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期為傳統走獸畫專題。走獸是傳統繪畫的重要題材,中國古代巖畫即出現生動的牛、羊、狗、鹿等走獸形象,表現勞動人民宗教祭祀活動以及生產生活場景。遠古蠻荒時期,動物走獸既是人類生活資料,也是生產資料,人類的活動與狩獵息息相關。“萬物有靈”的原始宗教觀使先民把自己與飛禽走獸等動物聯系起來,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人們堅信,人類的某些神秘的力量總是來自動物世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和動物的關系也逐漸產生變異。一方面,人們大規模飼養動物,進行商品化“生產”,無數動物變成餐桌上的食物,人類并通過狩獵、娛樂活動殺戮、虐待動物。另一方面又廣泛圈養各類寵物,以寬慰寂寥之心。不過人類在動物面前永遠處于支配地位,動物的“權益”越來越式微。這是極其危險的。進入21世紀以來,出現了“非典”病毒,人類傷疤仍在,去年底又出現“新冠”病毒,現在仍未消停。至少可以認定,“非典”病毒源于果子貍,以“美食佳肴”的身份把病毒帶給了人類。所以我們有必要重視先民的經驗,對動物有更加理性的認識,他們畢竟是人類的朋友,長期以來即裹人類之腹,耕人類之地,所以有必要重提“萬物有靈”的宇宙觀。我們看古人筆墨精妙、形象準確生動的工筆動物畫,還是以意抒情的寫意動物,歸根結底就是表達對動物的“情”與“愛”,從而喚起更多的人喜歡、關愛動物。這也是本期專題的重要訴求之一。

[遼]佚名 竹雀雙兔圖軸 114.2cm×56cm 絹本設色 遼寧省博物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