懶洋洋的嗎?
睡了一個晚上的臥室,空氣比頭天晚上差了很多。如果你起床就離開它,來到空氣流通的客廳或者陽臺,你呼吸到更多的就是氧氣,這會讓你頭腦清醒,心情愉快;但是如果你選擇留在臥室,繼續睡覺,你呼吸到更多的就只能是二氧化碳,而這不僅讓你頭腦發昏,甚至記性也會變差。睡飽睡足更有精神?你想錯了。呼吸和血流越是緩慢,越是懶洋洋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就會積聚越多,就像麻醉劑,使人越睡越想睡。
再說你的肌肉和骨骼。
放松了一個晚上,肌肉需要盡快增加血液供應,才能長得更結實。可是這個時候,你的血液系統還懶洋洋地歇著呢!沒辦法,你的肌肉和骨骼也只能跟著一起懶洋洋地歇下去,沒時間去排除夜里堆積在肌肉中的代謝產物。為什么懶覺會睡得人腰酸背痛?就是這些代謝物在搞鬼。
最后說你的神經中樞。
人類有很多神經中樞,分管不同的工作,有的中樞管跑跑跳跳,有的中樞管吃喝拉撒。管我們睡覺的也有一個專門的睡眠中樞。但是,和其他中樞不同,睡眠中樞一旦開始上班,就會要求別的中樞盡量停止工作;睡眠中樞越興奮、越努力,別的中樞就越抑制、越懶洋洋。好不容易天亮了,睡眠中樞明明該下班了,可你偏要睡懶覺,逼著它只好繼續興奮,也害得別的中樞只能繼續懶散。等到最后你真起床了,才發現其他中樞因為抑制太久,恢復起來個個慢吞吞的,令你整個人無精打采,反應遲鈍。
你本來想的是:多睡一會,精力充沛,心情愉悅,朝氣蓬勃。
現在結果卻是:頭昏腦脹,無精打采,腰酸腿疼,反應遲鈍。
這個懶覺睡得,是不是劃不來?
“我不是為了能多睡一會,我是為了長個子。爸爸媽媽說,多睡覺可以分泌生長激素。”你說。
麻煩你替我們轉告你的爸媽:孩子長高確實需要生長激素,但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只有兩個時段——先是深夜11點到2點,接著是清晨7點左右。過了7點,基本沒什么生長激素好分泌的了。
真想長高的話,早點起床,晨光中隨便蹦蹦跳跳,也比睡懶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