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讀書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①有聲啁啾②者。即而視之,則二鳥巢于其枝干之間,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盞③,精密完固,細草盤結而成。鳥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④,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
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輒息于屋上,不即下。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下瞰而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即大鳴,手下,鳴乃已。
他日,余從外來,見巢墜于地,覓二鳥及鷇⑤,無有。問之,則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乎!以此鳥之羽毛潔而音鳴好也,奚⑥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乃托身非所,見辱于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為甚寬也哉!
【注釋】
①日:每天。②啁啾:擬聲詞。③盞:杯。④掬:捧。⑤鷇: 初生的小鳥兒。⑥奚:為什么。
【思考練習】
1.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去地不五六尺 ? ( ? )
(2)手下,鳴乃已 ? ?( ? )
2.下面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
A.人手能及之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B.雛且出矣
年且九十
C.則二鳥巢于其枝干之間
賢于材人遠矣
D.不知其何鳥也
安陵君其許寡人
3.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每得食,輒息于屋上,不即下。
4.作者通過二鳥“托身非所”致死的不幸遭遇,意在告訴我們什么道理?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