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啟兵
摘 要 作為現代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共建筑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了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加強對生態理念的重視。近些年,室內設計污染事件頻發,受到人們的熱切關注,為此要逐漸將生態理念融入公共建筑室內設計中,將生態理念和創新設計結合到一起,才能設計出節能、經濟、美觀的公共建筑,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本文先概述公共建筑生態型室內設計的要求及內容,提出一些結合創新設計與生態理念的方法策略,希望為公共建筑今后的室內設計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 公共建筑;室內設計;生態理念;節能
隨著社會現代化的不斷發展,"生態"設計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模式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建筑作為人類文明的主要載體,在人類發展中占據著重要位置,所以在公共建筑內部空間設計中應用生態理念是至關重要的。室內設計創作革新的過程,視為創新設計,在這個過程中,逐漸融入生態理念,可以創造生態型室內設計,設計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最大化減少資源浪費及環境污染,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較以往的設計理念不同,生態設計主要追求節能、降耗及環保,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要求,重視建筑的外部環境,盡可能使用一些自然設計元素,包括土壤、綠化、水資源等,既可以增加內部空間的美觀性及創新性,又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污染。
1公共建筑生態型室內設計的要求
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要嚴格遵循綠色設計原則,既要滿足人們的居住、生活、工作等方面的需要,又要保護生態環境,找到設計的平衡點,將自然元素融入室內設計中,可以從多方面入手,例如在室內設計中引入綠植,既可以起到點綴環境的效果,又可以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打造出溫馨、自然、美觀的公共建筑內部環境。空間與環境設計都是公共建筑的重要部分,要選擇適合的設計手段,引入一些先進的技術及材料,將室內空間融入整個建筑環境中,先確定空間的大體結構,再對其進行細化處理,選擇環保節能的設計材料,避免對周邊環境產生污染[1]。
2公共建筑室內空間創新設計內容分析
(1)空間界面。空間界面是空間設計的重要部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無論是在色彩、材料、形態哪一方面出現變化,都會對空間界面帶來不小的影響。在創新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從公共建筑的實際需求入手,選擇適合的界面形狀、材料及顏色。在選擇截面的形狀時,如果選擇弧形界面時,可以給人帶來一種柔和的感覺,營造出溫馨柔和的室內環境,選擇規則整齊的截面,則會帶給人一種嚴厲的感覺,適合用于設計辦公樓、政府機關樓等類型的公共建筑。在選擇截面的材質時,如果選擇木質材料,就會增加空間的親和度,讓空間可以更容易融入周邊環境中,如果選擇混凝土材料,就會給人帶來一種冰冷嚴肅的感覺。在選擇空間顏色時,不同顏色給人帶來的感覺都是不同的,如果想要營造出溫馨自然的氛圍,可以選擇一些暖色調,如果要營造出莊嚴肅穆的氛圍,則要選擇冷色調。
(2)光的設計。在空間創新設計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光纖問題,僅僅依靠陽光照射,無法滿足公共建筑整體的照明需求,為此要合理設計光線,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在設計中,首先要進行電路設計,確定燈具的安裝位置,接下來要考慮到外界光線對室內環境的影響,制定相應的設計方案,并且對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最后,還要保證室內的舒適度,如果外界光線過于強烈,不但無法起到照明的作用,反而會讓人產生不舒服的感覺,為此要在空間的創新設計過程中,通過對空間的合理利用,控制外界日照光線的強度,同時也可以結合生態理念,讓公共建筑更輕松的融入周邊環境。
(3)色彩設計與材質選擇。在設計空間色彩時,要了解到人們的內心需求,選擇適合的顏色,并對多種顏色進行合理的搭配,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才能充分發揮色彩設計的作用。在選擇空間設計的材料時,應該遵循綠色環保的設計理念,將環保理念融入空間設計,選擇天然材料,同樣可以避免材料中的有害物質危害身體[2]。
3公共建筑內部空間的創新設計與生態理念的結合
3.1 朝著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國家提出了低碳經濟這一概念,這就對公共建筑的空間設計提出新的要求,推動公共建筑空間設計向著綠色、低碳、可持續的方向穩步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兩方面:①較以往的空間設計理念相比,更加注重環保、生態、節能、降耗等方面,將生態理念充分融入空間設計中,提升自然資源的利用率,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費,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安全的公共建筑,按照可持續發展要求,積極尋找創新設計方法,并將其與生態理念相結合。②在結合生態理念以后,產生了生態型空間設計理念,既可以讓建筑更容易融入周邊環境,又可以減少公共建筑對環境的污染,具有一舉兩得的作用,推動了公共建筑的可持續發展。
3.2 挖掘傳統空間的特點
在融入生態理念以后,對空間特質進行進一步的挖掘,例如日本在設計傳統建筑山水庭院時,挖掘其空間特質,強調建筑的通透性,為了滿足該要求,選擇紙張作為建筑材料,減少了建筑的厚重感,打造出一個輕盈規整的日本館。
3.3 運用生態工藝代替傳統工藝
在完成公共建筑的整體設計以后,需要選擇的材料及工藝,為了實現無毒害的室內設計,可以對工藝進行替換,先了解建筑的結構、外形及功能,引入生態工藝,可以最大幅度減少室內設計帶來的污染。制定多套設計方案,并對每套方案的節能性、環保性等方面進行對比分析,選擇最佳的設計方案。
除了替換工藝以外,還可以選擇一些高效無污染的能源,太陽能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既可以調控室內溫度,又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物質。在裝飾環節中,也要選擇一些具有自然元素的材料,例如天然石材、木質地板、紡織品壁畫等,都可以增加公共建筑的生態美觀[3]。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同時,對公共建筑的空間設計提出新的要求,除了要保證建筑的美觀性及舒適性外,還要具有環保性及生態性,將生態理念與空間設計相結合,減少室內的有害物質,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根.公共建筑內部空間的創新設計與生態理念的結合[J].綠色環保建材,2019,143(1):79-80.
[2] 洪辰玥.地下公共空間綠色建筑設計理論及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8.
[3] 徐天鸞.原生態綠色建筑的設計理念與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8(5):65-66.